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著的版是麦考密克教授单独署名的惟一的一个版本,其意明显在于为证据法的学生提供一个课本。这本书对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清晰的、简扼的又容易把握的阐述,而且还不厌其烦地广泛引证著作。为了那些需要获得支持性用书的使用者,本书大量引用威格摩尔第三版作为所提供的宝库。 该专著获得了持续性的成功,因而再三重版,的版本是第五版。可是到了本书第四版之时,由于自然增加的篇幅过大的缘故,对学生而言过于昂贵了,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其结果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愿望:将本书改造为传统的学习用书或者改造为课本加问题的形式,由此导致了学生版,课本仍然保留,但大量的支持性引证就省略了。这种替代版本的成功使得目前这个版本也自然采用同样的手法。一如第四版,本版没有删除任何正文或章节。本版在章节的序号上与前版完全
对于世界上的航海者而言,在海上对他们安全的威胁可能并非来自海盗,而是来自身着制服的沿海国执法人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创制一个更具操作性,并遵循比例原则详细规划的国际海上执法标准公约。 国际法并非地禁止执法中的武力使用,但要求在使用武力时应满足的条件,即必须是在采取了侵害手段,并权衡了所维护的利益与对相对人造成的利益损害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海洋执法系列丛书:美国海岸警卫队海上执法的技术规范》介绍了美国海岸警卫队执法的法律渊源,执行登船临检的规范,武力使用的规范,以及在海上禁毒、渔业、环境保护、海洋国土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执法规范,希望能为海上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王霄燕编著的《英国法治现代化研究——以国会立法为视角》从分析英国法治现代化动力入手,剖析了英国法治现代化的时序,重点分析了英国在现代化进程不同阶段法治做出应时性和合理性调整的成因;法治现代化不同阶段应时性和合理性的法律制度建设的贡献;法治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互动,特别就法治现代化对不同阶段的现代化困境的破解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英国法治现代化的路径。《英国法治现代化研究——以国会立法为视角》通过对英国法治现代化动力、时序和路径的分析,试图阐明中国的法治现代化需要从现代化动力、时序和路径等领域做出努力,不仅应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还应积极推动法律制度的应时性和合理性调整,更应注重选择恰当的法治现代化路径,促进中国法治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
环顾世界,在当今的刑法之林中,俄罗斯刑法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俄罗斯刑法有其辉煌的过去和现在。其中,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刑法对我们较为熟知。它的指导思想与价值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交流和融合,已成为我国刑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演变成“新生的民主国家”。它的指导思益,将其置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前;改变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点保护,实现各种所有制在刑法上的“一视同仁”;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对包括死刑在内的各种刑罚制度作出更为人道主义的选择;对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按照新的价值取向进行全新的立法调整等。当然,也有些调整不直接涉及价值观问题。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对变化中的俄罗斯刑事立法和理论知之不多,这也是促使作者编著本书的动因。
作者在《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第二版)一书中试图用“对抗”和”判定”两个基本要素来把握、归纳渊源于西欧法律传统,并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民事诉讼所共通的深层结构。日本民事诉讼被视为体现这种结构的制度样本之一。本书就是通过对其各领域程序设计与运作的描绘分析,较完整而又具体地例示这一可称为“对抗·判定”结构的理论模型。 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很难做到两拿的课题是,如何既能够完整而深入地把握理解作为参照的国外资料,同时又提供真正可能切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参考。本书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而在方法上做出努力:就在于构筑上述有关民事诉讼基本结构的理论模型,并试图利用此模型来对日本畏事诉讼制度做出某种整体上的统一说明。作者希望通过这种虽然间接却可能发
本书是作者关于“一国两制”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研究的33篇重要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者认为,目前对基本法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不能再局限于宣传和解释基本法的条文上,而是要面对现实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由此出发,作者充分将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实践又丰富了理论本身。
以涉法文学为对象进行研究,既可侧重于研究特有的文学现象和规律,又可侧重于研究其中的法律思想意义。关于前者,拙著《鲁迅与法律》的代自序《法律:普适全球的文学研究视角》已做过较详细的论述。现在,;借此机会再对文学中的法律思想意义,即法律认识价值的系统研究问题,作一番探讨。 着眼于古今中外涉法文学的法律认识价值,可以看到,文学是普适全球的文学研究视角。而从文学视角审视和解释法律的理论系统,可称之为文学法律学。这是文学视角之下的法律研究成果的理论归宿。拙著《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地》曾对文学法律学的概念、对象、范畴等作过初步论述。现在看来,未尽之意颇多。这里对文学法律学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
作者在《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第二版)一书中试图用“对抗”和”判定”两个基本要素来把握、归纳渊源于西欧法律传统,并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民事诉讼所共通的深层结构。日本民事诉讼被视为体现这种结构的制度样本之一。本书就是通过对其各领域程序设计与运作的描绘分析,较完整而又具体地例示这一可称为“对抗·判定”结构的理论模型。 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很难做到两拿的课题是,如何既能够完整而深入地把握理解作为参照的国外资料,同时又提供真正可能切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参考。本书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而在方法上做出努力:就在于构筑上述有关民事诉讼基本结构的理论模型,并试图利用此模型来对日本畏事诉讼制度做出某种整体上的统一说明。作者希望通过这种虽然间接却可能发
英国法律文化的风格和纠纷解决的方式具有高度实用主义的特色。与欧洲大陆的同行们相比,英国法官在裁判中更信任经验和先例,而非逻辑与原理。作者以“逻辑与经验、权利与救济、原理与先例、学术与实践”四对核心范畴为观察视角和论述理路,为我们呈现了实用主义传统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法律影像。在此基础之上,阿蒂亚也将传统英国法的精神归结为:对实用主义的偏爱与坚守、对理论的反感与排斥。当然,对于英国法的实用主义精神传统,阿蒂亚在赞扬和褒奖之余,也进行了反思与重估。“实用主义传统的弱点”和“幕后的理论”两章便是作为学术法律人的阿蒂亚“反思与重估传统”的产物。 本书是一部“比较法理学”的杰作,视野开阔、论理充分、言之有物。适合对英国法、比较法、法理学和部门法哲学感兴趣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