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18年3月1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通过条文主旨、立法沿革、关联法规等形式对我国宪法条文进行准确介绍,具体包括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等,并收录宪法宣誓决定、选举法、组织法、监察法、立法法等重要文件,这是一本主要面向普通大众读者的普法读物,帮助人们了解宪法规范,促进弘扬宪法精神、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
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叶青主编。介绍了宪法基础知识、宪法序言、宪法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等宪法涉及的内容与概念,本书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并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所介绍的内容言简意赅,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与理解,对中学生了解宪法知识、树立爱国意识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均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为迎接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我们特推出本书,以期帮助广大读者掌握宪法内容,重温宪法誓词。本书包含根据修正案修改的全新宪法文本,附历次修正案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和宣誓誓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9月*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始,我国宪法制度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起经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我国现行宪法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此后,根据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需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5次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有力推动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的法治举措,这对于维护宪法权威与尊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书围绕如何完善我国合宪性审查的机构、如何科学确定合宪性审查的范围与对象、如何完善合宪性审查的程序与方法等问题,通过扎实的文本规范分析与制度事实分析,探究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基本构成与特点、特色与风格,为推动构建统一、完整、适合我国国情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本次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修改的重点就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要求,健全地方人大特别是县乡人大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选举和代表制度,从法律上、制度上着力解决基层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以及代表选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共卫生法:伦理、治理与规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公共卫生法体系性著作,对公共卫生法给出了权威、全面、深刻的勾勒。三位来自英国公共卫生法领域的杰出学者,系统描述了当代公共卫生的立法、公共政策、司法判决和公共卫生实践,勾连法律、规制、治理与伦理,以及国内卫生法与全球卫生法,从哲学层面阐释了公共卫生法的理论,从历史层面回溯了公共卫生漫长的立法与规制史,从法律和公共政策层面探讨了行政规制、自我规制与治理,从法学多学科视角出发,考察了私法、公法、刑法及国际法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公共卫生法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实用版系列 独具五重使用价值: 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和利益,是读者选购法律图书的主要目的。法律文本单行本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单纯的法律文本中的有些概念、术语,读者不易理解;法律释义类图书有助于读者理解法律的本义,但又过于繁杂、冗长。 实用版 法律图书至今已行销多年,因其权威、实用、易懂的优点,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掌握法律的*工具。 1专业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本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关联适用。本书中的【理解与适用】均是从庞杂的相互关联的法律条文中精选、提炼而来。 4附录实用。本书收录了宪法宣誓誓词以及我国宪法
《宪法》(宣誓本),又分为手按文本和手持文本。手按文本的开本采用大开本设计方案,美观大方。手按的方式更多是对单个人进行,材料选用了更加柔韧的材质,耐用耐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封面还增加了盲文设计,体现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内文采用较大文字字号并使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版作为文本,并精心设计了可收藏留念的页面。从内容到形式都保证了宪法宣誓文本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这是一本从宪法法院组织系统视角对世界上的各类宪法诉讼与宪法审查制度进行研究的学术性理论著作,全书依次围绕德国宪法法院、奥地利宪法法院、意大利宪法法院、葡萄牙宪法法院、西班牙宪法法院、俄罗斯宪法法院、乌克兰宪法法院、白俄罗斯宪法法院、波兰宪法法院、匈牙利宪法法院、土耳其宪法法院、罗马尼亚宪法法院、保加利亚宪法法院、捷克宪法法院、韩国宪法法院、印度尼西亚宪法法院、泰国宪法法院、南非宪法法院、智利宪法法院、秘鲁宪法法院、阿尔巴尼亚宪法法院、克罗地亚宪法法院、波黑宪法法院、斯洛文尼亚宪法法院、立陶宛宪法法院、亚美尼亚宪法法院、格鲁吉亚宪法法院、吉尔吉斯斯坦宪法法院、哥伦比亚宪法法院、蒙古宪法法院、委内瑞拉宪法法院、危地马拉宪法法院、列支敦士登宪法法院、拉脱维亚宪法法院、巴林宪法
西方宪法文化下中央政府的变革,体现为中央官署与宪法变迁的函变关系:宪法变——中央官署变,中央官署变——宪法变,文本变——实质变,人民诉求变——宪法变。在这些函变关系背后,中央政府变革的原动力是人民,基本途径是中央官署的政治实践,中央官署变革和宪法变迁呈现出法治和正当程序统摄下的良性互动关系。 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建构了近现代宪法体系,并据此组织了中央政府。然中国近现代中央官署变革历程呈现出形式上的立宪主义与实际上的“仪式化”宪法的双重特征。工具主义、文本浪漫主义和权力决断是中国近现代中央官署变革的突出特点。这种实质上的变革特点意味着,中国近现代通过宪法组织中央政府时以维护控权集团的核心利益为宗旨,宪法应当具有的人权保障功能被剥离;控权集团先于宪法存在并通过宪法分配政治
宪法配套测试(第八版)是《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的分册之一,依照宪法核心课程教材*版体例组编。《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是我社教学辅导中心组织著名法学院校的优秀教师编写的一套教辅丛书。该丛书专为法学院校学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培养法律思维能力而精心设计,分册设置涵盖*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因考点全面、题量充足、解答详尽、应试性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使得该丛书成为法学教辅图书中口碑相传的实力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疑难问题解答》是对道路运输条例实施过程中普遍提出的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实施、运营费征收、乡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去留,道路运输监督检查场所,道路运输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理幅度的掌握等诸多问题的解答,旨在帮助各交通主管机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加深对条例的理解和执行。
本书2011年首版上市,2014年修订二版,本次根据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成就新内容进行第三次修订。本书以问答形式,提炼宪法核心问题,进行一一解读,以利于读者重点把握和学习宪法知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向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是举国上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60年。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至于中国近代宪法文化的发生,可以说是西学东新的结果,当西方的宪法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特定的时代要求相交汇以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异。因此,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的理解.以及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宪法史(政治)》作者张晋藩以时间为顺序,以对宪法价值的追求和基本过程为线索,揭示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
该材料试图从个案诉讼出发,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及其审判活动,在理论上试提出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时代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角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可以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具体的载体和依托;在具体的实践审判当中,作者观点试图采取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针对当前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实体法方面,作者主张完善立法,制定《革命烈士人格利益保护法》,并对自己的立法建议和说明进行著述;程序法方面,作者主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公益诉讼法》,提出立法建议并进行阐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