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呢?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本书章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巨大影响之竺可桢假说为楔子,论述人类农业文明受地理气候自然等约束而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及其演化,阐述了农业的本质以及农业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第二章论述主客二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归纳了有别于 西方中心主义 的、东方 天人合一 的农业可持续的理论资源。第三章论述了殖民地国家大农场农业的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模式 ,欧洲宗主国中小农场农业的 莱茵(Rhein)模式 ,以及未被西方彻底殖民化的原住民农业的 东亚模式 的世界农业 三分天下 的格局。第四章梳理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可持续农业,因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工业化以及全球化的制度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与解决 三农 问题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农民、让农民站起来成为社会的主人,确立、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益,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农 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回答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课题,先后实现解放农民、让农民站起来、组织起来促进 三农 发展、放活赋权的改革促进 三农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 三农 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农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重大
本书以华北某地的公司型农场下乡之后的生存状况为例,通过将资本下乡这一现象置于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发现:资本下乡难以克服的问题是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的互动不畅,这些因互动不畅而生发的事件对资本下乡的经营产生了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下乡体现出来的并非先进生产方式与落后经营状态之间的 争斗 ,也不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 冲突 ,更不是现代精神与传统思想的 对立 ,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和行动伦理, 内外有别 构成了中国人行动乃至中国社会的基本伦理。
本书在简述农资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330种农药品种、43种肥料品种以及10余种农膜及种子等农资情况。其中农药部分,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鼠剂分类,重点介绍了当前主流农药品种的中英文通用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CAS登录号、其他中英文名称、主要剂型、作用特点、防治对象、注意事项以及生产厂家;肥料部分则在简述肥料的质量标准与分类的同时,详细介绍了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料以及叶面肥等。另外,还收录了相关农资的法律法规文件,以方便农资经营者查阅。 本书适合广大农资经营者、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科技下乡的专用图书和培训教材。
本书首先描绘了当代农村的生活面貌与生产面貌,接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的演变, 探讨了地方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作者结合亲身调研与理论探讨,帮助读者跳出日常生存空间,在经济社会的宏大变革中,认识中国的另一面。 全书由五个方面展开:1.农村生产生活的现状,社会结构的流变;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关系的变迁,包括产业平衡、三农问题、粮油关系、税制变化、基建等;3.以土地、产权、开发为核心的农村现状;4.行政区划调整、基层治理与以上海为例的城乡协调;5.农业创新与寻找“理想农民”,落脚点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多样化经营。
社会大众对于真相缺乏了解,有时比真相本身更为可怕。作者希望通过《一号问题,中国农业真相》把中国农业的真相告诉更多的人。这个真相就是外资控制和渗透中国农业的真相。 在农业领域,中国在引进外资的进程中,是否有战略布局?除了种子资源之外,哪些还可以列入布局要点?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规划资源类要素(比如水、土地、钾矿、磷矿等)的拓展?如何有效应对国际大粮商的期货 贸易 种植的产业链运作?如何集体应对国际卖家联盟的谈判?除了限制性的政策手段外,是否还有扶植性的政策?战略布局中民营企业的参与空间有多大?参与的方式有哪些?国有企业在布局中的角色是什么?国有企业是逐利性的自由企业,还是负有实现国家战略责任的企业?
傅泽田、张小栓、张领先、李鑫星编著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精)》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关键技术、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等问题,分3部分进行论述:部分(第2章至第5章)基于信息流建模思路,集成系统动力学、模糊数学等方法,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可追溯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第二部分(第6章至第9章)针对蔬菜、水产品和肉类食品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链的主要环节(生产、加工和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可追溯),开发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现原始信息采集、传输与系统建模,为终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以及向上层进行追溯;后一部分(第10章)从信息系统管理角度出发,基于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结构行为 绩效”理论,应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将企业实施可追溯系统的关键
肖春阳编*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分为 4个部分,**部分,综述与典型。收录的文章包括:《“十三五”时期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考》;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统计资料,它实际是《“十三五 ”时期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一文的附件;其中5个省和2个国有粮食企业的典型材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共8篇。第二部分,调查报告。选取了“十二五”时期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相关的调查报告。共6篇。第三部分,国外粮食流通考察报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5篇是作者陪同领导出国的考察报告。后3篇出国考察报告,作者没有参加出国考察,经请示带队出国考察领导和原文作者的同意,为保持与前5篇行文格式一致,作者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选择了五大洲粮食生产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亚洲的印度、哈萨克斯坦,欧洲的
......
