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的“法律与人类学”研究经历了既相互区分又对话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有法学与人类学者的参与,也有历史学者、社会学者的参与,并且与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也有相通之处。在中国语境下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包括法律与情理、法治现代性反思、法律语境化、延伸个案方法,等等。适时分类整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将会对降低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强化彼此知识和方法的互惠能力产生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形成认识中国问题的“法律与人类学”知识框架。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而经验源于实践。本书是一位法律人对自己20余年司法审判经验的梳理与总结。作者笔耕勤思,饱含深情,个性生动的呈现了一幅“实践中的私法”图景。全书共分为法律方法、裁判技术、程序规范和个案正义四个部分。其从法律方法入手,既有程序方面的经验梳理和拓展创新,也有实体方面的理论分析与解释应用;运用区分、解释与衡量等基本法律方法,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漏洞填补、不确定概念解释等疑难问题,进行有效的实践逻辑推演。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有关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坚实基础,本文选将各不相同且极富挑战性的学术期刊文献以一种统一的形式汇集在一起。通过选择那些能激发思考和讨论的文献,这些被仔细删减过的论文将经济学理论应用到了法律的许多方面,从知识产权法,公司金融法,合同法一直到财产法,家庭法和刑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这些文献,大多数数学推导都被删去了,这种安排同时也鼓励一种基于直觉的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每篇文章的简短介绍解释了它们的背景和语境。无论对经济学还是法学的课程,該文选都将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为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从枯燥理论中逃离的短暂休息,而且为法学学生提供了看待法律的一个宽广和统一的视角。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的“法律与人类学”研究经历了既相互区分又对话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有法学与人类学者的参与,也有历史学者、社会学者的参与,并且与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也有相通之处。在中国语境下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包括法律与情理、法治现代性反思、法律语境化、延伸个案方法,等等。适时分类整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将会对降低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强化彼此知识和方法的互惠能力产生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形成认识中国问题的“法律与人类学”知识框架。
《事故的成本》主要内容:在整个美国,实际上在全世界,事故法部在被重新审视,因为目前的体制被证明日益不适应于调整机动牟事故日益攀升的成本。在这部前瞻性的作品中,盖多·卡拉布雷西发展了评估各种不同的事故法体制的框架。把事故法的目标界定为程度地减少事故和事故避免的成本,作者检视了蕴涵在减少这些成本的方法之中的政治与经济选择。卡拉布雷西随后考虑了所有事故法体制都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准应该对事故成本负责?如何评估事故的成本?他分析了现在广泛运用的过错保险体制,发现其基础既包括成本减少的目标,也包括公平。总之,他讨论了最近关于改革事故法的建议,指出了由此引出的问题,最终指出他认为最可能普及的两种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根本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