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能源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在界定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能源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国际合作五个维度评价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剖析现阶段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二是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全面系统总结了煤炭行业、石油行业、天然气行业、煤电行业、核能、太阳能行业、风电行业、氢能行业和电力行业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它们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三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围绕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能源消费革命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建设,完善能源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现状、总
本书对我国2022年以来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从产业建设、政策标准、市场应用、区域发展等专业角度阐述了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展,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专家视点篇、产业篇、政策标准篇、安全测评篇、应用篇、区域篇和国际篇八个篇章。总报告分析了2022年以来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特征,并对全书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述和总结。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各类智库、科研院所提供研究参考,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投资机构把握产业发展态势,洞悉未来趋势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各级政府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布局区域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料借鉴。
本书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思维奇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撰,集合了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中汽协会各零部件分支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政府部门众多行业管理者、专家和学者的智慧,是一部较为全面论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权威著作。书中以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融合创新 为主线,对产业投资研究、企业研究、细分行业研究和质量管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相应阐述。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行业篇、案例篇和附录五个部分。
本书以中世纪末期市场经济的萌发与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形成为起点,以现代工业社会的步步成长和经济体制的选择及演化为主线,追溯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及苏俄当代六个工业化大国过往数百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史,梳理了这六个 近现代经济成长与经济体制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的基本立论是:现代工业社会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 辉煌而伟大的文明,现代工业社会从萌发到每一步发展,都面临经济体制的选择问题;这六个 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找到的 率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也是 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部生命来自不断的创新,创新的动力是内生的。相比之下,工业社会动荡时期产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僵化的体制,这种体制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恰是这种体制导致了 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经济
本书由总报告、乘用车篇、商用车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篇、智能网联汽车篇、零部件篇、标准化篇等部分组成,基于行业发展综述、市场运行规律揭示、行业热点分析、政策发展趋势展望、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展创新透视等,采用科学方法论,对行业各类型产品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献,为政府各级汽车管理部门、行业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汽车全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是《山东省志》的一种,全面、客观地记述了1986—2005年山东省内黄金工业整体的的发展历程,对20年间山东省黄金开采、经营管理、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进行总结。
本书描述了2020年全球商用车产业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商用车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商用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商用车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提出了 十四五 时期我国商用车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设想;介绍了各类车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各类车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十四五 时期各类车型发展目标及路径等;剖析了当前商用车产业的发展热点,如商用车轻型车辆治理、商用车产业链安全、商用车智能网联发展、商用车国六评估及相关配套体系等,分享了载货车车辆安全升级趋势等重要内容。
本书是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关于我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权威报告。系统阐述了绿色低碳对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成效,提出了数字化碳管理基础架构。在此架构下,梳理了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碳管理的理论与应用创新,剖析了重点行业的绿色发展现状及降碳脱碳路径,展示了微观企业在数字化碳管理、能效管理提升、绿色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本书所反映的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架构模式、典型路径及客观实践,能够为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科研机构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由总报告、技术篇、产业篇、智能化网联化融合篇、附录五部分组成,全面论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国需要积极探索适应中国汽车产业改革的发展路线,在符合中国标准体系框架的前提下,以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为指引,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生态重构,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共同发展,终实现 人-车-路-云 一体化协同的创新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手工业何以长期存在?近代手工业的地位及作用如何?这两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本书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手工业经济史理论指导下,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史学界的原始工业化理论,将1840年至1936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试图从宏观上回答这两个问题。本书认为,中国近代手工业是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层次,在经济形态变 中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转化当中,又是一种介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之间的中坚力量。既遭受西方机器工业的排斥和打击,也与民族机器工业形成竞争与互补,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移植与嫁接并举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3)》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编。 ?报告由总报告、乘用车篇、商用车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篇、智能网联汽车篇、零部件篇、标准化篇等部分组成。 ?报告以行业协会数据和行业专家智库为支撑,以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目的。 ?报告基于行业发展、市场运行、行业热点、政策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等,采用科学方法论,对行业各类型产品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献报告,为政府各级汽车管理部门、行业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汽车全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是一本全面关注工业企业数据治理方面的工具书,主要内容分为概述篇、体系篇、工具篇、实施篇及案例篇。其中概述篇主要介绍工业企业数据治理的基础概念、主流数据治理标准及框架、数据治理的发展趋势等;体系篇主要介绍数据管控、数据战略、数据架构、主数据管理等的基本原理与管理体系;工具篇主要介绍主数据管理工具、数据模型管理工具、数据资产运营工具等;实施篇主要介绍具体实施策略及路径选择、顶层架构规划与设计、数据资产运营实施等;案例篇主要介绍电力、能源化工、钢铁、制造、战略投资等行业的数据治理案例,为读者提供专业、丰富、可信的数据治理实施范例。本书是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 工程实验室多年潜心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凝聚,既具有理论高度,也具备面向中国工业企业的可实操性。参与本书编著的作者均为
