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丛书》的第3本。全书正文分为四编:企业国际贸易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企业国际贸易法律文书评析、企业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汇编和企业国际贸易法律风险与防范测评题。 本书编在体系上遵循“分析、评估、防范、管理法律风险”的原则和步骤。每一节中均设置了企业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典型案例,在介绍基本案情后,以智维律师的角度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如何防范和管理相关风险。 第二编,集中列举了企业国际贸易中所可能使用的各种法律文书范本,使得读者明了整个国际贸易中需要用到哪些文书,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第三编,作者以智维律师的视角,对企业国际贸易中所运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列举,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律顾问和实务律师,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查询功能。 第四编,作者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以INCOTERMS2010和CISG为视角》由邓旭、陈晶莹主编,本书以解读《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各贸易术语的内容及其运用为重点,逐一解释了各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具体义务,并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具体阐述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运用各种贸易术语时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强调了国际货物买卖实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既可作为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企业、公司的实务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等课程的参考读物。
本书在充分考虑当今国际经贸活动实务的基础上,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的角度出发,对该领域所适用的法律进行了系统的解说。该书除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的教材外,也可以作为相关实务工作者的案头参考。
本书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丛书》的第3本。全书正文分为四编:企业国际贸易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企业国际贸易法律文书评析、企业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汇编和企业国际贸易法律风险与防范测评题。 本书编在体系上遵循“分析、评估、防范、管理法律风险”的原则和步骤。每一节中均设置了企业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典型案例,在介绍基本案情后,以智维律师的角度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如何防范和管理相关风险。 第二编,集中列举了企业国际贸易中所可能使用的各种法律文书范本,使得读者明了整个国际贸易中需要用到哪些文书,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第三编,作者以智维律师的视角,对企业国际贸易中所运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列举,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律顾问和实务律师,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查询功能。 第四编,作者
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特别是国际贸易出现巨大的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相应的大幅增加,西方国家对人民币汇率提出了种种国际法上的指控。它们指控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或造成汇率严重偏差的低估,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补贴或倾销,违背了IMF协定和WTO规定的义务,欲借助IMF协定的有关规定使IMF作出不利于中国的认定结论,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取代IMF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如果西方国家将其指控和设想付诸法律行动,会出现什么结果?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及重大课题。 本书以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指控及其凸显的国际法问题为导引,对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法律指控、进展及其凸显的国际法问题进行系统的考察,辨明和破解有关国际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真相、难题和发展,评判西方对人民币汇率指控的是非曲直和西方对人民币汇
本书从我国仲裁实践出发,本着便利于仲裁员和法官处理仲裁事件,裨益于仲裁制度的研习者和立法者的原则,精选了仲裁领域外资料,尤其是商事仲裁方面的资料。 全书共分五编:仲裁规则、仲裁员行为规范、仲裁立法、中国关于际商事仲裁的司法解释及相关司法文件、国际条约与文件。内容涉及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域名争议仲裁、网上仲裁、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规则、仲裁员行为规范及ADR等诸多层面;地域上涵盖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英国、德国、美国、新加坡、韩国、瑞典等涉及仲裁事务的主要国家、地区和组织。 本书从国际化视角选材,注意典型性和新颖性,凸显了仲裁作为商界共同语言的特点。对于仲裁员、法官、律师及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是的办案手册,也是仲裁教学和研究者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WTO框架下的区域经贸合作;区域经贸组织的基本法律制度;区域经贸合作的关税制度;区域货物贸易的原产地制度;区域服务贸易的原产地制度;区域经贸组织中的反倾销制度;区域经贸合作的争端解决机制等。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教材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国际商法课程。它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运用,书后还附有案例和阅读材料。本书内容包括:国际法与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与环境规则,争端解决,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运输,支付,税收等l3个部分。与前两版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1)新增加了20个案例;(2)增加了关于国际保险、WTO争端解决机制、关税表等方面的新材料;(3)脚注和参考资料亦有较大更新;(4)对国际贸易及跨国公司的运作有较多论述。
