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研究历代粮食亩产,对于提高今后粮食亩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由战国秦汉重点突破,对错综复杂的度量衡制、亩制、垦田及口粮数字,进行全面算账、系统分析,由此计算出汉代粮食亩产的平均水平,并考证了历代粮食亩产。最后谈到建国后粮食生产的恢复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亩产的空前提高。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中美比较视角》主要内容简介:近几年世界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中国农产品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使中国农产品贸易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应对机遇与挑战、克服危机影响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全面深人的评估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绩效、潜力与影响因素,进而就如何把竞争力潜力转变为好的竞争力绩效提出有针对性的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国内已有研究不同的是,《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中美比较视角》在翔实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构建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竞争力潜力和竞争力实现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和相应的评估指标――
在经济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价格飞涨。粮食,终于演化成一种悄无声息的武器。现在的粮食危机,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粮食是经济的命脉,它的力量是足够惊人的,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08年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1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的一次挑战。在这次挑战中,中国是能独善其身还是会陷入困境?世界的经济是会继续蓬勃发展还是转向下坡路?本书将一一给出答案,并能让读者对粮食战争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
本书共收集反映天气变化征兆的谚语约280条,并用现代天气学原理解释这些谚语所涉及的天气现象,如霞、晕、华、虹、雾、露、霜、云、雷雨、闪电、冰雹、风、台风等,阐述它们的形成、起因及其发展演变、消亡的全过程。
本书成稿于2013年11月,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之时。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改革开放目标,到今年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第三十五个年头。 35年前,中国的改革从安徽小岗村起步,农业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35年后的今天,农业早已从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和输出,走向涵盖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大产业,涉及从原料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经营,大农业时代已经到来。 现在,中国各个阶层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同时,“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再次将成为各方舆论密切关注的焦点——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中国就没法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鉴于植物遗传资源的复杂属性和我国的国情特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宋敏主编的《农业遗传资源权属制度研究》将运用产权经济学和法学的理论与模型,重点研究遗传资源产权在系统中各当事人之间的赋权依据、权利归属和权利价值等问题。全书包括农业遗传资源概述、农业遗传资源系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管理等八章。
乡村债务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了准确地把握我国乡村债务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我们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余位同学,利用2005年署假到10个省,重点针对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其中除了山东省,其他均为中西部省份。 本书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乡村债务的规模、来源及使用结构,研究了乡村两级债务的形成原因及运行机理,并对乡村债务的化解思路与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索。
本书旨在提出一套新解决农民问题的新办法。 本书中所称的农民问题,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农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使用三农问题的提法而唯独提出农民问题呢?这不仅因为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更因为不同的提法将导致不同的解决思路,三农问题的提法容易使人认为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三个问题是一体的,从而提出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来实现农民富裕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农民问题虽然产生于农村,但是它的根本解决途径却在农业和农村之外,我们提出农民问题,也就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书的篇章安排,就可知道差异所在了。本书章是框架体系的推导和描述,在剩下的四个章节中,只有第二章写的是农业和农村方面的政策,其余三章和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关系,第五章甚至完全写的是住宅产业。这正是我
本书在深刻分析北京市自然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北京市农业的功能与地位,提出了充分发挥农业的社会公益功能,服务于宜居城市建设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总体布局,以及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布局,并提出了保障布局实施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该书虽然以北京市为例,但其以城乡统筹思想考虑农业的功能与作用,将农用地纳入大都市空间结构的农业产业布局的新思路与方法,对大都市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2011)》探索研究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补贴的政策选择与制度框架,提出按照目标清晰、指向明确、集中使用、重点突出的要求,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补贴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关键环节为核心,加快建立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支持机制和政策体系。 本书作者程国强在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大量手实证数据,并研究借鉴农业补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力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补贴农业?农业补贴的内涵与范畴是什么? 第二,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取向、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是什么?第三,如何补贴农业?应该选择怎样的补贴政策工具? 第四,政策如何操作?怎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政策的综合效能?《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共九章。章,概论。介绍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第二章,流动资产管理。介绍合作社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的管理。第三章,非流动资产管理。介绍对外投资、农业资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第四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管理。介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管理。第五章,损益与费用的管理。介绍收入、投资收益、成本及费用的管理。第六章,盈余与盈余分配管理。介绍盈余的计算与盈余分配的核算及管理。第七章,成员账户。介绍设立成员账户的意义、成员账户的格式及成员账户的管理。第八章,会计报表分析。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分析、成员权益变动表分析、经营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会计报表分析报告。第九章,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选编。选取四篇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