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元,不得已的安全避风港 历史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屡遭威胁,但结果总是有惊无险,美国得以继续挥霍 嚣张的特权 。今天,全世界的官方与私人投资者,仍在变本加厉地依赖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也正是这种不可救药的依赖性,逐渐酝酿出美元陷阱的雏形。 《美元陷阱》回顾、分析了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过程,并阐释了为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仍旧坚不可摧。此外,本书还披露了当代国际金融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货币战争、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并为修复有缺陷的货币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陷阱》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有来自作者埃斯瓦尔 普拉萨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线工作17年
《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细致的金融体系比较,展现了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系中两个大国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历程。 《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讲述了加拿大300年来的货币历史以及与美国金融体系的不同,探索了加拿大和美国的银行如何应对自由市场经济、展示时期和金融不稳定等。作者明确指出,任何国家的金融架构都错综复杂地嵌入其历史选择和价值体系。美国和加拿大的金融体系反应了他们的民族文化和国家优先事项,或许应该反思每个国家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如何更有活力、更稳定。 《从华尔街到贝街: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可以给读者很深刻的思考。 尽管美国和加拿大关系密切,两国有着长期的经济联系,但很少同时对两国的经济进行研究。这
......
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担任总报告执笔。 耗时三年的系统研究整理。 迄今为止,对全球经济危机研究专业、深入的书。 汇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居然席卷欧美,口碑销量俱佳,让人吃惊不已。作为早已“作古”的事件,布雷顿森林的往事有何魅力重新吸引当代人的视线呢? 原来,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这些问题,人们在回顾布雷顿森林的故事后,都能找到答案。 一方面,当时身为巨大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的美国,能以一场会议、一纸合约终结英国对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控制权,这背后的世界形势、外交风云、政治博弈颇值得探究。而作者把布雷顿森林会议作为连接点,将一战二战、马歇尔计划、国际金融体系、中美问题统统贯通起来,使整部作品相当有深度、有广度、有经济政治战略的高度。 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齐齐称道本书的历史细节
《弗里德曼说,下一个一百年地缘大冲突》 全景呈现未来 100 年世界地缘格局演变 精准掌控 21 世纪人类命运的发展主线 ★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的底气何在?麦金德的 心脏地带 理论如何影响了美苏冷战?马汉的 海权论 对美国海洋霸权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面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额政府负债、结构化转型的阵痛,中国如何才能跳出曾经的 日本陷阱 ?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面对土耳其等国家的挑衅,普京手中的杀手锏 天然气管道阀门是否显得力不从心? 弗里德曼以世界领导人的大棋局视野,结合其敏锐洞察力及有关历史及地理政治学的探讨,以地缘政治为切入点,拨开层层迷雾,大胆提出包括人口、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全球局势进行精妙解析。 在书中,作者对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信
美国国债市场是有史以来为庞大和为活跃的纯粹债务发行市场,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为求得安全的投资,整个世界都在极力叩开其门:美国国债同样也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2013年5月.中国增持了25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使得中国持有美债总额首次突破了1.3万亿美元,中国依然是美国国债*的海外持有国)。2013年年初,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16万亿美元,但是,在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年间(1904-1914年),它仅只6次标售了大约10亿美元的附息国债,那时,鲜有新的债务发售,而持有者也相当狭隘地局限于几家国民银行。 在《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一书中,《江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从次世界大战到“大萧条”》作者肯尼斯.D.加贝德重点考察了美国国债市场在1917-1939年的迅速膨胀过程;详述了
国际收支史研究涉及贸易、投资、金融等许多方面。本书介绍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内容分类及有关说明,概述前人关于1936年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估计。从对海关的统计方法的考察入手,再结合前人对海关贸易统计值的修正以及其他材料,分四个方面对海关贸易统计值作了修正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对1895—1936年中国贸易收支平衡作了新的估计,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无偿转移、外人投资及其收益、劳务收支、平衡项目等四方面考察了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有关项目内容的变化,再结合关于贸易收支的估计,做出了这一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估计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从资金供给、工业品市场两方面探讨了国际收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