继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之后,陈志武在新作《金融的逻辑》中继续尖锐追问中国的出路问题。 本书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谈起,告诉读者: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作者密切关注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全面驳斥了市场上流行的《货币战争》关于金融“阴谋论”的谬论,观点振聋发聩,再次起到了痛击时弊清迷局的效果。
这是一本研究和记录如何运用金融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的著作。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如何运用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化解金融风险,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县域经济逆势上扬,成为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和焦点。本书作者带领武汉大学金融风险测控中心团队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将研究成果在湖北通山县视点推广,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进行了大规模示范推广。目前县域金融工程的实践已经从通山县推广到湖北全省范围,并向全国其他县市发展。本书反映县域金融工程研究成果如何落地,跟踪和记录这一壮举的历程,以及参与这一工程的人们所收获的学术思考、人生感悟。这本书在写作方式上运用笔记体裁,内容深刻独到,语言轻松活泼。本书的出
此书分四篇:篇为基础篇,介绍了洗钱和反洗钱的基本理论、历史演变、表现形式、运行机制和国际合作等内容;第二篇为管理篇,介绍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与合规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配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和宣传、保密制度、内部监督检查等内容;第三篇为实务篇,分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介绍了金融机构执行客户识别、记录保存和问题识别基本制度的操作要点,并引入了客户风险分类管理的方法;第四篇为监管篇,介绍了我国反洗钱监管的目标、手段及评估方法等内容。
本书全方位聚焦了中国金融的热点问题。从货币政策、银行发展改革之路、被妖魔化的 M2 、反腐与通胀、降准与减税、利率市场化、普惠金融,到“老中医”周小川、姜建清、易纲、吴晓灵……在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中国金融体系巨大进步的同时,深度刻画了鲜为人知的金融决策背后的人与故事, 纠正了许多非常流行的错误论点,为金融从业者与普罗大众知性、理性地认识中国金融市场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书主要介绍算法交易和一些套利交易的策略,以便于读者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 全书内容共分十五章两部分:部分,回顾了投资学一些相关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则着重于介绍算法交易的相关内容。
当下,中国经济呈现"L”型趋势,本书依托对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的扎实研究,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体系、业务流程及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力图搭建中小企业的共荣生态圈,参与到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生态建设上来,以供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专业市场、产业链核心企业、上市公司及SAAS平台参考借鉴。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不仅涉及金融创新,也涉及产业重构。本书创新性地指出:要做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就要从客户价值系统入手,做出努力和变革。作者在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用海尔、阿里、顺丰、创捷等企业鲜活的案例,提出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六大路径:提供融合性服务、实现客户归属、拓展价值回路、运用大数据还原运营场景、构建共同进化的产业生态、形成产业与金融互动迭代模式。 深刻的见解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在书中有机结合,不仅值得有志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践者学习和阅读,对于监管机构强化对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监管、防范新的金融风险,也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这是一本大众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性读物。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货币、银行的产生说起,介绍有关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方面的概念、功能、原理,以及产品种类、服务项目等常识。二是各种金融服务与产品的操作性知识和相关风险提示。介绍人们在使用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以及与各类金融机构打交道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规定,规则,操作方法与技巧,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等实务。三是中央银行的有关知识。介绍中央银行的功能、职责、作业,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在表现风格上,本书运用简洁、通俗、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案例等,来解释专业的金融术语、概念以及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经济金融问题。
一部以皇权为中心的垄断史中,只会以从上向下的角度记录统治的权术,向人民展示为了统治者的利益服务而经过加工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背后,人们无法看到权力之外的影响因素,一旦将那些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展现在人们面前,书本中的历史立即变得苍白无力。而被极力渲染为无恶不作、流着鲜血的资本,恰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本书作者在筹建金融博物馆的过程中,系统地研究和梳理了金融史,结合自身3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从浩瀚的史料中发掘出一系列小的金融创新如何在历史的纵深中产生令人惊叹的蝴蝶效应,悄然改变历史的进程。例如,宋代交子预兆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结构;张居正的变法导致了3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一张引发了辛亥革命等。凯恩斯讲过,如果以货币的角度发掘历史,整个历史将会被颠覆。本书所包含一系列的金融故事
《见证中国金融》以入世后中国金融业五年缓冲期为时间节点,通过大量的新闻事件和多元的思想观点,以新闻述评的手法,立体描述了中国金融业的历史一页。 作者以新闻工作者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对中国金融改革做了精心的梳理和全景式的评述,纵有中国金融历史的脉络分析,横有世界金融的比较思考。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又不失庄重,其独到的政论式行文风格,更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迪。 真实的新闻故事,鲜明的新闻观点,成为《见证中国金融》的骨干元素。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入的内涵剖析,凸显《见证中国金融》的核心价值。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众所周知,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引擎与推动作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要求金融的崛起与之相伴。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被提上日程,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我国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蓝图正在逐步形成中。一个健康、稳定和高效率的金融体系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重塑了国际经济与金融新秩序,对于金融基础理论、金融监管实践、金融机构组织架构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框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金融领域的巨变所产生的新的实践、新的规则、新的趋势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 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完成了这本教材的编写
近两年来,供应链金融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全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本书作者敏锐地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具有其深刻的产业基础,并对生产与运营领域、贸易与流通领域、物流领域、商业银行、电子商务等领域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做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本书在讲述供应链金融时,结合多个实例,紧密结合目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真实情况,大量运用图表等形式,无论是对金融部门的决策者,还是商贸、银行、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条上的参与者,以及相关研究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20周年,开行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撰文,讲述国开行在中国金融转型中的作用。本书汇聚了16位和开行现任领导的真知灼见,内容涵盖地缘政治、国际治理、金融改革和开行发展,既有对理论的探讨和思考,也有对实践的分析和总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
《简明典当学》对典当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论其来龙去脉,述其成败缘由;分析其特点,褒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提供了外典当信息和典当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财越理越多。要想积累财富,实现财务自由,你就要从现在开始规划你的财务。理财首先你要清楚现在都有哪些理财方式,每一种理财方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从中选择你的理财方式。 这本书特别适合初次尝试投资理财的读者。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新颖的图解形式,为你全面介绍了存款、基金、股票、债券、外汇、期货、信托、P2P、众筹等多种理财形式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其特点给出投资建议,有助于你从中选择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六版)》涵盖了新爆发的次贷危机,并对投机狂热、最后贷款人、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这个广受期待的版本堪称“真正的经典……无论从其时效性,还是历史性来看”。
本书结合供应链管理的逻辑架构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从基础的单证、合同等要素开始,详细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的重构过程和创新效应,包括“区块链+单证”“区块链+交易”“区块链+应收账款质押”“区块链+存货质押”“区块链+标准仓单”“区块链+大宗商品交易”“区块链+供应链金融ABS”等模式,最后结合笔者的实践,讲解构建产业供应链生态圈的完整案例。本书使用了近百幅图来详细解读所讲理论的逻辑内容与模式,为配合理论分析还提供了一些行业典型案例。 本书适合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从业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