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新修订。本书通过提炼主旨、条文注释、关联法规的形式对整部民法典进行解读,对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人格权编这七编的1260个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的解读,观点鲜明准确;语言通俗精练。第三版重点吸纳2022年5月后新出台的司法解释,精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与民法典条文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在书中呈现典型意义,读者可扫描二维码获取案例全文。通过本书,可以使普通大众了解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规范,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书由作者2020年至2021年应邀参加天津新闻广播电台“民法典将这样影响你我”节目的发言稿编排而成。 本书以“为何需要《民法典》——民法中的人·权利·民法精神——人格权——所有权·用益物权——合同·担保——婚姻——继承一一权利保护”作为整体架构,将《民法典》中的知识分解为一百余个知识点加以展开。 具体而言,本书有以下四个特征: 通俗性。本书采取口语体,保持了电台口语广播稿的语言风格,努力做到通俗易懂。 趣味性。本书在讲解民法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使用《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天龙八部》《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小说中的人物及故事来诠释《民法典》的规定,以达到用故事释法、普法的目的。 时代性。本书以《民法典》条文为基础,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民法新规定。 实用性。本书突出展现《民
书号:9787301350386 书名:我们,机器人?:人工智能监管及其法律局限 定价:7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算法学习、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重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之际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如何解决人工智能技术的“黑箱”问题?人工智能系统的侵权责任应如何认定?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与传统产品责任是否有本质区别?法律应当如何应对和回应人工智能的挑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核心议题。欧盟是人工智能领域立法的先行者,《人工智能法案》试图实现新的“布鲁塞尔效应”。特别是欧盟人工智能责任的立法研究对于完善我国人工智能法律体系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本书凝聚了第七届明斯特欧盟法律与数字经济研讨会上学者们的远见卓识,集中讨论欧盟于2022年通过的《人工智能责任指令》提案与《产品责任指令》修订版提案,为现代法律如何回应人工智能责任问题提供独到的视角和路
内容简介 About this Book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注释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集体合同规定 劳务派遣暂
为了使广大药物研发和药品注册人员 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理解 药品督管理的思路和政策,本书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历史沿革、2020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主要变化及新旧版本的对比、重点内容解析出发,对2020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本书还收集整理官方对2020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问答,以及 专家学者对涉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重点内容的部分问答,希望能对大家的研发注册工作有所帮助。本书所有观点和内容仅代表编委的个人意见,仅供读者参考,不做为任何商业或法律行为的依据。
书号:9787301354063 书名:类案检索实用指南(第2版) 定价:7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的*为基础性问题。本著作从党内法规的属性特征入手,厘清党内法规的独到之处,从两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阐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形成机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本,运用数理分析法、类型化分析法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归纳为并行关系、交叉关系、一体关系,阐述每一关系类型的内涵、特征、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构每一类型关系的衔接协调基准,即并行关系的党务国务区分基准、交叉关系的双重区分基准、并行关系的谦抑基准。
本书为集刊。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者教育、残障者就业、精神与智力障碍、残障与性别及残障、法治与社会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权利视角。传统的残障研究往往受限于福利和慈善立场,本刊作者却致力于跳出传统路径的窠臼,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 基于权利的发展 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人权视角下开展残障研究的成果。二是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作者们没有囿于单一学科的樊篱和桎梏,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对残障权利进行了近乎全景的扫描,是多学科人权研究方法在残障权利领域的系统运用。三是突出实证性。作者们深入 田野 ,直面真实世界,关注残障人权利实现的
本书是以实务问题为导向而编写的民事执行程序法律工具书。本书全面收录、整理了截至2018年12月底所有与民事执行程序相关的各种资料,集法律条文、释义、关联文件、经典案例于一体,可谓中国民事执行程序法律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障条例 好地施行,在实际适用中不产生歧义,使得消费者 好地维权,从而充分发挥条例应有的效用,本书以逐条释义的方式对条例内容进行解读,分为立法背景、立法目的、法条含义等内容。并在书中设置附录,收录了与消费者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 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书以《民法典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责任研究》为题展开,紧密结合《民法典》第1229-1235条,以教义学研究方法为基础,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责任的一般规定,生态环境损害及其修复责任,环境侵权的特殊举证规则,环境侵权中的多人侵权与第三人过错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和研究,同时回应环境事件的复杂性,深入论述了环境侵权问题的公私法协同应对策略。
本书为集刊。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者教育、残障者就业、精神与智力障碍、残障与性别及残障、法治与社会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权利视角。传统的残障研究往往受限于福利和慈善立
本报告围绕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这个核心概念,从诉内和诉外两个角度来构造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体系,使环境犯罪被害人能够依法享有并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获得应有的补偿。一方面,针对诉内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不足,以保障环境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和完善环境犯罪刑事司法为目标,构建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内保护体系。另一方面,针对诉外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的不足,从完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和构建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构建环境犯罪被害人诉外法律保护体系。
曹博著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非罪化研究/重大法学文库》试图回答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适用刑法调整的正当性及合理性这一问题。作者从知识产权的权利对象人手,重新概括了知识产权的权利特点及其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带来的影响,全面梳理了知识产权法律救济体系的现有架构及制度逻辑,深入考察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入罪的历史脉络,从犯罪与刑罚两个层面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是否应当入罪这一论题进行了阐述与论证, 终得出了非罪化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重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救济体系的设想。整个论证过程既有历史考察,又有理论推演、哲学思辨和实证分析。
本书精心选取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常用与实用内容,并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编写而成。全书对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图文并茂,同时配有精美的MP4三维动画演示视频讲解,易于理解和掌握。本书交通信号部分采用 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附录配有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本书既适合已经取得驾驶证的人员学习、完善驾驶技术,也适合正在驾校学车考证的人员阅读,还可作为相关院校和驾校等驾驶培训机构组织日常教学及培训的参考教材(提供电子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