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民法总论相关知识、原理进行体系化阐述。全书分为六编。编 民法导论 ,具体包括民法概念论(作为私法的民法、民法的若干核心概念)、民法体系论(外部体系、内部体系)、民法方法论(民法的法源、解释、续造、案例处理方法)。第二编以下为本论,以私权为逻辑主线阐述民法一般原理。第二编 权利主体 ,具体阐述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第三编 权利客体 ,具体阐述了民法上的物和其他权利客体,如给付、智力成果等。第四编 权利变动 ,具体阐述了权利变动的样态、权利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一般原理(法律行为的概念、分类、意思表示的构成、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意思表示的解释、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法律行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民法的比较研究也应有所助益。
民法研究系列 之一,就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采用请求权基础方法,以实例引导法律上的思考,《债法原理(第二版)》版于2009年在大陆出版,广受好评,多次加印,此次作者针对新修正的法律条文及解释适用进行了修正,另增加 变动中的债法 一章,对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债法原理》一书继续秉持王泽鉴以案说理的写作风格,通过列举中外案例及审理过程,来介绍债法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向我们介绍了现行法律的运行情况,以供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不当得利(第二版)》是在2009年版基础上的修订版,从属于王泽鉴教授民法研究系列。王泽鉴教授结合近几年台湾地区法规新的修正情况,纳入最近实务案例,补充新的文献重新检视争议问题,强化说理论证,对不当得利有较为深入透彻的理解。 不当得利作为民法领域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被单列为一本专著,足见其重要性。在当前的民法判例中,与不当得利相关的问题非常繁杂,其涉及面相当广,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影响也很大。《不当得利(第二版)》作者旨在整理分析判例学说,建构不当得利法的理论体系。 《不当得利(第二版)》是王泽鉴教授继2014年修订《民法总则》之后,对民法研究系列丛书的又一次系统性修订。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丛书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及《民法物权》,自2004年起曾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兹再配合法律发展增补资料,刊行新版,谨对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的写作期间长达二十年,旨在论述1945年以来台湾民法实务及理论的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促进台湾民法的发展。《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乃在建构请求权基础体系,作为学习、研究民法,处理案例的思考及论证方法。其他各书系运用法释义学、案例研究及比较法阐述民法各编(尤其是总则、债权及物权)的基本原理、体系构造及解释适用的问题。现行台湾民法系于1929年制定于大陆,自1945年起适用于台
各国商事实践都表明,在企业濒临破产之时,大多数资产上都覆盖着各种形式的担保权。债权人实现担保的结果不仅关涉担保制度本身的效用,而且还影响着各类破产债权的整体清偿率,因此也与破产程序的成功密切相关。就此而言,破产法上的担保权问题既是法学理论的重大课题,又是司法实务的痛点所在。破产法作为规制工具,具有调节利益的功能,《企业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担保物权采取了既保护又限制的立场。本书系统考察了担保受限的法理渊源,通过揭示担保与破产的互动原理和行为表征,区分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不同场景,分析破产债务人企业、破产管理人、担保债权人、无担保债权人等主体的相互关系,着重在担保债权的受偿范围、自动停止与强制批准等方面作立法论和解释论上的探讨,提出应当改进限权机制,完善程序救济,最终平衡担保债权及时实现的 个体利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与传统的 三大类 司法鉴定(法医鉴定、物证鉴定、声像资料鉴定)有很大的区别。究其原因,知识产权属于 无形资产 ,具有特殊性。目前,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门槛比较高,但是需要鉴定的案件数量却不多。为此,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导致对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为此,本书从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概念入手,探讨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程序,并重点对专利的司法鉴定、商标的司法鉴定、著作权的司法鉴定、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后,以附录的形式展示了*的研究成果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规范。
本书编知识产权基础论,论述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以及知识产权与其他部门法,勾勒了 知识产权法学 轮廓。第二编知识产权多维论,阐述了知识产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包括哲学、历史、经济、管理、社会、教育等,建构了以 知识产权法学 为主干,其他知识领域为分支的知识产权总框架。 本书内容全面、简单易读,适合作为初次接触知识产权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启蒙教材,也可作为政府、企业等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基于建设工程领域所积累的法律服务实务经验,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识别不同的违法行为的风险点,并分别进行法律分析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说明。同时列举相应的最高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法院筛选的典型司法案例,以指引建筑施工企业在承包建设工程及日常经营过程中对潜在法律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判断,并对其经营管理、合同签订、谈判、履行环节等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论证评估,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相关法律风险,以期最大化保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法典颁布后,部分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条文数目庞大,汉字条文序号不便于辨识、查找。还有部分读者表示,在使用的过程中,希望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在上面标注个人的理解、心得
本书是关于日本侵权责任法基本问题的讨论,选取的文章来自日文版的《新现代损害赔偿法讲座:第1卷 总论》。该书主要从责任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日本法的动向。本书共分为十篇,分别从侵权责任法的基础、故意侵权行为、责任能力、不作为侵权行为、因果关系、救济方法、请求权竞合、消灭时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本书最后两篇对损害赔偿制度的未来与损害赔偿的经济学分析进行了讨论,以期通过本书架起中日侵权制度比较法研究的桥梁,为我国侵权责任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为正在进行的相关制度的解释论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以案例说法的角度,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和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争议较大的残疾与死亡赔偿金的适用标准,车上人员与第三者身份的认定,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与提示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对人们比较迷惑的常见险种保险金请求权主体,《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与《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之间的区别等问题进行列明和分析;并展示了一些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和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技巧;还收录*人民法院关于责任承担主体、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等理论性的内容;对于争议较大的如肇事逃逸、无证驾驶等案件收录全国各地法院的裁判观点,让读者能从不同角度和立场了解同类案件处理方式方法和观点。
