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权史中,研究近、现代版权史更为必要,因为其中可作为今天“网络时代”借鉴或参考的内容更多。版权作为一种观念,至少在中国的宋代就产生了。版权观念在中国产生较早,但在版权的立法保护方面,中国却落在了西方人的后面。本书对中国版权历史发展本身,也应该借鉴世界版权历史的分期方法,进行科学的认识。对中国的版权和著作权的内涵,不要一概而论,由于它的内涵宽广博士,它既有本土资源,又有一些舶来品。单就舶来品而言,也并不是通过一个渠道从一个国家引入的,而往往是多向度、多国有引入的。而具体认识其中哪些是本土资源,哪些是舶来品,有的分得清楚,有的就分不清楚。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立体、全面、周密的研究方法对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经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逐条解析、说明,提出了很多作者独到的见解。本书详尽介绍了《专利法》每一处修改的历史沿革,同时还列出了1984年、1992年、2000年、2008年《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四个文本的对照表。是学习、研究、运用中国专利法律制度的经典著作。 本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
本书是抗肿瘤药物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先进国家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工具书。
本书选取中医药知识作为突破口,来研究建立我国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立法保护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建议。本书还收集了第二届中国传统医药法律保护学术论坛上有关专家的精彩发言以及传统医药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可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课程的辅助教材或其他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法学的参考书。同时,也是中医药界从业人员和中医药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教精和参考读物。
在20世纪之初,我们进入了一个可能是创造性表达增长最急剧的时期。这种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它使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创造性作品变得更加容易、花费更加低廉。在印刷术产生及印刷出版业发展之后,人类的社会文明在18世纪经历了强烈的爆发。而20世纪末又孕育出了相似的创造性爆发,并且出现了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销售这种创造性产品的手段。 但是,技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技术使复制和销售创造性作品更加方便,也使侵犯创作者和创造性作品所有者的权利的行为更加容易实现。部分互联网文化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概念上,即在互联网上获得的一切都是免费的。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涉及网络侵权的案件都得到了公正的判决,但绝大多数用户仍片面地认为他们可以免费复制、交换互联网上的原创作品。 版权法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