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文集》第二卷收录《论法的精神》下册,本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被称为 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 本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氏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孟氏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
《孟德斯鸠文集》第三卷收录了《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 《波斯人信札》(1721)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部、也是专享的一部小说。本书一出版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有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
法治事业需要法律人来维护,而法律人更需要法律职业伦理来规范。法律职业伦理是一个与法律职业道德生活恰当勾连的伦理学问题,关涉法律职业者的角色定位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去进行学理的分析与解释。本书以伦理学为理论分析框架对法律职业伦理和道德进行分析和探索,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学科进行定位。在论证其正当性来源与学理基础的基础上,挖掘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与自律的理由,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道德蕴含,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理性选择与价值导向,法律人的道德良知与德性养成。通过法律职业伦理的伦理实践与道德评价,将法律职业的使命与目标放在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中进行解读,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虽然我国法学界也出版了一些法律职业伦理的教材,但都是从职业分类进行叙述的,而以伦理学为分析工具对法律职业伦理进行伦理学分析则几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献汇编(共5册)》收集整理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或近现代仍然存在的少数民族的各种法律文献。根据内容的不同,本书将这些法律文献资料分为法典法规篇、地方法规篇、乡规民约篇、习惯法篇,并附司法文书篇。本书内容宏富,许多资料弥足珍贵,对于法理学等法律科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权力限制哲学,就是关于权力限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权力限制方案,生搬硬套无异于削足适履,“吾恐造之者富,随之者贫也”。一国权力限制问题的有效解决,核心和关键有二,一是本国现实国情;二是对权力限制模式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即各种权力限制模式具体如何发挥作用、需具备何种外部条件、它们是因何而发挥作用,又是因何而没有发挥作用等。要在此基础上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权力限制道路。后向东著的《权力限制哲学(权力限制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精)》对权力限制哲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只要方向正确,迈出一步就是胜利。
本书分绪论、本论两部分。绪论概述法律、社会及国家。论述自然法与规范法,社会习惯法与国制度法等;本论共5编,靠前、2编论述国家与法;第3、4编介绍法的重要内容,论述权利与义务;末编专论法学,包括其定义、发展过程、学派,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本书收录了从原始无文字契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时期的民间契约2500余件,包括买卖、雇佣、典当、分家、继嗣、赠送等多种社会经济活动,此外还收录了历代民间模拟契约形式的"买地券"多件,从多方面反映了
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 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刑法的私塾》面市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法学院学生和公检法等实践部门人士的好评。 部收录的是2010-2013年的案例,第二部收录的是2014-2016年底的案例。第三部收录的是2017-2020年的讨论内容,并删除了与 部、第二部重合的部分。
《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是一部教学指导性著作,主要对象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广大比较文学工作者和比较文学爱好者。《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分“卷”和“国外卷”两部分,共节选了中外比较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学者的著作和文章37部(篇),配之以“作者简介”、“背景资料”、“主要观点”和“阅读提示”,以指导读者有目的地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文章,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导读”对这些著作和文章的学术思想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对比较文学理论有更深入的掌握。
本书是对孙国华教授从事法理学研究以来的很好论文的集结。共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发展中的马思主义、法是理与力的结合、法的价值、法与政治、权利、权力、利益与法律体系、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治国方略的很好选
《中国税务律师评论(第6卷)》分为立法前沿、制度评析、税法实务、国际视角四个栏目,集中反映了中国税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既有对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研究,也有对企业重组、税务争议等实际税务问题的细致钻研;既有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税收立法的总结建议,也有国际视角下对中国税法制度的比较研究;既有对典型税法案例的深入解读,也有对现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沿探讨。本书作为中国税务行业专业性连续出版物,无论对于税法理论学者还是税法实务界人士,都具有积极的学习、借鉴意义。
法律通常板着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但以一个舒适的姿势、轻松的心情透过法眼看世界,也许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结论:法律并不枯燥,也不深奥,甚至有时候,还有点意思。谢烟客的玄铁令是个嘛玩意儿?律师在法庭上骂委托人好不好?把遗产留给自己的猫咪行不行?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问题,都会在本书中得到作者天马行空般地点评和解读。在法治社会里,谁也不能由着性子可劲儿撒欢耍酷,一切得按程序来,所以“慢”。这种“慢”是必须的,是法律固有的本性。作者尽量恪守法眼观事,辣笔评人的准线。有的话也许不中听,但从不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