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蔚云教授作为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中对八二宪法起草的背景、主要经验、重大问题和各条文的具体讨论,做了最为精准而又精炼的记录,并进行了学理概括。《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是理解和解释八二宪法制宪原意的最重要的文献依据,是理解我国宪法的重要著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宪法全面实施,特别是推进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宪法实施,必须以对宪法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而《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是对宪法做历史解释的基本参考资料。同时,《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具有极强的学科开创意义,对建构中国宪法学的自主话语体系也具有基础作用。 《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曾于1986年由我社出版(统一书号:6209 73),因年代久远,年轻学者多未睹真容,而以复印本和扫描本传播,如能重排出版,必为学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宪法学习宣传,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增强青少年宪法观念,把宪法融入校园文化,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及教育规律,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引导学生认真诵读和学习宪法原文,了解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本书由宪法宣誓誓词,宪法晨读记录卡及精美贴纸,宪法文本,国旗、国徽、国歌插页四部分组成。将宪法条文内容合理分为十六周,通过思维导图、图文结合、打卡学习等全新的体例形式,增强宪法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参与性,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宪法的互动体验,从而实现真正将宪法落实到日
合宪性解释,简言之,是指在合宪性审查过程中通过解释保留法律条文有效性的方法。合宪性解释属于一种宪法判断的方法,也是多数国家主要采用的宪法判断方法。它在具体审查模式(如美国、日本)和抽象审查模式(如德国)下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前者体现经典宪法教义中的 三权分立 思想,推崇司法谦抑原则;而后者的初衷则是借此扩大基本权利在普通诉讼中的辐射效力。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使用法律限缩解释,使法律条文的理解不逸出宪法的有效性射程。 近年来,在人民法院的许可下,我国司法实务界开始在裁判文书中援引宪法进行说理,这种司法裁判方式与合宪性解释有一定的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宪法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加强法律条文适用的正当性。本书重点考察合宪性解释的两种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合宪性解释的基本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十讲,讨论了宪法是怎么来的;中国宪法是怎么来的;宪法是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现代宪法以保护人权为主旨;政权如何被组织;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宪法的实施;宪法意识要求不能 一刀切 ;宪法意识要从小培养。下篇则是旅途劳累、工作繁重、居家隔离人士的 良药 ,读之可览列国、 游 南北, 了解 身边事。下篇以故事、案例的形式讨论严肃的宪法问题,品评宪法事件,感受人类思想,为推动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公共卫生法:伦理、治理与规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公共卫生法体系性著作,对公共卫生法给出了权威、全面、深刻的勾勒。三位来自英国公共卫生法领域的杰出学者,系统描述了当代公共卫生的立法、公共政策、司法判决和公共卫生实践,勾连法律、规制、治理与伦理,以及国内卫生法与全球卫生法,从哲学层面阐释了公共卫生法的理论,从历史层面回溯了公共卫生漫长的立法与规制史,从法律和公共政策层面探讨了行政规制、自我规制与治理,从法学多学科视角出发,考察了私法、公法、刑法及国际法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公共卫生法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向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是举国上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60年。
这是一本从宪法法院组织系统视角对世界上的各类宪法诉讼与宪法审查制度进行研究的学术性理论著作,全书依次围绕德国宪法法院、奥地利宪法法院、意大利宪法法院、葡萄牙宪法法院、西班牙宪法法院、俄罗斯宪法法院、乌克兰宪法法院、白俄罗斯宪法法院、波兰宪法法院、匈牙利宪法法院、土耳其宪法法院、罗马尼亚宪法法院、保加利亚宪法法院、捷克宪法法院、韩国宪法法院、印度尼西亚宪法法院、泰国宪法法院、南非宪法法院、智利宪法法院、秘鲁宪法法院、阿尔巴尼亚宪法法院、克罗地亚宪法法院、波黑宪法法院、斯洛文尼亚宪法法院、立陶宛宪法法院、亚美尼亚宪法法院、格鲁吉亚宪法法院、吉尔吉斯斯坦宪法法院、哥伦比亚宪法法院、蒙古宪法法院、委内瑞拉宪法法院、危地马拉宪法法院、列支敦士登宪法法院、拉脱维亚宪法法院、巴林宪法
通过对各个国家宪法的比较分析,可以发观各国的宪法,至少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宪法在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时采取的原则和制度在哪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别,然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把握各国宪法所采取的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原则和制度的历史基础、价值取向、文化背景和现实依据,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所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宪法所具有的多样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发现不同国家宪法之间的*公约数,为它们之间的借鉴提供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疑难问题解答》是对道路运输条例实施过程中普遍提出的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实施、运营费征收、乡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去留,道路运输监督检查场所,道路运输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理幅度的掌握等诸多问题的解答,旨在帮助各交通主管机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加深对条例的理解和执行。
本书为每年一种的出版物,旨在为广大空间法领域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资料。本书分五个部分:学术论文、学术动态、国际文件、外国空间政策与空间立法、中国空间立法与政策性文件。本书收录上一年度在国际重要空间研究领域会议的学术论文,总结上一年度这一领域的学术动态,刊载有重要影响力的涉及空间活动领域的国际文件。所有论文的来源均是国际一流组织或组织领导人(如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技小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国际宇航联)以及各国专家。
本书收录作者近几年就“一国两制”与基本法方面发表的七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探讨“一国两制”与港澳基本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内容涉及“一国两制”的原则及其宪法学意义,单一制理论及其分类问题,国家行为和政治问题,法院管辖权的概念及其内在限制和外在限制,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香港回归后立法制度的演变及其对行政主导的影响,澳门行政长官与行政会、行政机关的关系等。 本书在原来基础上做了较大修订。有的增加了新的材料,有的校订了不严谨的观点表述,有的在文字及语法表达上作了调整。这些论文探讨“一国两制”与港澳基本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内容涉及“一国两制”的原则及其宪法学意义,单一制理论及其分类问题,国家行为和政治问题,法院管辖
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性要件,是法治社会的后一道防线;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育水平。倘若将法治国家比之如一只木桶,宪法就是构成这只木桶的短的那块木板;这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是由这块短的木板所决定的。因此,要实现宪政国家的理想和目标,就必须在宪法这项基础性工程上花费足够的心力,正如同要想让木桶盛的水更多,就必须在短的那块木板下更多的功夫一样。 这是一套面向普通公民的通俗法学读物。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简明性于一体,用公民平常的话语,谈公民关注的问题,讲公民生活中的法律。 在这套丛书中,您看到的案例或者事例,都源于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都足以使您感同身受,并引起共鸣。通过对这些案例或事例深入浅出的剖析,我们力求让读者了解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法律知识,进而总结出我们生活中的法理。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至于中国近代宪法文化的发生,可以说是西学东新的结果,当西方的宪法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定的时代要求相交汇以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异。因此,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的理解.以及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宪法史(政治)》作者张晋藩以时间为顺序,以对宪法价值的追求和基本过程为线索,揭示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