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研究》探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本质与发展历程,说明了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管制的必要性,阐述了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型投资银行业务和引申型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目标、主体、对象、主要内容以及改革建议。
《东亚经济体大规模外汇储备现象研究以国际储备体系变革与区域金融合作为背景》试图对东亚经济体的大规模外汇储备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其作为一种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资源,所能发挥的区域合作功能。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正确地选择中介目标则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本书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作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量目标的有效性,货币乘数与货币量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选择,终目标与中介目标的选择等。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我国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与开放经济的结合放大了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劳动力规模庞大削弱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物价与就业的关系不再基于就业与工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弱菲利普斯效应。由于在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中,劳动力是流动性*的要素,其他要素都可以通过进口获得。因此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再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而是经济增长的成本,经济增长的成本受汇率影响,从而汇率成为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即将消灭的恐龙吗?我们还需要商业银行吗?本书用独特的视角对商业银行存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商业银行的存在性就在于其风险管理能力。在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行为反思的基础上,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积极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了一个商业银行在新环境下的生存框架和运作体系。本书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