本书通过对 《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内容的分析和解读,结合当前司法案例中几类争议较大的前沿典型问题,紧扣立法动态,深究立法背景与目的,分析类型化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路径,阐释新旧法律的衔接与适用,并提出立法完善建议。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给人民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在工作和就业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一方面创造了新的就业模式,比如平台经济,另一方面也大量替代了传统岗位。女性在传统经济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新经济模式对于女性的工作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是机会还是挑战?我们对此又能做些什么?本书以人权的视角,从工作权的概念切入,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传统就业的性别影响,对平台经济中女性劳动者的影响,以及与主要由女性承担的家庭照顾劳动的关系,并探讨法律和政策可能做出的回应。
本书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分为三个专题:第一,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围绕知识产权法律域外适用、数字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深入研究。第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安全,结合国内外形势,分析知识产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提出强化知识产权安全治理的对策。第三,商标品牌培育与保护,针对加强商标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和海外布局及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等问题,提出实操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在著作权侵权尤其是综合性非字面侵权认定中,作品转换性使用是否构成侵权一直是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难点。伴随数字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融合,作品转换性使用的形态呈现多元化,其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激化。本书从理论发展轨迹出发,对转换性使用进行理论溯源和谱系梳理,从传媒发展融合的视角对事实类型化区分下的转换性使用进行分类探讨。通过建构著作权法解释论体系,从观念、立法和司法适用解释等层面对转换性使用的著作权法未来展开构想,对纾解传媒发展融合下的转换性使用著作权困境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汽车行业标准必要专利问题不仅关涉行业发展利益,而且影响到我国产业整体布局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本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以及完善知识产权反垄断、公平竞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等重要仪题,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实际,从产业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汽车行业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形成了解决汽车行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问题的完整框架,以促进专利权人与实施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推动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相融合,并为智能网联车领域的技术转化与应用提供参考。
本书编译的经典文献,内容包括欧盟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合同指令的内容及其国内法转化、具体适用范围、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的适约性以及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部分。通过本书,可以快速、完整的理解数字内容交易的合同法规范。
本书是作者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行政部门起草阶段) 过程的全面回顾、真实记录、客观叙述与独立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版权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专业态度。本书不但能让读者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历程、观点交锋、利益博弈、作者的个人分析和心路历程有充分的了解,也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国家版权局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版权工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与态度,而且对未来著作权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应有所启发与借鉴,对版权工作者应有裨益。
本书是高端光刻机领域的专利分析报告,从该领域的发展概况、专利壁垒指数模型研究、竞争情报、主要技术分支专利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得出扎实的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本书是企业了解高端光刻机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以及做好专利预警所需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11章。第1~3章主要介绍专利工程的概念以及什么是更有保护力度的专利战略,说明了企业需要用专利工程的方法来构建强有力的专利组合,那就是尽可能拥有整个问题,并基于 特定问题 构建专利组合;第4~7章主要介绍了专利及发明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以及基于专利工程方法的解决方案;第8~10章主要介绍了专利工程对企业和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阐述了其对于国内和国际专利申请、维护以及成本控制和避免侵权诉讼的重要性;第11章重点介绍了专利工程中人的因素,即专利工程师这一重要角色对于实现专利战略以及专利工程的成功运用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角色如何确保以问题为中心的专利战略的实现。 读者对象:专利分析师、专利律师、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法官、专利审查员、企业管理者、工程师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根据我国 八五 普法工作规划, 突出宣传民法典是 其重要内容。《民法典法律适用与案例指引系列》紧随民法典规定,旨在聚焦民法典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经济生活等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本书结合我国立法背景、学理研究、司法解释和判例规则,以及近年发布的典型指导案例,对民法典总则编作了 简洁、明了、实用 的适用解析。主要涵盖民法的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期间的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