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从历史角度综合分析了关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美国外交政策。作者审视了从美西战争到国际联盟和国际常设法院的创设时期,证明了20世纪初的国际法律框架不仅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进程,而且为国家间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管国际联盟和国际常设法院都被美国参议院否决了,但是它们分别作为联合国和国际法院的前身,引导了后续的规范和减少跨国威胁和使用武力。本书深入研究了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的最初立场及其对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帝国政策等主题,提供了有关条约、法庭和会议的详细资料,并评价了相关政治人物。从法律主义观点出发,作者讨论了习惯国际法的编纂,国际争端的强制仲裁以及解决国际争端新机制的创设。
. 导论 章 自决的历史、理论和国际法渊源 第二章 国际人权公约机制下的自决权实践观察 第三章 自决的权利主体 第四章 自决的内容、形式、手段与限制:理论与案例 第五章 自决权的发展对当前国际法体系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为 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的重要地缘集团,更作为与中国存在南海海洋权益争端的主要当事国群体,相关东盟国家的海洋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发育状况、构建前景以及由此所呈现出的国家海洋权益主张、海洋战略立场、国际海洋法律实践地位等,应成为国际国内海洋法建设推进的重要参照。本卷册选取了世界*代表性的两大群岛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有独特地位的新加坡,围绕其海洋事务的国家机构搭建、国内海洋立法体系、国际海洋法条约缔约及履约状况、国际海洋争端解决实践、国际海洋合作领域与规模以及对中国海洋相关主张的国家立场及实践反响等不同层面,意图为上述三国的海洋法律体系分别勾勒出较为全面又各具特色的国别图景。
当前,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暴力极端主义的威胁。打击和预防暴力极端主义行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关押和教育改造暴力极端主义罪犯场所的监狱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全面分析国外对暴力极端主义罪犯管理与干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暴力极端主义罪犯的特点,提出有关暴力极端主义罪犯的干预以及管理对策,为进一步发挥监狱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犯罪的功能,促进我国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犯罪策略完善提供参考。
本书结构上由六章组成,主要可划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二章是全面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结构横向架构分析。作者对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适用与发展,美国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等做了理论阐述。第三、四、五章是重点论,沿着国际法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运行论纵向路径展开,对美国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展开论述,并以具体案例分析了美国国际法实践的外交策略。最后一章结论表明了美国国际法的 双重标准 ,对其本质加以总结,揭示了其虚伪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法面临着时代性变革。任何法律的历史演进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法律主体及其政治地位法律强化的发展史。国际法的历史变迁、现实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都将从自然法视角的主体多元化和实证法视角的大国外交中得以阐释,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构成了全球治理的两大互动要素。现实
本书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与中国国家权益问题研究 丛书中的一本,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也是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书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黄文博。本书对海上共同开发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包括争端解决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争端解决的方法与法律适用。作者剖析了现有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对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后结合相关地区的实践,对未来中国可能进行的共同开发中的争端解决机制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本书除了绪论、结论和参考文献以外,一共分为6章,较为详尽地梳理出国际社会目前已有的海上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案例38个,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海上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法律适用于跨界、争议海域、国家专属管辖范围内、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及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等五种情形,明确提出了海上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法律适用的主要特点、例外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最后指出了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海上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的潜在区块及其法律适用等。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有关海上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理论问题的研究,并将为中国在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与周边邻国实现海上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突破提供智力支持。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政策制定和分析的基础性知识,介绍了政策——包括法律机制——是如何被应用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之中。本书对海洋政策——包括环保、渔业、交通运输、能源、采矿和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系统性地梳理和回顾。本书以海洋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物理概况开始,特别强调了管理海洋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接着,对 法的产生和作用进行了概述,并特别关注了 海洋法。接着继续探讨了海洋政策的地理维度和管辖范围,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变化相关的影响和过度开发资源——所面临的当前和可预见的挑战。本书可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并成为海洋事务、科学与政策课程设置中的核心部分。本书还可成为正在学习海洋法课程学生的补充阅读材料,但推荐阅读对象不包括法律专家。
德国科隆大学空间法研究所是国际知名的空间法研究前沿学术机构,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科研成果丰硕,目前正在致力于编写空间法的基本法律文件,并出版了上下两册的《科隆大学空间法评论》。本书为《科隆大学空间法评论》上册的中译版。对于中国读者了解前沿的空间法律动态提供了参考,为中国在空间领域开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马克·韦尔德著的《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欧洲和美国法律与政策比较》一书主要探讨了侵权作为一种私法规制手段在环境保护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特别关注到气候变化的环境责任、海洋污染、核污染、转基因生物污染,以及环境污染领域具有代表性、有跨国影响的案件,如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件、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等,修正了关于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观点;采用比较法的视野,对美国及欧盟成员国关于环境侵权的实体法与普通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除了将侵权作为加强环境执法的规制手段外,更加注重侵权作为私法手段与全法监管之间的平衡。本书可作为研究世界范围内环境法民事责任制度的重要参考书,既能为法学院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又能为环境侵权领域的律师提供环境诉讼方面的实战指导。
.
