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西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然而,直至清初,他们才开始把西方法律、法学带到中国。当中国传统法制遭遇西方文明,中国近代法制又有怎样的发展呢? 《法制史话》从清初 法的传人开始,到中西法律的磨合,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以丰富的史料,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法学的引入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历程。 《法制史话》的作者是李力。
中国古代行政程序,是行政行为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研究中国古代行政程序,就是分析行政行为在时间、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具有法律意义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 行政程序这一法律概念是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引入的,它建构在形式理性之上,其功能是规范行政主体的行为,限制行政恣肆。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有发达的行政法律体系,但重视形式理性,轻视行政程序,尚未形成程序话语体系。在此语境之下研究行政程序,面临的困境就是因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行政程序话语体系,从而使古代行政程序很难与现代行政程序话语体系进行有效的知识对接。
《中国古代商法史稿》是对中国古代商法是否存在、形式渊源、发展变迁、商法文化等,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和阐述。重点是以断代史的形式,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商业发展,商业思想与政策,商事立法与规范体系,商事法律制度等,在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作出综合分析与论述;并对敦煌法律文献中的商事制度,中国古代商事习惯法,中国行会史,清末近代商业立法等专门问题,进行了考察、阐述;同时,结合对人物、事件、判集、案例的分析论述,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与主张。
民国时期,中华大地内忧外患、局势动荡,在不安与惶恐的社会环境下,一桩桩惊心动魄的大案先后发生。本书讲述了民国时期鲜为人知的十大司法案件,如末代皇妃文绣因家暴与溥仪离婚案、李大钊被绞杀案、闻一多遇刺案等。那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隐瞒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迷雾,揭示案件背后的真相。
本书之主要宗旨是为理学——作者视之为法律哲学中一个新兴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和思想依据。因而可以说,本书的确处于法律哲学另一种意义的“临界”点上……本书认为:从宏观的历史趋势来看,法律的归宿将是道德。从法律源于道德到法律的独立化运动再到法律趋于道德,这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无限漫长的历史过程。
《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利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其他相关成果,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西汉预防与惩治犯罪的基本情况。《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阐述了中国古代预防与惩治犯罪的理论对策及理论价值,重点揭示了西汉时期治理犯罪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介绍了当时政治性犯罪、官吏职务犯罪、财产犯罪、人身犯罪的简单概况,全面剖析了西汉预防与惩治犯罪的网络系统的建构及各项措施的推行,说明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整体布局、综合为治的指导思想在西汉时期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为缓解社会矛盾的激化,减少大规模、普遍性的犯罪发生,起了有利的推动作用,体现了统治经验的成熟。《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评价了西汉治理犯罪基本方略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为它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但仍然是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
本书按照历史朝代顺序,全面介绍了中国有史以来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以及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书中吸取了近年来中国法制史学科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加强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有关民事财产制度方面内容以及司法诉讼方面内容的介绍和总结。在体例结构上设置了“本章要点”、“资料”、“解说”、“案例”、“人物”、“插图”、“本章小结”等栏目形式,通过对史料的引用、法律现象的解说、典型案例的列举和古代法官事迹的介绍,帮助学生在接受授课和阅读教材后确立法治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全书结构新颖,文字通俗,条理清晰,是法律专业师生和法律爱好者研习中国法制史的理想教材和适用读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是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是刊登报国务院备案并予以登记的部门规章的指定出版物。本辑为2022年度第8辑,收入2022年7月份内公布的国务院文件2件、报国务院
《新编中国法制史教程》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方面遵循传统编写体例,按历史顺序分十五章介绍了从夏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突破传统编写模式,为突出每章的重点内容,取消了 节 这一层次,直接分为若干问题加以阐述。
本书为高等法学教育成人教材,既然是教材,就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必须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该学科最基本的内容,最基本的知识。 从法学角度说,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我国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从史学角度说,它又是中国历史学史的一门专史,因而它是法学和史学的交叉学科。 为适应成人教育的学习,本书有如下特点: ,引文尽量用白话表述。成人学习有其特殊性,本书对古文献资料的引文,除少量 需要用原文表述者之外,大部分引文都尽量用口语化。 第二,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重点内容,否则就不成为其为科学,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思想”的史。法律思想史也不例外。本书突出了春秋战国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现代的思想,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在这期间,社会定型,思想相对凝固。在法律思想上,原创性思想
《中国法制史(第2版)》按照年代顺序,介绍了自夏、商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主要历史时期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各历史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立法概况、法律内容及司法制度等。《中国法制史(第2版)》的编写过程参考了司法考试对中国法制史考察的要求,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风格对重点学习内容有所突出,在兼顾应试需求的基础上便于学习者学习,以好地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中国法制史(第2版)》还配有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 《中国法制史(第2版)》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及法律硕士研究生,同时也可供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及其他对中国法制史感兴趣的人士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