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纵横天下千万里,驰骋商海几百年,一度赢得 海内富 的美誉,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那么,晋商是如何兴起,如何从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式实现了 汇通天下 的远大目标,创造中国商业史上辉煌的神话的呢?晋商历史耐人寻味,晋商文化魅力四射,晋商精神催人奋进!
本书以江南造船厂140多年来历经的沧桑巨变为主线,试图把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兴衰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较完整的呈现了江南厂及船舶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CCTV《贸易战争》大型纪录片讲述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本书以贸易进化历程为基本线索,贯穿曾左右时局的历史人物、改变历史的战争、贸易发展不可逾越的里程碑,以及数十位经济学家的深度解读,讲述一部贸易发展与市场争夺、政治博弈、金权斗争、霸主易位缠绕交错的历史。 摸透历史,看清时局……几百年前的博弈今天仍在上演、几百年前的手腕仍在使用但更厉害更复杂,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如何于艰险时局中摸清出路,才是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百年沧桑,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大后起国家,120年来经历了2次此消彼长的日出日落。120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把日本推上了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不归路,当时的日本如旭日东升,中国则一步步夕阳日下。120年后的今天,中国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从2002年起GDP总量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日本经济却步履阑珊、踏步不前。那么,120年中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消长,怎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天地翻覆呢?作者从资本投资角度,深入探究百年来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此起彼落之谜,认为中国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战前中国与日本在工业化投资规模上6.6倍的巨大落差;而支撑中国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是高投资、高积累下的“重投资主义”。这对中国现今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本书共分为三辑。辑分地区介绍煤炭开发史事;第二辑为综合性煤炭史事,包括煤炭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三辑为非煤矿业开发史事。文章排列并不按时间顺序编次。由于前面所讲的原因,加之本人精力不逮,学识有限,引用资料有误,亦或议论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对于初学者来讲,穿越时间隧道的历程,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不期而遇的事件,不期而遇的思想,不期而遇的思想的岔道,都会使我们惶惑。但是与大师同行,会使旅程变得轻松愉快而趣味盎然。穿过历史的森林,透过迷蒙的时光烟雾,大师们的思想和人生,会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点亮希望的火炬。和那些先哲们在一起,或者聆听教诲,或者参与辩论,思想火光的不时闪现,智慧光芒的骤然降临,会让人感觉到一种透彻心扉的快意。 历史总是从过去延伸到现在并指向未来的。与大师同行,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不是大师们的赐予,而是我们在与大师的交流中获得的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反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六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性。建国以来的50多年,中国的经济建设虽然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萧国亮教授组织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萧国亮任主编,隋福民、王花蕾任副主编,全书由萧国亮拟定框架并总纂定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既适合自学,又适合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其他成人高等教育有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
美国经济的起飞并非历史的偶然,安德鲁·卡内基、约翰·D.洛克菲勒、杰伊·古尔德和J.P.摩根四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商界人物引导美国创造无可比拟的财富和惊人的生产力,并成为全世界的统领者。他们是19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增长时期站在幕后的大亨,而正是这一时期使美国在日后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富有、创造力、生产力水平的国家。这四位巨人既充满魅力又各有缺点,通过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描述,作者莫里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怎样把美国这个新兴而又渴望财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强国。
《票据革命》阐述了中国票据市场的震荡、变革与重构,简明回顾了中国票据市场近40年的曲折成长史,特别是生动描述了近年来票据市场经历的剧烈震荡,深刻透视中国票据市场变革的宏观背景和内在逻辑,描绘出一幅票交所时代新蓝图。 《票据革命》基于央行主导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的重大创新与变革背景,系统性分析与思考在票交所新时代,中国票据行业如何进行市场重构、机构转型和生态再造,以及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制度变革推动票据市场发展,并探讨了票据市场变革带来的宏观影响。 站在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视角看,这无疑是一场具有颠覆性特征的“市场革命”。《票据革命》一书立足于票据业发展的现实目标与未来方向,聚焦于为中国票据市场建设与发展提供理性洞见与系统建议,以期推动并加速票据市场转型创新与变革发展的进
《宋代地域经济》的编写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对宋代社会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突出对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结构、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着重总结其社会变革的动因、特点和后果,力图做到选题新颖、内容充实、立论稳妥、以期对宋代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有所推动。
美国的商业发展就是一段从未停止与骗子角力的故事。 美国对于很多热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彻头彻尾的骗子来说常常很具吸引力。对商业自由的崇拜使得区分激进的推销术和不可接受的欺骗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创新前沿时。与此同时,竞争压力往往迫使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也开始采用欺骗手段。欺诈成了美国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书中,爱德华·巴莱森追溯了美国的欺诈史——以及从未停止的与欺诈的斗争——从P.T.巴纳姆时代到查尔斯·庞兹和伯纳德·麦道夫的时代。 从19世纪早期美国法律界支持的“购者自慎”出发,本书描绘了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再到“社会”时代,现代监管机构如何缓慢又零碎地发展,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它到达了近期的放松监管时代,放松监管带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欺诈问题,包括储贷危机、公司会计丑闻和近些
《激荡三十年》内容简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 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 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激荡三十年》为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 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 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 物。 《激荡三十年(下)》采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 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 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
历史学家治史和经济学家治史应该还是有差别的。历史学家要把历史事实搞清楚,还要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或总结出一些规律。而经济学家则是在历史学家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加以解释。这些解释可以是总结经济发展的顾虑,也可以是用来证明经济学理论的。听梁小民先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经济,你会收获从读史中了解了经济,从对经济的认识中体味历史的意外惊喜。
《世界经济史纲》是德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最负盛名的经济学著作,西方知识界一直将它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二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深刻审视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为同一时代的两个思想巨人。 本书中,作者考察了从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到庄园制,再到前资本主义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在前资本主义阶段,作者重点考察了货币资本、公司法人、法人资本、企业资本、经理制、委托制、股份制以及卡孟达、坐商、汇票、股票、贴现簿记、证券等经济形态。同时。他还精辟地指出:这些都是次要的因素,只是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资本主义之所以只能发生在西方,地中海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外在因素,而由资本主义生产企业产生出来的企业家阶层。将追逐利润的市民精神演变成的资本主义精神,才是决定性的内在原因。
1988年和2000年,作者曾两次到台湾从事社会调查,得到台北县芦洲市李严峰女士和杨莲福先生的无私帮助。他们把自己珍藏的契约文书供作者参阅引证,其情甚为可感。 作者所搜集到的有关台湾问题的民间天文书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大多未曾为人引述,特色显著。现存福建地区的民间文书,更多的是反映了福建与台湾迁移史中的两地关系;而私藏于台北芦洲的契约文书,大部分是现代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李友邦将军的先祖及其家族的宝贵资料。我们从这批资料中,可以了解到李氏家族从福建迁移到台湾艰辛创业和报效祖国的历史足迹。 正因为如此,此书着重探讨的核心,一方面放在福建与台湾两地的民间关系上;另一方面,通过对台北芦洲李氏家族发展变迁史的个案剖析,进一步探讨台湾族人心系家国的深邃情怀。从这个角度探讨台湾社会经济史,或许对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