在美国地方政府层面,为应对政府资源缩减和民众对政府服务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政府间合作或地方合作这一在美国公共部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机制,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行。为促进地方政府组织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从而根据与地域、经济、人口及其他影响当地社区需求和发展的因素 为契合的政府组织形式和方式来提供服务和设施,美国大部分州制定了专门的地方合作立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地方政府间可缔结合作协议,并在必要时组建行政或法律实体来提供跨区域的公共服务。 为使读者能在有限篇幅内对美国地方合作立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们综合考虑,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州和华盛顿州的地方合作立法进行翻译。尽管中美两国的宪制与地方政府结构有着重大差异,在地方合作领域
为 学界了解日本法前沿理论、 动态,为展现留日法律学者的学术思想、留日学生研究日本法的前沿学术论文,《日本法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已出版8卷,每年1卷,在中国日本法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专题研究、判例评析、立法动向、学界回顾。收录10篇文章,内容涉及行政裁量基准、民事网络借贷、债权多重转让的第三者效力、通谋虚伪结婚行为的效力、刑事犯罪实行着手的判断标准、日本《著作权法》修改的动向与课题、2022年日本宪法学研究综述、2022年日本行政法学研究综述、2022年日本刑法学研究综述、2022年日本民法学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文明的传承,各国文化的延续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我国在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大量的文化珍宝流失海外、非法盗掘、非法出口和走私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利用现有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框架对我国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书以国际法和比较法为视角,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期望能为传统的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拓宽法学研究的领域,为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水平与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发挥积极的作用。 该书分为四篇共20章,主要围绕非法出口的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武装冲突下文化财产的国际法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他
由“横平竖直”的直线及各种不可思议的线条构成的非洲 间边界,是非洲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 典型特征之一。欧洲殖民者在瓜分非洲狂潮中人为划分的“势力范围”界线,在蛮横颠覆非洲原有的自然发展演进轨道的同时,也为殖民统治和资本主义入侵下的非洲走向所谓“现代化”“文明化”强行划定了全新的场域,给民族 的非洲发展埋下祸端。在非洲现代民族 建构进程中,脱胎于殖民地边界的非洲主权 间边界,成为前殖民时代的发展惯性与殖民统治遗留下的既有秩序间相互博弈的焦点,见证了非洲人用自己的智慧奋力实现联合自强目标的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看,一部非洲 间边界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非洲近现代历史,本书将对非洲国家间边界的起源、产生方式及意义和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研究当代非洲 的现代化、
全球化实际上已经型塑了我们的法律制度,也型塑了我们的法律思考模式。无论是对普遍性的宣扬,还是对特殊性的强调,都需要我们对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以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命运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误。 本书并非关于 政治与法律 的交叉学科刊物。我们关心的不是学科,而是问题。我们一方面希望从政治哲学的整全视角思考法律,从而在技术化的时代恢复对政治问题的严肃讨论,以对在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命运进行尝试性解读;另一方面,更希望通过法律与公共政策的视角,激活法学专业内部的互相对话,克服目前部门法中遮蔽政治思考的专业化倾向,把专业化的思考和政治思考结合起来。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考察、规范研究、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的意义,分析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现有的法律机制,并从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通道安全维护合作、南海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合作等角度,具体阐述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同时对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