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比较法的视角,探讨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构建。全书共九章:章介绍了民事执行救济的基础理论。第二章探讨了民事执行救济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介绍了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四章探讨了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与程序构建。第五章探讨了程序性执行救济制度――执行行为异议。第六章探讨了实体性救济制度之一――案外人异议之诉。第七章探讨了实体性救济制度之二――债务人异议之诉。第八章探讨了实体性救济制度之三――许可执行之诉。第九章分析了特殊实体性救济制度――分配方案异议之诉。
本书是1999年出版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第三版。在此之前,2001年出版了本书的第二版——《新版精神损害赔偿》。这几年,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断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也不断出现新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典型案例,需要进行总结;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原采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正,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本书进行新的修订,故我们借此机会对本书进行彻底的修改。本次修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最新出台的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总结和借鉴最近几年制定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重新对本书进行了体例和内容的表述,形成了《精神损害赔偿——以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中心》,并以此与
中国妇女人权事业法治化已进入了新时期,中国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也跨上了新台阶。而全球化背景下,特定国家妇女权益美好愿景的实现与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概莫能外;社会性别视角下,现阶段中国妇女在劳动就业权利、退休政策和养老制度、土地权益保护、暴力、性骚扰、性权利、生育权利、犯罪与被害人救济等方面仍有着诸多法律诉求和制度渴望。但消除性别歧视,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本书汇聚了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见仁见智的方案,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编著者们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视频监控中的隐私权保护/中国人民公安外国警学译丛》汇集了一些当前有关视频监视隐私权保护的重要研究成果,现实了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领域的宽度。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隐私性的同时,仍然支持甚至改进那些试图使用视频监控数据的安全系统,并提出了多个双赢解决方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妇女似乎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实在又处于社会的边缘。有人将她们视为弱势群体,也有人认为她们有足够的地位,并常常发出“女人,你们到底还想要什么”的质疑。妇女真的什么都有了吗?不然。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读到、看到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发生着针对妇女的不平等的或残暴的令人震撼的事件。这在本书中也有诸多揭示。本书所采用的国际人权法基本理论与妇女置身的现实状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给读者启发与警醒,能够使读者从一个不同的视角,了解生活在不同国度的妇女所处的相似的和不相似的境遇,以及难以逾越的相似的和不相似的障碍。从这本书中,读者还可以看到女性的勇气和她们的开拓性,以及她们作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独特作用。
《视频监控中的隐私权保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外国警学译丛》汇集了一些当前有关视频监视隐私权保护的重要研究成果,现实了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领域的宽度。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隐私性的同时,仍然支持甚至改进那些试图使用视频监控数据的安全系统,并提出了多个双赢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