该书针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比较混乱,地理标志注册标准较低,注册数量过多过滥,严重降低地理标志质量控制能力,造成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效果较差,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应尽快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并赋予其优先权,设立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部门统一管理权,以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效率。在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同时,中国 应积极地进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拓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内容,也应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竞争力,通过品质独特性指标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对过多过滥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进行两次筛选,然后以理想参照系为参照,对剩余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估,找出这些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地提升
本书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选择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美丽乡村建设、 互联网 以及流通渠道等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阐释,并对天津市相关领域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模式与创新经验,提出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为天津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步伐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民国时期的“三农”思想是民国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以20世纪中国和世界农业现代化为背景,依党派和社会团体为标准,将民国时期的“三农”思想分成三大体系,即民国政府的“三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知识分子及其社会团体的“三农”思想,然后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体系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为解决中国“三农”的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陈阿兴、武云亮等著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与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研究》从商品流通网络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出发,阐述了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现状、阶段及其趋势,分析了供销社“新网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探索了供销社“新网工程”的要素耦合、网络链接、发展模式及其网络融合等重要问题,以典型案例为基础总结了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和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的对策。 本书可供高校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农业经济管理、流通经济等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对于从事商品流通和供销社事业的经营管理者及其研究人员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状况,结合国内外有机农业研究进展,对伊犁主要农产品大豆、水稻、葡萄、薰衣草生产、保鲜与加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伊犁河流域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栽培、保鲜、加工技术标准,搭建了伊犁河流域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提出了伊犁河流域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战略。 本书可供国内外研究、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以地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技术样本与参考依据。
本书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工业化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论证,尤其对有机农业认证制度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从理论角度探讨建立有机农业认证制度的必然性,以及有机农业认证制度对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中国现行有机认证制度的缺陷,探讨了中国有机农业认证制度变迁的路径,提出了中国建立与国际互认的有机认证制度的可行性方案。这部著作的选题和内容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是关于农业宏观分析研究方法的一部专著。作者阐述了农业系统的宏观特征以及进行农业宏观研究的意义及其方法论;介绍了作者高旺盛近年来结合中国实际,应用区域农业发展能力、农业系统能值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农业系统生态足迹、农业生态经济分析、农户意愿法等现代宏观分析方法,开展农业宏观研究的*成果。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不仅可以作为农业软科学与生态学研究生参考教材,还对于从事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农业生态、农作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粮食主产区涵盖全国13个省区,面积占全国的40%,人口占全国的58%。粮食主产区城市发展是全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经济导向的城市发展观念,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作为人类栖息地的城市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在粮食主产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因忽视规模适度性,已显现出耕地侵占严重、耕地撂荒、粮食安全受到一定威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不协调等问题。研究粮食主产区城市的适度发展规模,选择符合其特色的发展路径,在稳粮强农原则下,有序推动其适度发展是必须面对和解答的现实课题,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题中要义。 本书提出栖息地导向的城市发展,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地,是生态文明
......
本书为“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现代农业科技与管理系列”中的一本,介绍了以 和 关于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要求为根本指导,以全国各地重点结合安徽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实践为内容来源,以便于目标读者对象理解的具有场景感和动作性的具象思维以及通俗语言展开文字表述。兼具党和 政策的 性、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实践与案例的丰富性、语言表述的通俗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