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法,博大精深,彰显了人类的理性、文明及正义。 国际刑法的实践,始于二战后成立的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70年前,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时,同盟国决定摒弃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简单的报复手段,而是成立国际司法机构,次用法律对德国纳粹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和惩治,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文明和进步。 时至今日,除了上述两个国际军事法庭以外,国际社会还成立了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东帝汶特别法庭、塞拉利昂特别法庭、柬埔寨非常法庭、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非洲特别法庭,以及对全世界都具管辖权的常设性质的国际刑事法庭,等等。国际犯罪行为从不追究到被追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国际社会在惩治国际罪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述这些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审理的是什么样的国际罪行?其刑事责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夏季无冰年将在10年内出现。目前,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主要包括北方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西北航道(the Northwest Passage)和穿越北极点航线。当北冰洋成为全年除冬季外没有海冰或仅在北极点附近区域有较少冰的时候,通过北极航道航行可极大缩短海上航线,提供安全的海上航道,降低我国海上贸易成本,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本书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深入剖析我国权益视角下北极航行的法律问题和应对策略:1.我国船舶在北极航行的现状及危机。2.我国船舶北极航行海洋法问题及对策。3.我国船舶北极航行国际海事公法问题及对策。4.我国船舶北极航行国际海事私法问题及对策。5.我国与北极航道沿岸国的合作。6.我国与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合作。
无处不在的数据技术对人类尊严和自主构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威胁。然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一直忙于保护数据,却未能保护人类本身。在本书中,伊丽莎白·M. 瑞尼尔斯认为,我们应专注于数据保护、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所有权的法律中的人类核心价值观。而且,随着我们对数据的痴迷的增长,我们忽视了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真正利害关系——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伊丽莎白·M. 瑞尼尔斯的研究指出从某些方面来看,数据既是一切,又什么也不是。数据依靠情境,并呈动态变化,因此很难被定义。通过对美国、欧盟的数据法案进行梳理,伊丽莎白·M. 瑞尼尔展现了西方数据法的构建逻辑,同时面向数据法的未来,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愿景。
本书汇集了法官、学者、律师、官员及学生初接触WTO的情况、研究WTO的情况,以及对WTO的看法。通过个人与WTO关系的叙事,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令人兴致盎然的故事,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对WTO法的了解与追求。
《国际航运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际海运条例》等海运综合陛法律,也包括船舶、船员、海关、卫检、费收、发票等涉及国际海运的法律法规,以及交通运输部对内地与港、澳、台航运的相关规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国际航运法律工具书。
《英美法案例精选丛书: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共选编了59个由国际法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国外司法机构、行政执法机构裁决的国际金融法令与真实案例。为便于对国际金融法律知识的系统了解与掌握,《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在尽量保持这些案例原貌的同时,结合国际金融法知识体系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删节。《国际金融法(第2版)(英文版)》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篇介绍国际借贷与担保法律知识;第二篇是关于国际银行业务及其监管的内容;第三篇是关于国际证券业务监管。
海洋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球表层大部分被海水所覆盖,海洋面积大概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南半球有80%以上被大洋覆盖,北半球有60%被大洋所覆盖。海洋以其巨大的水体调节着全球的气候,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它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是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临近海面的大气、围绕海洋周围的海岸和海洋底土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的90%在海洋,地球生命于4亿年前起源于海洋,海洋孕育了地球绝大部分的生命形态。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价组认为,保守地估计目前地球上的物种可多达175万种,而海洋生物则占有相当的比例;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海洋是它们生活的家园;对于陆地上的生物来说,海洋与其生存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海
《红十字国际评论》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出版的期刊。本评论的宗旨是,在发生武装冲突和其他集体武装暴力事件的局势下,促进人们对人道法、人道政策与行动的思考。作为人道法的专门刊物,它致力于传播人道法知识和要以并推动人道法的发展,同时有助于防止有违基本权利与价值保护规则的行为发生。本评论为讨论当代人道行动以及分析冲突原因和特性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就冲突所引发的人道问题提出了更清晰的见解。最后,本评论可以使读者了解有关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特别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行动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本书作者杨大明先生为香港杰出律师,处理大量国际贸易和商务仲裁案件,执业多年,历练丰富。其父杨良宜先生所著的《国际货物买卖》(1999年出版)一书曾受广泛关注,影响深远,作者子承父书,既延续了写作风格与讲述思路,也展示了新近法律发展和实务操作要点。 本书虽以讲述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法律制度和游戏规则为主要内容,但并非对各种货物买卖形式作全面和体系化论述,而是集中于介绍运用最广泛的CIF和POB形式,并将重点放在实战技巧和问题解决上,注重援引英美法律条文和判例,注重运用鲜活的实例,突出实用性。全书涉及CIF买卖、FOB买卖、货物质量与拒绝接收货物、货物/财产转移、风险与受阻、货物主权、损失赔偿、装卸时间与滞期费等内容。 本书不仅是一部的教材,更是一本实战技术全书,既可为广大学子的理论学习提供丰富实例和全
