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申请在一个或多个EPC 成员国寻求专利保护时可以利用希望获得授权的成员国的国家程序或欧洲程序。国家程序即直接向目标国提出专利申请,欧洲程序是向EPO 提出专利申请,并指定目标国。欧洲程序是一个单一程序,可以在指定的所有成员国获得保护。
书以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涵、性质、功能和历史演进的阐述,分析了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集传统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救济措施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侵权救济制度。它不仅具有法哲学、法经济学、民法学和心理学上的正当理论基础,而且是完善现行著作权立法、有效遏制著作权侵权的现实需要;本书借鉴各国各地区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与现有相关制度的衔接,从适用的原则、适用的条件、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的确定、赔偿金的归属等方面对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以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涵、性质、功能和历史演进的阐述,分析认为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集传统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救济措施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侵权救济制度。它不仅具有法哲学、法经济
在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诉讼中,侵权行为的认定与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是原被告双方争议的两大焦点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比较注重侵权行为的认定,但往往对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理由论述不够,给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披上了 神秘的面纱 。本书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对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以期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形成了既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司法审判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书在对中国专利制度进行概括介绍的基础上,精选了中国在加入WTO后,各省、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及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20个典型专利审判案例,通过资深知识产权法官对这些案例的解读,深度阐释了中国专利法的主要内容。
专利行政保护与专利司法保护共同构成了中国双轨制的专利保护制度。专利行政执法程序相对于司法程序具有便捷性、低成本等优势。研究专利行政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法律体系以及专利行政保护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专利行政体系的制度设计,明确专利执法的原则和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务价值。 本书在对中国专利制度,尤其是专利行政制度进行概括介绍的基础上,精选了近年来专利行政程序实际处理的 24个典型案例,分为 发明专利的申请与实质审查 、 发明专利的复审与确权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确权 、 专利行政保护 四个专题,通过专利行政领域资深专家的程序介绍和法理解读,深入阐释了中国现行专利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李菊丹所著的《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内容简介:植新品种/植物创新的保护制度,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美国和欧洲发展出两种各有特色的保护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及TRIPs协议的缔结和实施,在植物品种/植物创新保护的问题上,又增加了不少可能影响植物品种保护的国际力量。本书系统地讨论了美国植物品种保护制度、欧盟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以及植物品种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尤其关注美国和欧盟立法选择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践运行情况,以及有可能影响各国植物品种/植物保护制度的国际力量及其原因,从而为中国的植物品种/植物创新的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本书分为四编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编为“美国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分别以1930年《植物专利法》、1970年《植物品种保护法》以及1952年修订的《专利法
本书结合专利授权确权制度的近百件典型案例,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角度探讨我国授权确权法律制度的原理与实务;对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确权制度的专门问题进行讨论,解读相关制度法律适用中的特点;对于专利授权确权制度的制度优化加以全面梳理,探究制度构建的完善方向。本书是专利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专利服务机构、创新主体及相关从业人员深入解读相关法律问题的参考工具书。《专利授权确权制度原理与实务》读者对象:知识产权法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等。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型企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还很薄弱,同国外一些竞争能力很强的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本文对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能力,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共分为十章,从五个角度全方位论述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章论述了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和第三章全面介绍了WIPO和WTO;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结合国际贸易的*趋势对《自由贸易协定》《反假冒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影响;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对美、欧、日、韩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进行了介绍和研究;第十章对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及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作了介绍,提炼出纠纷涉及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出对策。《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由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北基地主编。
本书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历史与现状,勾勒出西方国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尤其是表演权组织产生与发展的脉络。从书中可以清晰地者出,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是推动著作权人及其集体管理组织的地位变化的重要因素。作者提出的许多观点对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完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本书适合对著作权感兴趣者及其研究者阅读。
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通过诊所式培训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法律事实、案件审判重点与全貌,旨在将知识产权实务机构、科研院校及机关单位的法学教育相结合,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的综合水平。在广度上,本书从实务出发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商标诉讼案例,每个案例对应不同主题,如*的跨类保护、合法来源抗辩、商标权属纠纷等,通过不同主题的案例教学,使读者能够全面学习不同类型的商标诉讼技巧。在体例上,本书从案情简介、法律原理及分析、案件介绍或案件全过程介绍、案件相关问题解析、案件启示与建议五个方面展开,详实地介绍了每个案例的来龙去脉,并且经过分析给出建议,一方面达到答疑解惑的效果,另一方面启发读者展开防止侵权与应对侵权的思考。在案件内容上,每一个商标案例均有据可查,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在我国法学三段论逻辑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加快了在全球的专利布局,因而,更好地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利益,助其开拓海外市场,刻不容缓。本课题研究主要关注中国申请人在海外申请专利可能发生的费用以及各国提供的优惠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申请人参考的节约费用的方法。就费用而言,包括海外申请自提出至获权所涉及的全部费用,主要涉及各主要国家关于专利申请的官费标准,以及申请过程中的代理费。所涉及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墨西哥和澳大利亚。此外,还将就日益发展的专利审查高速公路(PPH)对专利海外申请费用的影响加以研究。就优惠政策而言,主要收
本书是特种工程塑料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国内、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先进国家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为6编,主要介绍了知识产权法导论,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内容。
本书是现代煤化工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国内、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先进国家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工具书。
本书收录了2017-2018年获奖的优秀商标代理案例,由承办案件的律师或商标代理人对案件所反映的法律问题和代理案件的技巧进行深入剖析。内容涵盖了商标授权确权、商标民事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等主要商标纠纷案件类型,既包括实体问题,也包括程序问题。
本书选取中美两国的数字内容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比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产业政策及以版权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通过分析近三年来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比两国产业发展的特征,总结出各产业之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维度进行分析,将两国的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以相应的时间节点为依据进行切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时期。由于美国的数字内容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一批以好莱坞、迪士尼等为代表的全球内容产业发展的引领企业。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在发展初期有着较强的行政管制色彩,随着市场机制发展的不断健全,我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逐渐走向规范,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期。两国的法律制度层面,分别从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
内容简介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和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加强这些问题的研讨有十分重要的观实意义。本书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过错的认定、民事责任的形式和损害赔偿范围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