本年度报告以交通出行为主题,从人类出行交通简史出发,讨论未来出行的愿景;从出行场景的内涵和外延出发,讨论出行场景的概念、未来场景的烟花分析,以及一些典型的出行场景。就出行场景的变革,讨论未来出行的典型特征及其对汽车产业的深远影响,未来出行时代的汽车市场规模展望,以及面向未来出行的汽车产业转型路径和实践。从协同发展的视角,讨论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领域的相关配套、相关政策措施。*后,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做一总结,汽车产业结束多年连续增长,各大车企在危机中前行,但未来市场空间仍然可期。产业开放与全球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汽产业正以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融入国际化、全球化。新一代科技革命推动形成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变革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衔接政策得到优化,双积分等
中国经济特区40年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实质就是从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向基于价值创造的竞争优势演化的进程。本书结合开放型经济下中国经济特区的工业化实践,提出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工业化深化理论,构建依托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产业和创新体系、以及特区创新文化等四个因素耦合作用的经济特区竞争优势 钻石模型 ;同时以此为主线,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城市群建设、海洋空间拓展等角度,对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阶段特征、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并重点以深圳特区为例展开多层面的实证分析。本书的研究既提炼升华了经济特区建设的一般规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为中国经济特区未来发展特别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指明方向,更有助于为全球后
在DRAM的研发过程中,韩国 研发团队在与设在美国的研发团队展开竞争。美国研发团队聘请的开发人员都是在存储器半导体的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他们习惯美国的生活方式,在工作时间专注于研究开发;在工作时间之外,严格捍卫自己的个人生活。但韩国 团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一旦着手开发,就没有 ,不分昼夜,连续几个月都不会离开研究所。美国团队虽然拥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却无法像韩国团队一样,通过燃烧青春克服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不足,全力以赴地专注研发。 终,韩国 研发团队在竞争取得胜利。
《马斯捷潘诺夫文集(第2卷):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2009)(套装上下册)》主要以图表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俄罗斯能源行业(生产、加工、运输)的主要数据、能源资源的使用及其整体分析、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以及整个世界能源行业的主要指标的比较。《马斯捷潘诺夫文集(第2卷):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2009)(套装上下册)》还阐述了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形成阶段,并对能源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以往对近代上海工业或者说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考察,大致可以分成:从发展的阶段性上考察,如19世纪后半叶的上海工业、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工业等;分行业、分门类考察,如近代上海棉纺织工业、近代上海面粉工业等;依照工业企业不同的产权主体考察,如晚清上海官办工业的研究、近代上海民营工业的研究等;对典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研究,如荣家企业研究、刘鸿生企业研究等。 此书在学界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面貌以及相关的重大问题,分条线、分阶段、分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深入研究,推进和加深了对近代上海工业在近代中国工业,以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此书在史料的挖掘、问题的展开、方法的使用,以及话语的表述等方面,系统、弘敞、细致、认真,在当今海内外的同类学术著作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19)》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汽车行业多位专家撰写,客观、公正、准确、全面论述2018年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和趋势的权威性著作。全书包括总报告、乘用车篇、商用车篇、新能源汽车篇、零部件篇和附录六大部分。总报告发布了中国汽车工业2018年度全年发展数据,揭示了在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和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热点问题,预测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2019年汽车市场走向。乘用车篇、商用车篇、新能源汽车篇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切入分析了2018年整车发展情况,阐述了产品细分市场和国内区域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和规律,提出了乘用车是拉动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增长的主因、新能源汽车
本书综合篇介绍了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综述了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行业篇重点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行业、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印刷设备行业六个主要分行业2016年运行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发展形势展望;企业篇针对技术创新企业,明确提出企业的创新点、具体做法和效果;专题篇,深入分析解读2016年我国发生的装备制造业热点事件,还对装备制造业 一带一路 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解读。
本书总报告综述了碳中和目标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专家视点篇邀请院士、行业专家和地方政府就2020年以来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评述;产业篇分析2020年以来我国氢能、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取得的进展;政策篇分析了我国车用氢能产业政策及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动态与展望;应用篇对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进行了分析及展望等;区域篇重点对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湾区、山东、四川等典型城市车用氢能产业进展进行跟踪;碳中和篇深入分析了中国车用氢能产业的碳减排效益,提出碳核查思路与对策;国际篇主要分析国外氢能政策等,并总结国外氢能战略对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的启示。
本年度报告包括总报告、专家视点篇、产业篇、政策标准篇、NEVI指数篇、热点篇、借鉴篇、附录等八个部分。总报告综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专家视点篇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评述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产业篇从市场、整车、产业链、充电基础设施等角度系统总结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政策篇分析2022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新能源汽车政策及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最新动态;NEVI指数篇从产业、企业、产品、消费四个维度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热点篇围绕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 走出去 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智能电动化变革趋势下产业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落实双碳目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换电模式发展趋势等当前行业焦点话题开展深度剖析;借鉴篇重点介绍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