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各分编亮点: 物权编,在物权法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物权法律制度。包括加强对建筑物业主权利的保护,专章规定居住权,完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规则等。 合同编,为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解决合同法实施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合同制度。包括完善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规则,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弱势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护,补充完善了债的一般规则,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共7编1260条,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民法典被誉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此次通过的是新中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各分编内容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遵循和贯彻民法典编纂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
民法典共7编84章,1200多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部以 法典 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 十四五 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2020年7月,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并作出具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要求,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学习民法典法律知识,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特编写了本书。本书从民法典1260个法律条文中,精选与百姓生活、工作联系*为紧密的200个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轻松
本书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该司法解释适用面宽泛,影响力广泛,对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转让、合同的终止、违约责任等制度中诸多重大、复杂、疑难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本书同时还收录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合同的指导案例裁判要旨、典型案例全文,全书内容完整,框架清晰,方便广大读者学习领会。
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缔结的婚姻从无效变为可撤销;规定了家事代理权;将劳务报酬、投资收益列为共同财产;规定离婚冷静期;明确夫妻共同债务;增加了离婚财产处理中对无过错方的照顾原则,离婚补偿制度及无过错方损害赔偿原则。
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明确规定了居住权;破解了业主维权与维修难题,强化小区业主权利保障;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自动续期;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规定,增加土地经营权的规定。
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有助于强化对人格尊严的全面保护。本编加强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完善了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策正当其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百姓关心事,民法典草案都有回应 民法典对高利贷、校园性骚扰、隐私权、高空抛物坠物等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作出回应,细化条款,可谓亮点纷呈。
从内容上看,民法典各编内容几乎都是为百姓“量身定制”的。物权编增加规定居住权;合同编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人格权独立成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外化于法律规范,内化于人民群众心中;侵权责任编增加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从立法过程看,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每次审议修改都聚焦立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的重大关切。比如,对高空抛物坠物“零容忍”,完善责任认定规则;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性骚扰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等。新增的这些条款和制度设计,既保持了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了制度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更好保护了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地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超10万字,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已于2020年出版,本次特别推出口袋本,以小开本方式呈现法律条文,方便易携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 于2023年12月4日公告公布,自2023年12月5日起施行。该解释对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等内容作出规定。
从内容上看,民法典各编内容几乎都是为百姓“量身定制”的。物权编增加规定居住权;合同编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人格权独立成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外化于法律规范,内化于人民群众心中;侵权责任编增加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从立法过程看,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每次审议修改都聚焦立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的重大关切。比如,对高空抛物坠物“零容忍”,完善责任认定规则;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性骚扰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等。新增的这些条款和制度设计,既保持了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了制度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更好保护了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总则编》提纲挈领,是民事主体权利保障的集大成者。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从10岁调整为8岁,明确规定了胎儿利益保护,更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共7编1260条,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此次通过的是新中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各分编内容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遵循和贯彻民法典编纂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物权编在物权法基础上,按照 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结合现实需要,增加规定居住权、加强对建筑物业主权利保护等,进一步完善物权法律制度。为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解决合同法实施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合同编进一步修改完善合同制度。人格权编,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基础上,对各种具体人格权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婚姻家庭编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等基本原则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部分规定,增加一些新规定。根据
“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过现代社会的民法却偏偏要管这一些家务事,民法与你我息息相关,在“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旅途当中,须臾不可或缺、也不会或缺民法的呵护与关怀,这种深切的人文关怀,造就了民法悲天悯人的品性和谨言慎行的态度。
“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过现代社会的民法却偏偏要管这一些家务事,民法与你我息息相关,在“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旅途当中,须臾不可或缺、也不会或缺民法的呵护与关怀,这种深切的人文关怀,造就了民法悲天悯人的品性和谨言慎行的态度。
本书汇集了作者在美国当福布莱特访问学者时写作的十三篇文章和回国后写作的两篇文章,其共同的特点是研究民法典编纂,前者研究中国民法典编纂,后者研究外国的民法典编纂。前者在2002年秋天至2003年春天的“民法典热”中在网络上诞生,其标题上几乎都嵌有“认真”二字,本书因此得名。它们分别关系到制定我国民法典的基本风格和模式选择问题、未来民法典与生态主义、习惯法、经济生活的关系问题、民法典起草的合理组织问题。它们都充满论战色彩和网络式诙谐。
民商法实务精要第4辑精选25篇精华文章,涉及实务指引、债与合同、物权与担保、家事法、公司法、金融法及其他,包括执业指引、实务经验、前沿业务部分。 执业指引:合同起草、知识管理、商业逻辑、法务要旨等执业方法深度指引。 实务经验:房产分割、公司股权、抵押质押、税费负担等常见案件经验之谈。 前沿业务:P2P合规、私募基金、商事信托、家事非诉等前沿业务研究成果。
蔓延全球的数字盗版现象,大肆挑战着正统的知识产权观念与制度。这是一个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事件,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文化事件。 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依托机构IDC对57个国家数字盗版现象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的访谈等一手资料,从历史、文化、法律、伦理、商业等多个角度,讲述了数字盗版的方方面面。 从熙熙攘攘的曼谷街头到争论不休的美国国会,从巴拉圭雨林的地下工厂到美国大都市的居民卧室,作者的笔端,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旅途。 什么才是“合理使用”的真正含义? 数字复制行为是不是符合道德? 辩论的各方竞相登场。 你将听到,你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