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纳的著作是一项相当瞩目的学术成就,对于休谟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所有研究18世纪启蒙运动和文学史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知识宝藏。 ——Richard H. Popkin,哲学季刊 这部堪称典范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一本传记的价值。它是对18世纪的热烈的智识研究的回应;它不仅是关于哲学面向,更是面向众多读者的书。 ——C.E. Vulliamy, 观察家 这是一部酝酿已久的著作,在经过近20年的准备之后,它于1954年首版付梓,同时也是作者爱上其主题的一部著作。这部传记是漫长而快乐的研究带来的产品。作者兴趣广博、智力超群,本书的篇幅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都构成了智识上的贡献。 ——时代文学副刊
医药分析信息学是一门新近引起分析化学界和生物医药界高度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的边缘学科,是当今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的研究前沿;而分析仪器数据处理技术则是运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手段解决复杂物质体系辨析问题的高新技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地质、环保、食品、农业、化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全书共分10章,分别对分析数据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现代仪器分析信号的处理、化学与生物模式信息处理、化学指纹图谱计算处理、分析信息智能管理、生物芯片分析信息处理、组学分析信息处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了全面介绍。 本书可供广大生物医药和分析科学工作者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对单质型消毒剂,过氧化物系列消毒剂、无机含氯消毒剂、有机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多种类型消毒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原理及生产方法、使用方法及生产厂家进行了详实介绍。全书层次分明,理论与实际结合,内容简明易懂,可帮助人们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剂。本书适合于消毒剂生产厂及医陪卫生、机关企业等社会各行业及广大人民群众参考使用。
本书由多位专家共同编写而成,内容主要是针对内科临床上处理棘手的众多疑难问题,以临床病证为切入点,密切结合新理论、新技术,介绍诊断及治疗疾病的思路与方法。适合临床医生包括三甲医院内科住院医生、总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和二甲以下医院的所有内科医生参考。
在半个世纪的国内国际音乐舞台上,她是如此活跃。如此的光彩照人! 把西方古典音乐引进来,把中国交响乐本土题材的作品介绍出去,这是音乐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为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新中国第一代音乐人,郑小瑛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爱乐女”室内乐团之母,厦门爱乐乐团总监、”郑小瑛模式”的普及讲座等等……在她身上综合地体现和展示了我们当代音乐生活的艰苦历程和缤纷细节。 郑小瑛,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指挥家,一位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指挥教授,一位几十年来普及古典音乐走的路最多的人,一位年愈古稀从病魔的手掌中重获新生的老人,一位颇具人格魅力的客家女。这是第一部关于这位女性的人物传记。
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挥作战百余次,从未有过败绩;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对上勇于劝谏皇帝,对下善于安抚百姓。 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百死千难”的逆境中,阐发了“知行合一”之旨;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发明“致良知”之教。 他的学说,至今仍为我国哲学的擎天一柱,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之业,启迪了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从中受益匪浅。 他就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王阳明传》融王阳明生平与学说于一体,为您认识王阳明、读懂阳明学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民商法论丛》1994年创刊,是我国创办*早的法学类集刊,亦为CSCI来源刊。本书是第71卷,共14篇文章,分为6个栏目。 民法 专栏围绕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部分连带责任、作者合同、合同法中的强制性规则以及夫妻个人财产等展开研究和译介。 商法 栏目探讨了被除名股东的财产权保留、股东查阅权以及与公司相比较下信托在英美商业史中的发展和重要作用。其余栏目分别涉及间接识别性个人信息规制、法律父爱主义视阈下的劳动保护路径、机器人诉讼地位、法院地国适用外国国际强制规范的考量要素。
格劳秀斯在国际法上的重大贡献,集中表现在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此书共分三编,主要研究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法规问题。在序言中论述权利和法律的起源。编共三章,论述战争是否合乎正义,并解释主权的意义;论述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公战与私战的区别。第二编共二十五章,论述了战争的起源,以及人的权利、皇帝继承法、使节的尊严、刑罚的性质等。第三编共二十五章,论述战时的合法行为、和平的种类和战争条约等项内容。格劳秀斯把国际法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根据自然法来阐明战争的动机、方式和结局等关系。对于实际战争中的各种复杂情形,他提出了许多合乎自然法的人道主义的看法,使之形成了独立的法律理念,从而对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问题的处理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书是青年法学学者周勇十年的研究成果,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本书共分三个部分,即有关少数人权利的一般法理论述、具体的案例法和相关国际文献这种三位一体。时至,人类文明的演化和社会交往已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居民都形成为一个多族群、多文化的人口组成。在过去,大多数国家社会都经历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同族群文化之间的紧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由于这种多元性而生成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对这类冲突的调处不可能性仅仅凭籍道德上的善意和政治上的方略,还必须依据公平、正义、人权等人类的基本价值理念,通过法律的技术手段来协调和构建和谐的族群关系。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全球性和地区性少数人权利的国际标准的制度和实施过程的分析观察,阐释围
解释是连接文本与实施的桥梁和纽带。借鉴并吸收域外理论与经验而生成的中国《反垄断法》文本在实施中也必然离不开解释,但解释什么、怎么解释、效果如何则是其中的关键和焦点。基于此,本书主要从基本原理与具体制度两个层面来构建研究框架,以文本规范为研究主线,从历史和体系两个维度来寻求文本规范的*解释方案,以求有限的文本规范能获得*化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