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将理论与经济时事相结合、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充满阅读趣味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它基本覆盖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主要问题,不但对货币的性质和作用、金融机构和市场、银行业结构及监管、货币理论等做出了清晰且的阐释,而且还结合了2001年经济衰退的异常特性和2002~2004年“失业的恢复”、2003年联邦储备对贴现窗口程序的改革、2002~2004年公司和共同基金的丑闻等进行深入分析,锻炼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本书适用于高校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MBA以及金融从业人员和外贸工作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大多办有自己的内部刊物,供行内员工阅读,其中出刊时间持续、内容最丰富的银行内刊,当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海光》月刊。这批文稿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并具有“原生态”的特征,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发展简史。由于年代久远,迄今外已经没有一家图书馆藏有完整全套的《海光》月刊。《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精)》编者刘平历经多年访求,在各地及海外的多家图书馆、档案馆、旧书店,以及旧书网等处多方寻觅,费尽心血,始将跨时二十年的一百四十二期全套基本收齐。然后以保存史料为本精心选汰,并以方便阅读和研究为旨,将选文稿分类编集。编选过程中,除了对部分文稿进行重新标点,并修正了明显的文字错讹外,其余一概保持历史文献的原貌。
《袁像银元版别考略(精装)》主要内容包括“袁像银元概述”“袁像银元认读”“袁像银元版别鉴赏”部分,共列入袁像银元官版版别429种,军阀版私铸版400种,是目前已知收录袁像银元版别最多的著作;涉及袁像银元金样、银元样币、银元纪念币、银元主币和辅币等币种的各种版别(图文并茂),并对版别名称、版别特征、版别珍稀度、银元等级以及市场价格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文字简洁,图片精美,识别方便,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不仅业内人士看了一目了然,而且业外人士一看就懂;可作为袁像银元版别初学者的向导、收藏者的工具、金融财经院校学者研究的参考资料,是大众收藏、鉴赏、投资的通俗读物。该书填补了袁像银元版别系统分类缺失的空白。
本书主要收录了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上海银行公会档案中的董事会、会员大会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及银钱业联席会等会议记录。这些会议记录保存十分完整,而且是连续性的。公会的各类会议记录是上海银行公会档案史料中的核心资料,每次会议都讨论了有关公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研究该公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英汉双解,适应社会各个阶层人士需要。 ☆共收录重要词条3000余条,内容涉及银行业、电子商务、金融、货币管理等领域,条文释义清晰准确。 ☆国际著名专业出版商巴伦(Barron’S)荣誉出品;多年来,其长销不衰的市场稳定表现,以及内容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
《货币战争》以美国为主线,用美元的手术刀来解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以欧洲为重心,从欧美金融家族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货币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整合,进而揭示出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发展 趋势。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以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视角来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提出把金融作为国家第四维边疆的战略意义。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作者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无法继续为全球贸易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只有消除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建立新的、更优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更光明的未来。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用真实的数据论证了美元霸权与国际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人民元。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设计介绍了世界元的生成路线,并且运用严谨的沙盘推演验证了世界元的可行性。
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所做的体系化研究,提出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首先从货币的独特视角入手,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没有“银法”的明代中国,白银崛起于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发,成为中国500年白银时代的开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源,标志明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早期近代化转型;从 史宏大视野着眼,论证白银需求驱动中国走向世界,并 和推动了经济 化的开启。在中外互动中解读明代中国与世界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连带关系,探讨纵向的中国变革如何与横向的世界变革发生互动,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 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金融业历史档案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其馆藏的一大特色。为了全面反映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历史全貌,为现今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现分辑汇编出版《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所选档案史料均系上海市档案馆馆藏。 吴晶晶、吴景平选编的《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上海银钱业联合准备会(共2册)(精)》为其中之一,所选档案,根据内容、形式、数量,按单位、专题、事件等分辑汇编,每辑档案史料,一般按文件形成的时间顺次编排。无具文时间者,则以收文、拟稿、阅批等时间为序;无收文、拟稿、阅批等时间者,则推定大致时间,加注说明。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 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在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