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 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新形势下,山西、河南、湖北等省级行政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省域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长治、洛阳、襄阳、岳阳、芜湖、赣州、汕头、柳州等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际,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理论支撑、比较分析、实践经验等视角出发,深入探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尝试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区域战略支点地位提升、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等层面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实融合,从学理视角诠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二是视野开阔,立足14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全国格局探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问题;三是求真务实,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方位体现城市发展实际。
城市蔓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系统研究和有效管控。 本书深入探讨城市蔓延的内涵、测度体系和成因机理,通过多维、多尺度的实证测度研究,揭示中国城市蔓延空间分异和变化趋势,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揭示转型期中国政府与市场因素各自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并从城市蔓延管控内在逻辑与政策失灵的根本原因出发,提出城市蔓延治理思路与多导向的管控策略。相关结论为理解和应对中国城市蔓延问题提供了依据,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参考。
倪鹏飞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以中国城市体系为研究内容,首先描述了中国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总结并借鉴国际经验,梳理归纳基本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构建了一个多尺度、多中心城市体系模型,同时基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国土面积辽阔等巨型国家特征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等发展国情,提出中国将形成一个集群化组织、哑铃型规模、多中心结构和网络化联系的城市体系的推论。
《金融投资400年:投资者金融理财宝典》是一部内容翔实、案例鲜活的金融投资类通俗读物,集合了两部投资经典《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困惑之惑》。前者通过密西西比计划、荷兰郁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描绘了深陷于投机狂潮中的人们的疯狂举动;后者以对话的形式,将交易所里价格涨跌动因、投机原则、经纪人贪婪的原因及空头的花招等一一予以揭露。全面展示了“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财务学原理(第二版)》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学原理”教材,也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旨在介绍和解释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原理性知识。全书由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三部分组成。基本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活动与资本运行规律、财务筹资、财务投资和财务分配等概念性知识;基本理念是教材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环境观、货币时间价值观、现金流量观、风险报酬观、成本收益观和杠杆效应观等理财观念;基本方法包括个别财务分析、综合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分析等通用性的财务分析方法。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课教材,《财务学原理(第二版)》特别适合于要修习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课程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有志于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实务界人士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 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研究为了能够对城市品牌形象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研究,完善城市品牌形象理论体系,本研究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出发点,结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同时也全面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地方文化以及在这些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等因素,力图从理论研究的高度,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建构出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的理论框架。课题研究的部分首先对当前城市品牌形象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与评述;第二部分对与城市品牌形象发展相关的学科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分别从城市品牌形象的界定、属性、认知、定位及系统构成等方面,对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概括;继而在四、五、六、七等四部分里分别对构成城市品牌形象的系统,即精神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
《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对竞争力及其理论观点的演化进行阐述,对外竞争力研究前沿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演化进行深入剖析。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为例,对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分别从城市群集体学习的演化博弈、城市群行政主体的信号传递博弈、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设计、城市群一体化以及创新环境、学习区域与集体学习三位一体五个方面,对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随后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正式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要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中央及各省(市、区)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纷纷出台了具体规划或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又有地方层面的政策执行;既有整体规划布局,又有具体行动方案;既有法律法规涉及,又有案例经验借鉴。为此,经济管理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纂《中国美丽乡村年鉴2017》,以总结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为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