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国际反腐败公约以及我园法律的相关规定,对当今世界上的反腐败理念与制度加以总结和阐述,对我国现行反腐败立法、司法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吸取经验,找出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同时,从国际反腐败公约在其他国家践行的域外经验入手,充分肯定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深刻剖析了我国现行反腐败体系的不足,从实体和程序角度对我国反腐败法制体系提出了完善意见,涉及侦查阶段、追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涉及机构与机构、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政策、法律与权力等各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贸易自由化与人权国际保护的关系被西方学者称做“一个时髦的话题”,引起了国际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人权与贸易整合性联结是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强化及国际法律制度发展而出现的现象,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二战”中法西斯践踏人权的行为,使各国政府和人民树立起这样一种观点:在外交政策中纳入人权是一个政府的责任,也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必要考虑。把人权和贸易联系起来容易引起争议,但把二者完全隔离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权与贸易关系研究》这本书的意义主要在于理清人权与贸易的关系,并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关系提出建立人权与贸易联结模式的构想。本书由樊静著。
李向前、江维主编的《院落自治实务(成都城市社区学院培训系列教材)》以院落自治为视角,从成都院落自治实践出发,全面梳理院落自治组织作用、职责、流程等,采用章节体方式从院落自治概念、院落自治组织成立、院落自治组织职责、院落自治会议、 老旧院落自治事项、物管院落自治事项、院落自治公约、院务公开、 院落自治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阐释,推动成都市院落自治水平。
本书是笔者经过10多年的愚钝努力,在自己以往有关军事法学及法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本个人专著。其中既有对已发表内容的改写、深化和扩充,又有积自己多年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心得而提出的若干新内容、新观点,基本上反映了笔者这些年来在探索理论法学的历程中的学术思想轨迹,或者是向这个目标继续努力跋涉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有关战争法学理论的内容博大精深,笔者不自量力地选择了这一课题,也清醒地意识到实远非笔者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所能胜任。本书对信息时代战争的法理研究,可能有不到位、不成熟甚至是失谬之处。因此,本书作为一种探索性成果推出,以祈得学界同仁们的悉心教正。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合同双方风险划分的主要工具。提单所证明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下称提单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不例外。通常,提单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受益方是承运人,货物利益方(通常是货主和提单持有人)是这些免责风险的直接承受方,但是货物利益方可以为了转移此种免责风险向海上货物风险保险人购买有关保险。然而,海上货物保险合同像其他保险合同一样,所保风险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合同双方的合意,或更明白地说就是取决于支付的保险费的多少。当然,被保险人的恶意行为所导致的被保标的损失是不可保的,否则保险无异于赠送。 另一方面,有些海上风险,承运人并没有在提单合同中加以免责,但是货物利益方却为这些海上风险购买了货物保险。这种没有必要的保险购买行为通常是由于投保方对提单合同与海上货物保险合同之间风险分配的衔接
《红十字国际评论》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出版的期刊。本评论的宗旨是,在发生武装冲突和其他集体武装暴力事件的局势下,促进人们对人道法、人道政策与行动的思考。作为人道法的专门刊物,它致力于传播人道法知识和要以并推动人道法的发展,同时有助于防止有违基本权利与价值保护规则的行为发生。本评论为讨论当代人道行动以及分析冲突原因和特性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就冲突所引发的人道问题提出了更清晰的见解。最后,本评论可以使读者了解有关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特别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行动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一 本丛书系有选择地整理民国时期经典法学论文,不作有损原文的改动,只作适当的技术性加工。 二 原文为竖排版者一律改为横排,原文中的如左、如右等用语,相应改为如下、如下等。 三 原文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四 原文无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符号。 五 原文所使用的年代,如民国十年相应改为1921年,或在文中次出现时在括号内作一说明。 六 原文所使用的专有名称、专门术语等相应改为现在通用的提法。 七 原文无段落划分者,适当划分段落。 八 原文明显错误的事实、数字、名称有其他引用材料,酌加改正。
作为专业教材,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是理论篇,论述了国际战略学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概念,包括战略概念的起源与界定、国际战略要素、国际战略决策和国际战略模式等。第二部分是国际环境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阐释了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的对外战略以及中国周边的战略形势,系统地评估了中国制定与实施对外战略的国际环境与背景。第三部分是中国选择篇,全面论述了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新中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以及中国21世纪的国际战略选择。
《现行国际法的困惑与挑战探析》共分八章进行论述。其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国际法的性质与效力作用;国际恐怖主义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海洋法、航空法、环境法、战争法的运行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以及极地问题所引发的国际法律层面的新思考等八大问题逐一展开。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既注意追踪该学科领域内的新学术动态,又注意吸取学术前沿的成果,以形成全书视野开阔、案例新鲜、重点突出、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资料翔实、时代感浓郁的特点。
本书完全站在欧盟外企业的角度,根据中国企业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绝大部分属于物品这一特点,详细解析了这类企业及其供应链在REACH法规中相关的要求,在帮助企业实践应对的基础上总结出系统的应对方法,并给出大量的实用文本范例,对REAcH涉及的高度关注物质、危险物质的检测也做了专门介绍。另外,本书同时对REACH法规中与非物品类出口企业及其供应链相关的其他要求做了全面介绍。 此书有别于一些同类出版物对法规条款的简单罗列,而是在对法规提供详细和准确的解读之外,更站在企业的角度,透彻解析了法规的应对之道,配以应用案例和相关文件范本等实用参考信息,必将对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显著裨益。
《国际反垄断法(第2版)》的特点是注重实实践,侧重介绍西方的反垄断法的法规和案例,并对国内反垄断法的实行,做了有针对性的讲解。国际反垄断法这一名称或者概念,代表着一个研究方向,一个正在成长着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部门,它以各国反垄断法的趋同为基础,以国家间在反垄断法领域的合作为根本标志。在之前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这一名称或者概念,屈指算来至今已过去近20个春秋。此期间国际大势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提出、WTO的成立等,使自由、公平贸易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步发展的是,各国自发接受和建立了反垄断法律制度,并谋求在反垄断法领域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使作者坚信:“国际反垄断法”这一命题是可以成立的。 国际反垄断法有两方面的
本书着眼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价值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的特殊矛盾、法律渊源、适用条件、义务主体与监督主体、保护规则、执行挑战与促进措施、影响与趋势,以及中国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适用,厘清了国际人道法的一些关键性概念,丰富了国际人道法的有关理论。鉴于当今世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频率、规模,特别是.其对人类的危害远远超过国际性武装冲突,以及中国尚未统一的现实,本书的研究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既可作为专家学者研究国际人道法,有关国际组织、外交人员处理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人道问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一般公众学习了解国际人道法的理论读物。
浩瀚如罗马法。繁杂如罗马法,深奥如罗马法。作为罗马法的简明教材。《法学阶梯》不仅成为了“青年学生学习法学的个学期的教科书”。而且完成了罗马法关于私法体系的科学构建,其严密的科学体系让后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