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规划城镇化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化利用、绿色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及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阐释和提出了很多科学性的理论和建议,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及决策者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提供帮助,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中国城市形象定位与传播策略实战解析--策划大武汉》由吕尚彬、钱广贵、兰霞、谢湖伟等所著,本书的核心内容有六个部分:章:武汉市既有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分析;第二章:武汉与标杆城市的形象传播比较;第三章: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环境分析;第四章: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基础: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第五章: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定位;第六章:武汉城市主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智慧城市建设--主导模式支撑产业和推进政策》由陈畴镛、周青编著,本书探讨了发达国家(地区)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影响,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典型案例和可资借鉴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本书作者通过对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系统调研得到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浙江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需求,提出了推进项目建设政策制定的创新思路,并从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发展智慧产业、以示范试点带动提升智慧城市应用与推广水平、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维商业模式、加大投融资及税费改革、构建智慧城市支撑保障体系、塑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浙江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的政策建议。这些思路与政策建议,
倪鹏飞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以中国城市体系为研究内容,首先描述了中国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总结并借鉴国际经验,梳理归纳基本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构建了一个多尺度、多中心城市体系模型,同时基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国土面积辽阔等巨型国家特征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等发展国情,提出中国将形成一个集群化组织、哑铃型规模、多中心结构和网络化联系的城市体系的推论。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背景篇,分析篇及政策篇。 背景篇阐述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背景、现状和学界研究,提供了全面探讨问题的大视野;呈现了上海流动儿童调研项目的调研实录。 分析篇从流动儿童进入不同类型学校、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之间本身特征的差异性、学校类型对于流动儿童考试成绩及其他方面表现的影响、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变化、公办学校中的流动儿童的表现以及家长的态度与期望方面,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考察。
莱芜市作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了“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两股两建和四个体系”的创新发展思路,初步构建了城乡体制基本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发展新格局,形成了具有莱芜特色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王伟光、魏后凯主编的《走共享型融合发展之路--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对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基础、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对其统筹城乡发展的绩效进行了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莱芜模式”的本质及其借鉴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莱芜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走共享型融合发展之路--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共分为九章和两个附录,章“总论”概括了各专题研
本书紧紧围绕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一篇主报告加八篇专题报告的形式,从推动郑州都市圈同城化、产业一体化布局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提升枢纽经济优势、建设 消费中心城市、人口变动趋势特征、 高水平改革开放等多个领域,全维度、全视角、 研究了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问题挑战、面临形势以及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可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及其他读者提供参阅和借鉴。
......
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四十多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和区域空间形态,开发区的形成、演化与城市密不可分,本书尝试以开发区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形成、演化及运行机制为突破口,运用种群生态学和系统动力学等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建立开发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理论框架,并针对典型开发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实践案例,归纳总结两者互动发展的不同方式和实现路径,为推动各类开发区与城市良性互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从辨析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出发,通过梳理与分析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在借鉴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基于此,通过分析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的内涵及原因,提出碳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着阐述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本书详细论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能源系统及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系统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低碳生态城市各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与现实基础。
本书是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外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报告。它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依据通过专家论证和鉴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级体系(E&G)-设计》编制而成。《报告》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前预警,寻找城市间的发展筹距,促进中国城市沿着中央的路线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报告》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深度探索。
《城镇化案例》由吴振兴主编,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它必将经历较长的发展过程。它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也会是多方面的。各区县、乡镇都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当地发展需要和农民意愿的模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这些镇村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肯定的,也有助于大家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这是编者向广大乡镇朋友们和读者热情推荐本书的理由。2011年由“政府组织、媒体宣传、市民推荐”的“我喜爱的乡村”推荐宣传活动,经过自愿申报、乡镇审议、区县筛选、市级审核、网上公示,终评选出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等10个村为上海市“我喜爱的乡村”。现将这10个村的有关材料编入本书,供读者参阅。
《世界城镇经营年鉴》是一部信息量极大的统计资料书,它全面、系统收录了2014 年全球各国及地区城镇发展、重要行业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城镇发展的重要政策资讯,是一部反映全球城镇经营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全书共分6部分,分别为热点指标、城镇化理论与方法、城镇主题公园、世界创新城镇与趋势政策、中国文化旅游园区、全球城市交通及港口产业园。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发展指数体系,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着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演化,决定着我国城镇化道路能否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院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市化进程理论”和自主研发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及“中国城市群数据库”为基础,持续开展“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的研究工作。从2013年开始,分年度向国内外发布。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涉及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34个城市,指数框架设置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括人口、经济、生活、文化和首位比,内在构成了一个符合世界城市群发展规律和我国城市群建设需要的科学指数框架。文化指数和首位比指数,是本指数报告核心的创新之处。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
《城镇化路径》由王克忠主编,本书就是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实例和数据来分析、解释、回答什么是城镇,什么是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目标,什么是城镇化道路,什么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什么是城市群(带),什么是紧凑型城镇化、什么是非均衡重点发展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的产业基础,什么是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条件,以及城镇化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问题,从而由被动城镇化转化为主动城镇化,也就是更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城镇化这一伟大事业!
本书以“文化引领双赢发展”为主题,在全面客观分析修文县“六个贵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对修文县打造心学文化名城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同时,本书立足修文发展实际,对精品制造业发展、区域同城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等进行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修文县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示范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总结。
王建国*的这本《城市化集聚效应和收入分配》主要研究城市化及其集聚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内容覆盖城市化和城市体系演变历程,城市化对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农村收入分配、劳动收入占比、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工资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加快城市化以及优化城市体系的政策建议等。
本书以 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 为主题,以总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地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态势、协同发展模式、协同发展路径、协同发展政策,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如何在保障民生和经济增长上找到平衡点,是解决我国当前养老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张歌*的这本《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保障研究》从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全书分为理论阐述、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三个部分,依次分析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作用机制,研究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和家庭资金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思考,*终得出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仍是政府主导的责任,但根本是要以市场化的思路来配置社会资金资源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的构建、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镇作为海西经济区中*重要乡 镇之一。其城镇化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经验 。可为全国类似乡镇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杨志勇 、林国编写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海西乡镇--福建省莆 田市江口镇调查报告》以该镇相关情况为素材撰写而 成,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江口镇概况及回顾该 镇工业、农业、财政、教育、医疗卫生等经济社会发 展历程。第二,分析江口镇 十一五 时期以后经济 发展情况、人口变动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提出问题 并给出政策建议。第三.介绍江口镇小城镇综合改革 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总结小城镇综合改革经验。第四 。基于全国背景。探讨一个地方发展所面临的属于国 家层面的制度问题,得出江口镇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启 示。
本书以“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为主题,重点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探讨;立足花溪实际,以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为导向,对小孟工业园、特色都市农业、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学前教育发展升级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地区发展创新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久安乡、青岩古镇、燕楼工业园、龙井村、明珠社区等在产业转型、文化旅游、农村建设、社区治理方面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