本文集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及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举行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也是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持的“货币跨国流通中的若干重大国际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就目前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国际经济法的若干热点与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科学的构建国际经济法理论体系,对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实践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
利用国际贷款发展本国经济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经验。18、19世纪英美资本主义的长足进步,与利用国际贷款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也都得益于利用国际贷款。 目前,我国也正在以的规模利用国际贷款发展我国经济。1979-1989年间,我国共引进外资899.92亿美元,其中贷款为517.34亿美元。 在利用国际贷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国际贷款是一种跨国境的信贷活动,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与货币等,与贷款相比,其所产生的法律问题自然也比较复杂。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对更好地利用国际贷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以国际贷款交易中的一些重要法律问题为研究课题,希望能为我国利用国际贷款这种投资方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李仁编的《国际金融法新视野(国际法新视野研究丛书)》立足国际金融法制变革的前沿,对21世纪以来尤其是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趋势进行研究,力争为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构建建言立论,为科学制定国家金融安全与发展战略献计献策。
全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国际反腐败公约以及我园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当今世界上的反腐败理念与制度加以总结和阐述,对我国现行反腐败立法、司法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吸取经验,找出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同时,从国际反腐败公约在其他国家践行的域外经验入手,充分肯定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深刻剖析了我国现行反腐败体系的不足,从实体和程序角度对我国反腐败法制体系提出了完善意见,涉及侦查阶段、追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涉及机构与机构、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政策、法律与权力等各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行政法专论》是为学习行政法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编写的,其主要特色是:注重知识的层次性。本教材融知识性、思想性和方法性于一体,侧重于学生对本学科原理之原理、制度之精神、思维之方法的深刻感悟与体念。 写作体例的专题性。本教材采取专题性或模块式的编写体例,围绕一个个值得探讨、尚待深化的专题,展开对本学科一个个专业性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注前沿、强调个性。本教材各个专题的编写分别由来自各专题理论研究前沿,且对所承担专题已形成个人研究专长和学术特色的不同学者承担。
本书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GN)在中国开展的“促进中国环境法”(PELC项目)的重要成果,今后继续以年卷的形式编辑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向法学界引介国际环境法学和比较环境法学的前沿动态和重要研究成果,为环境法的研究、教学工作者和环境立法、管理和执法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综观全书,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跟前沿,资料新颖。本书所收录的国际私法立法资料,均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定或修订的立法,为我们把握外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新近发展提供了方便。例如,德国、奥地利、土耳其、瑞士等国的国际私法分别制定于1896年、1978年、1982年和1987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其国际私法进行了修订甚至多次修订。国勇博士多年来一直密切跟踪外国国际私法立法动态,所翻译的立法资料均为修订文本,这无疑有助于读者了解和掌握外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发展动态。 二是精心注解,内容全面。国勇博士不仅精心地翻译了本书所收录的外国国际私法立法资料,而且还根据他所掌握的立法资料对其中法律文献、立法条文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注解。例如,他在书中对德国《民法典施行法》、奥地
《现行国际法的困惑与挑战探析》共分八章进行论述。其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国际法的性质与效力作用;国际恐怖主义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海洋法、航空法、环境法、战争法的运行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以及极地问题所引发的国际法律层面的新思考等八大问题逐一展开。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既注意追踪该学科领域内的新学术动态,又注意吸取学术前沿的成果,以形成全书视野开阔、案例新鲜、重点突出、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资料翔实、时代感浓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