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变量”系列图书的最近一本。学者何帆发愿要用30年的时间,通过这套书为中国经济立传。 在《变量:大国的腾挪》中,何帆继续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记录。他用102天飞行84203公里,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丰等30余个城市,调研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老年产业、互联网等多个产业,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找到了能帮你更好地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面对外部的种种变化、冲击,你可以重新发现优势,找到破局点,改变约束条件,破解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何帆会在这本书里告诉你: 乡村振兴,不是靠农民返乡,而是靠在远方和故乡之间形成互动; 县城崛起,将成为未来文化创新的前沿、体育竞技的基地和美好生活的样板; 人口老龄化——不只是一个社会的负债,也能变成优质的资产; 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第1个全国性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内容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人民日报社论、4篇“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述评等文章,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到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和财富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的第九辑,本书围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现有规模,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力、路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识别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人群,提出了以提升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此外,本书还分析了中国整体宏观经济、需求面因素、供给面因素和若干主要产业的运行状况,归纳了2020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并展望2021年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本书研究报告的公开出版,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力求在理论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践上取得更大进展。
十几亿渴望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在不断解除束缚的过程中,以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尝试创新,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一再突破西方领先者们所固守的可能性边界,在全球化带来的成本革命的过程中,将低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发挥到,使一个又一个手工作坊蜕变成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厂,实现了规模浩大的追赶和超越。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企业,其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具有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的灵魂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被逼出来的整合创新、流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创新战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们为中国制造赢得未来的全球对决奠定了难得的基础。正是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创造力,构成了中国竞争力的内核。 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
治大国需要大智慧,大智慧离不开众人的智慧。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风起云涌的今天,已经走过近70年光辉历程的人民政协是我国专门的协商机构,虽无智库之名,却行智库之实。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能够在政协平台表达的意见不仅代表个体,还常常涉及公众利益、事关公共政策,人民政协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超脱位置使其在民意表达和直击决策方面更具广泛性与灵活性。新常态之下要有新认识,新常态之下还要有新思路,新常态之下更要有新作为。适应新常态,就要积极实现智慧,力争资政建言更有层次、更具特色、更见深度。 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民政协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政协统战大报。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把握社会脉搏,《人民政
本书为《中国经济矛盾系列四书》之三,本书集中探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作者提出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劳动者是国有企业的主体,要以确立和保证劳动者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为根据,改革国有企业的权利体系。改革的要点:一是所有权主体对行使占有权机构的控制;二是行使占有权机构对行使经营权的经营者的控制;三是改造经营机制,企业职工参与经营,创立协作经营模式。本系列四书前两本为《主义、方法、主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基本》和《民主中国、法制经济》(已出版)。
区域经济问题还有很浓的时间色彩,问题的讨论价值很难具有常说新的境界。这也就为教材身份的《区域经济问题》带来困难和挑战。《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探索是在变中求不变,而其灵魂就是区域中的人。全书包括18章:历史:人的区域;多样性的区域;生存的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区域;城乡的区域;正义的区域;秩序的区域;协调的区域;成长的区域;区域的机制;流动的区域;整体的区域;实体的区域;发现的区域;实践的区域;思维的区域。
创新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动力,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资源,以科技人员和企业家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是人才的先锋队。本书对我国在高等教育、科研激励、企业创新、人才流动、人才政策和计划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新时期我国人才政策的改革路径和重点举措。全书论点清晰、明确,材料详实,为我国实现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与流动指出了方向。
《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变革》分为四篇,汇集了近年来有关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领导讲话、理论探索文章、典型经验、有关政策法规,共计40篇。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所有的分析工具,都隐含地假设过去的规律会重复。然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因此,对于事件场景和边界条件的认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好在,很多时候,把场景和边界界定清楚之后,事情的症结就已经找到了。事情演化的方向,常常也已经清楚了。 这或许就是徐远教授能够屡次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做出异于常人的把握和预测的原因。他用自己理解和总结的经济分析工具,深入浅出地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分析宏观经济的具体问题,其结论不断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在治学道路上的挣扎和思考,是他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对于经济学大师思想的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学习心得和理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工具
本书是一本作者论文选编的学术著作,包括《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需求、集中与中国工业企业的亏损模式:工业组织的视角》等。
中国经济的夏天: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分析,ISBN:9787500661849,作者:余永定,何帆主编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疫情暴露了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比如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引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加大了绿色转型的动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得益于科技进步,凸显了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性。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问题更加受到重视。疫后世界面临的不仅是重启,也有如何重构、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挑战。 中国处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关键词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意味着经济政策不仅追求效率,也重视公平,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本书从橄榄型社会的目标与内涵、收入分配现状、市场机制、公共政策、投资含义等多个视角,探讨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高质量发展中
本书立足于我国国情尤其是特殊的体制背景,全面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史,系统描述了发展现状,对现有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客观评估,同时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前景,对当前争议较大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非正规金融改革发展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考察和讨论,最终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海城改革(一九八四—一九八五)》收录了作者1984-1985年在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海城县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文章。
本书对茅氏父子及方太公司的研究,除了充分利用有关资料尤其是茅理翔和茅忠群的几本专著外,还到方太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研。在方太公司的调研过程中得到上至董事长茅理翔、副董事长张招娣和总经理茅忠群,中间是总经理助理、各业务总监、下至业务主管和车间主任等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