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网络犯罪国际立法这一前沿、焦点选题,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博弈态势,在全面归纳整理各项相关立法、中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立法原则、术语体系、实体规则、程序规则、国际合作等层面对关键理论问题和立法发展脉络进行体系化、结构化的阐释。书中还立足对西方路径与全球路径、信息范式与网络范式、区域模式与国际模式等争议问题的总结与分析,基于客观立场提出创新性的判断与观点,并围绕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国际规则制定的命题与方案进行具体探讨。
“以罪名反思理论变更,以理论指导罪名适用”是作者在本书中所进行的学术尝试。具体来说,本书稿立足于预防刑法理论,结合信息网络犯罪的新罪名,在对信息网络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等厘清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信息网络犯罪立法的预防转向表现,结合对世界主要法治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以预防转向的政策、实质、形式与责任限度为核心,构筑了本书稿对信息网络犯罪刑事规制预防转向限度的论证体系,为刑法这一具有最后手段性的法律介入信息网络犯罪划定了界限:刑法不能让人成为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纯粹工具。 基于对以上问题明确而清晰分析的目的,本书稿共划分为了七章,各章节重点分明且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具有理论深度,且本书结合了当前刑事立法中的新动向,具有前瞻性,总体来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本书从互联网治理的角度对德国(欧盟)、美国和中国如何保护数字政府环境中的个人数据的相关国家法律和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相关的国际法律和政策框架也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一个研究目标是检阅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
本书大约15万字,由现任明治大学法学院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律师太田胜造教授主持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合著完成。这是一本涉及法律、人工智能、法解释学、神经法学的法律图书,是一本日本法学院学生的入门读物。书
无论是规制算法导致的社会问题,还是规制算法实施和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导致的问题,都可以采取事前规制和事后规制两种方法。在事前规制的策略之下,有一种声音乐观地认为只要坚持算法透明原则,让算法黑箱暴露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是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文集,此前已经先后出版十一卷。本卷是第十二卷,内容涉及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有哪三大立法模式欧盟《人工智能法》的主要争议焦点是什么人工智能系统与模型的区别在哪里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符合什么要求如何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系统性风险评估欢盟《人工智能法
本书在数字法治发展的背景下,对互联网仲裁行业的兴起与现状、互联网仲裁的特点、互联网仲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互联网仲裁行业生态、互联网仲裁典型业务案例以及境外互联网仲裁发展及规则比较等方面做出了系
网络信息环境是互联网信息生态的重要构成内容,净化网络信息环境,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和法律保障支撑着国家信息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本书在网络信息服务与安全保障一体两翼发展中围绕网络环境治理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