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地理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不同区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而差异显著,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中国的发展经验绝不可能仅凭教科书上的理论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概而论之。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去各地深入调研,长期观察,才有可能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理论创新,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梳理出中国发展的真实经验。 苏南 历来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 异军突起 到21世纪以来苏南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土地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上演着 低成本 和 高速度 的增长神话?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在苏南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合特征,以及由此派生的制
《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是 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巴里·诺顿对当代中国经济的综合性论述,覆盖面之广、研究之透辟,其他同类英语论著罕有其匹。 诺顿纵论194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基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第2版经过全面修订,反映了近十年来,尤其是“奇迹增长”期结束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前在人口、技术、宏观经济和体制诸方面面临的多重转型。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讨论也大幅扩展。 在讨论了资源禀赋、遗存、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结构.劳动力和生活水平等一般议题后,本书还考察了包括农业、工业、技术以及对外贸易和投资等具体经济部门。还研究了金融、宏观经济和环境问题。本书涵盖了增长与发展模式这类主题,包括人口增长、独生子女政策;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包括农村工业化和城市技术发展;外商对华
本书在对以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研究文献回顾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四十多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所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牧区市场化进程下的社会变迁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认为,对于维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草地畜牧业,国家应结合牧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资本、技术和国家税收,制定一系列以提高牧民纯收入为中心的保护草地畜牧业的政策。
本书介绍了上海国际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包括了新闻报道、典型案例、调研报告、政策文件等部分。尤其是典型案例部分,结合上海多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参考作用。书中的后一部分政策文件,详细地列出了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乡村振兴提出的相关政策,方便了解相关内容的传承与发展。宣传推广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做法、好典型,可在全国范围内起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氛围。
《保险常识100问》这是一本系统讲解人身保险知识的普及读物。本书从认识保险、功能解析、购买指南、常见问题及走出误区5个角度,以大众经常遇到、容易产生误解的100个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故事、专业解析、
本书为年度研究报告,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包括2020-2023年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回顾与展望,农业保险试点报告, 各保险公司年度发展报告,重点收录中国农业保险领域专家发表的较有影响的农业保险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政策法规学习体会、理论探讨、市场建设、科技赋能、承保理赔、农险精算及草原保险等方面,总计34篇。本书是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成果的 体现,同时记录我国农业保险在理论指导下,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为政产学研各界研究和操作农业保险提供参考。
党中央高度重视选拔和培养县委书记,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要把优秀、最合适的干部选配到最需要的县委领导班子担任班长。要把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全国干部工作的一项战略重点工程来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好中选优,努力提高县委书记的素质和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干部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将县委书记职能和作用作了明确的定位:处于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实施者,是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的组织者,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负有直接而重大的领导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农地制度及其增值收益分配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不仅牵绊众多,而且争议不断。争议折射出农地改革也许是中国改革 为复杂的领域之一。作者力图对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做溯源工作,点出其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在不同主体的利益牵绊中被形塑出类似钟摆效应的变化轨迹。本书的这一核心发现,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农地改革和农村城镇化转型的走向,具有启示意义。 此书提出了一个制度分析的新概念——“历史钟摆”,用以概括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困境。作者的分析细致深入,既有历史维度,又发挥了机制分析的特长,许多论断有很强的启发性。 “钟摆”作为一个历史眼光的“隐喻”,能够帮我们洞察当代中国诸多制度变迁的奥秘。
本书围绕2023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以客观、 数据为支撑,全面反映2023年行业体系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效,报告主体包括行业综述、体系建设、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绿色发展、 交流和地方实践。
祖田修编的《近现代农业思想史--从工业革命到21世纪》回顾了农业和农学在工业革命以来大约250年问的历史变迁中所面对的问题及其展开过程,对它的基本理念或思想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宏观把握和具体阐明。章到第四章所考察的时段是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以那些已有定论的代表性的农学家和思想家为中心,探讨了农业和农学随着时代变迁而展开的具体过程及其包含的理念;第五章归纳分析了现当代农学思想。农业和农学的思想史洋溢着许多有志者对农业、农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激情,对有志于跨入农学之门的读者来说,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世界粮食安全与地缘政治》汇编了“中国与法语国家关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地缘政治观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讨论和部分论文。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等三个层面探讨了当今世界的粮食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解决粮食问题、更好地稳定世界安全等各种建议。
本书以党的文献为依据,对党的农业经济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结合党的农村工作史以及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阐述了党的农业经济思想的演进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发展乃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实践者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并介绍了以以色列为代表的国外农业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色列农业迅速发展的特色;现代温室生产新技术栽培体系;滴灌微喷等现代节水与优化施肥技术;无土栽培与工厂化育苗以及温室环境计算机控制等技术管理方法。同时介绍了引进筛选的以色列园艺作物优良品种及消化吸收的栽培要点,还提出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的构想。书中以流畅简洁的文字和精美彩图,展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本书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融管理与技术于一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供各级农业领导干部、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设计者和高级管理者、现代园艺农艺师、现代农业培训班教员与学员阅读,也可供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指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产权制度,把一直以来位处资产评估机构视野之外的农村集体土地纳入市场化的价值表述体系,充分盘活日渐稀缺的农村土地资源并实现其价值效能化的过程。《农村土地资本化--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视角的研究》借助相关经济学理论,并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的视角,从理论、实践和政策层面对农村土地资本化阿题进行研究,得出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其价值应得到市场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固化是其物权性质的必要条件和应当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试点推行农村土地资本化等基本结论。《农村土地资本化--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视角的研究》由杨劲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中国农村实际,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党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穷。这是当今中国农村面貌的真实写照。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农村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候,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心,出
作为一个实践性和时效性比较强的研究报告,其的创新之处在于作为较早的渔业领域研究成果,对渔业补贴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观点、全球及外渔业生产格局、补贴形势、谈判进程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剖析,提供了大量的全球渔业生产、贸易和补贴数据,为前方的谈判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也为谈判的进行提供了一些战略战术层面的思考。不过也要注意到,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需要加强对渔业补贴问题的基础性和跟踪研究,因为日本、加拿大、美国等WTO成员在渔业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能够为渔业谈判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或者说刚刚起步。希望本研究报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催生更多中国本土的渔业补贴研究成果,为中国渔业的谈判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