在法学的学科体系中,海上法律学科是比较特殊的。事实上,每一法律学科,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海上学科,例如,与国际私法相对应的海事国际私法,与国际商法相对应的海商法等。海事诉讼与海事仲裁法也是这样。海上学科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的文章、教科书、著作等都甚为缺乏。在海事诉讼与海事仲裁法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邀请了长期从事海事诉讼与海事仲裁法研究与实务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这部关于海事程序法的书,以求弥补理论上的一些空白,更为满足实践的需要。
本书作者杨大明先生为香港杰出律师,处理大量国际贸易和商务仲裁案件,执业多年,历练丰富。其父杨良宜先生所著的《国际货物买卖》(1999年出版)一书曾受广泛关注,影响深远,作者子承父书,既延续了写作风格与讲述思路,也展示了新近法律发展和实务操作要点。 本书虽以讲述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法律制度和游戏规则为主要内容,但并非对各种货物买卖形式作全面和体系化论述,而是集中于介绍运用最广泛的CIF和POB形式,并将重点放在实战技巧和问题解决上,注重援引英美法律条文和判例,注重运用鲜活的实例,突出实用性。全书涉及CIF买卖、FOB买卖、货物质量与拒绝接收货物、货物/财产转移、风险与受阻、货物主权、损失赔偿、装卸时间与滞期费等内容。 本书不仅是一部的教材,更是一本实战技术全书,既可为广大学子的理论学习提供丰富实例和全
《税法(第3版21世纪应用型本科财税系列规划教材)》由安仲文编著,全书共十八章,在编写过程中,尽量体现“全面”、“实用”、“新颖”的精神,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了介绍税法基本理论、基本要素外,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侧重于介绍国家颁布实施的税收法律法规与税收计算实例,以便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现行税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税务实践中得到应用。本书不仅适合高校法学类、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财税人员、企业财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后危机时代的靠前金融法》聚焦于后危机时代靠前金融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靠前金融体系的挑战人手,系统阐述了靠前货币体制改革、优选金融稳定机制构建以及优选货币治理等热点法律问题,深刻反思了现行靠前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及美国金融监管的惨痛教训,专题探讨了主权债券重组、主权财富基金监管、金融排斥及其治理以及船舶融资租赁等理论前沿问题,集中研究了当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开放亟待解决的重大法律问题,以期为构建靠前金融新秩序建言立论,为完善中国金融法制献计献策。此外,《后危机时代的靠前金融法》还独具匠心,开辟了“科研课题设计”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编,以作为靠前金融法科研指导与教学示范。
中国法学界对于反垄断法的研究已是如火如荼,但专门研究反垄断法实施体制问题的讨著却少之又少。本书即将分析、研究的焦点聚集于此,对反垄断法在运行过程中的司法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阐释。 本书选择了一些反垄断法实施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利用的资料,对影响实施体制的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的特点及其共性。同时,本书对中国的现行体制作了概要性阐述,并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反垄断法实施体制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全面研究公约所确立的体系及各项原则、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分析公约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以及公约生效后可能对我国航运业产生的重要影响,使相关部门了解公约确立的制度内容。 第二,通过对比分析公约各项具体要求与我国海员权益保护的立法、司法、管理及劳动条件的现状,明确我国在海员劳动领域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从国际船员立法的总体趋势与国内客观需要两方面对我国批准公约的理由进行全面论证,以明确我国在航运经济及立法方面所具备的批约和履约条件。 第四,概括总结中国在批准公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批准前后所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明确中国在面临公约即将生效形势下的阶段性任务。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为相关部门批准并履行公约提供可行性的方案,促进我国尽快批准公
本文集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及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举行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也是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持的“货币跨国流通中的若干重大国际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就目前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国际经济法的若干热点与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科学的构建国际经济法理论体系,对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实践问题提供帮助与指导。
本书从自由贸易与留易保护的博弈与协调的关系人手展开,着重就WTO运行中相关关系的博弈与协调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揭示出WTO法律体系的实质内涵一博弈与协调;以此为基础,就WTO体系内留易与其他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的博弈与协调进行了论证,由此构建了全球留易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一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融合。木著作在深人分析“新”留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仁,探求了WTO多哈谈判的过去与未来,强调各国以及留易与其他国际经济关系在WTO体系内的博弈与协调才是全球留易治理机制改进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