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的躲、拖、推、磨是不是让您无计可施,法律意识的缺失、纠纷解决的困难是否让您进退两难?本书针对企业收款管理与催收中的种种问题,为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收账方法和技巧,同时融入了大量与讨债相关的法律知识,堪称催款讨债的实战利器。 本书行文力求简洁,深入浅出,少讲理论,多谈做法。在谈论讨债技巧部分,从债款的事前控制谈起,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欠款人,制定了几十种催款技巧。在纠纷解决部分从签订债权凭证到掌握讨债时效再到一些安全的判例,更是将理论与实务操作进行了充分的结合,是一本难得的催款手册。
拙著民法研究系列丛书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民法概要》、《民法总则》、《债法原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及《民法物权》,自2004年起曾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兹再配合法律发展增补资料,刊行新版,谨对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的写作期间长达二十年,旨在论述1945年以来台湾民法实务及理论的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促进台湾民法的发展。《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乃在建构请求权基础体系,作为学习、研究民法,处理案例的思考及论证方法。其他各书系运用法释义学、案例研究及比较法阐述民法各编(尤其是总则、债权及物权)的基本原理、体系构造及解释适用的问题。现行台湾“民法”系于1929年制定于大陆,自1945年起适用于台湾,
为了指导和帮助从事企业法律服务的律师工作者高效地制作各类合同,有效地控制各类合同风险,预防合同争议和防范合同欺诈,作者在长期深入研究合同法理论和从事合同法律实务操作的基础上,精心创作了本书。 本书包括商事投资协议、担保合同、保险合同、知识产权合同、技术合同、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提供劳务的合同、劳动与特别劳动合同、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房屋买卖与租赁合同、委托与中介合同共十一个部分,计三十九种合同。
《侵权责任法》是笔者程啸自200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以来从事侵权法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一项初步成果,其早期形式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的自编讲义,后因每年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侵权法课程,故不断地修改、增删,最终形成本书。
民法为众法之基。私法固不待论,欲治公法者,亦应对于民法有相当了解,而后可得其真谛。民法中尤以债法为最重要部分,而债之通则实为债法理论之总汇。忆自民国十九年民法公布施行以来,已经二十余载,其间虽有不少民法著述,然较之德法诸国,相去尚远。美国人庞德为兼通英美法及大陆法之名法学家,对于中国法律亦有研究,曾誉中国民法典为先进之法典,可惜尚少精神渊博之巨大著述及注释以宏其用。良以民法关系错综复杂,远非他法可比,非将融会贯通,难以运用。著者于立法院成立之初,即忝任民法起草工作,该法完成后原拟从事此项著述,惟以当时其它法典及重要各法尚待完成或修订者甚多,其实有所不许。参照瑞士德国及法日诸国关于民法原著,分别探本索源,综合研究,衡以中国民法规定而定取舍与变通,虽多采择各国学说与判例,而因应
国际私法的内容,大体上讲,涵盖两大领域。其一为法律选择,即选择适用于某一国际争议的法律;其二为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国际民事诉讼的管辖权的确定和对外国法院的判决的执行等。本书的内容为法律选择的一个方面:如何选择适用于国际合同争议的法律。毫无疑问,在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特点在于:首先,笔者采用比较法的方法,对英、美、法等国在这一领域的制度和这方面的主要国际公约进行较详尽的介绍和较深入的比较分析。其次,对于这一领域重要的新学说(比如美国的利益分析说)及其运用情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上述研究不仅可以加强我国的法律建设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我国的民事主体卷入发生在他国的诉讼或仲裁时
本书分成两部分。部分涉及债权人面临的主权债务重组两难及其可能的选择。由于本书关注的是交易方面,这部分主要通过逻辑顺序展示债权人在起诉主权债务国之前所必须牢记的步骤以及通过分析主权债务国境外资产的性质和特征来决定如何执行判决。本部分的研究结论是,尽管债权人很容易获得有利判决,但此类判决很难获得执行,增加了进行主权债务重组的可能。第二部分涉及主权债务重组的理论框架、不同机制和手段。这部分分析了辛迪加贷款如何转变成国际债券以及债券重组所带来的挑战。这部分还分析了非集权化市场导向的方向。
本书根据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基本理论,并从一系列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入手,着眼于解决当事人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详细阐明了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方法;指出了房屋买卖合同漏洞、纠纷与陷阱可能构成的合同风险,并通过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房屋买卖合同订立中的漏洞、纠纷与陷阱的表现形式;深刻阐释了房屋买卖合同漏洞、纠纷与陷阱形成的法律原因。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出了应对和防范房屋买卖合同漏洞、纠纷、陷阱与风险的系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