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正义》: 文章一部分来自作者精选的已发表的短文,另一部分为本书首发。目录经过重新编排,目录全文请见共享目录 圆圈正义 做一个勇敢的法律人 17 在自恋中攀登仇恨的高峰 22 圆圈正义 何谓榜样 纪念一只越狱未遂的鹦鹉 20 何谓榜样 28 今天是艰难的,但也是精彩的 35 下跪 42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不要轻易向他人抡起道德的杀威棒 50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52 律师为什么喜欢为 坏人 做辩护 63 权力为大 各自珍重 州官可以炫权,百姓何以为炫? 67 思想、言论和惩罚的边界 111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见死不救、该当何罪? 72 路边的野草你不能采? 76 生命的尊严 生命的尊严:故意杀人三题 121 无论多么伟大 终有一天谢幕 129 人类的观念会崩溃吗? 在虚无中寻找意义 142 今天,你刷存在感了吗? 25 爱要常觉亏欠 客要一味款待 139 心怀永恒 活
《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 圆圈正义 何谓榜样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生命的尊严 心怀永恒 活在当下 七大部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尽管**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行政协议的论争与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所以,本书可以看作是为系统研究行政协议理论与实践问题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编主要讨论有关行政契约的法学理论与观念,将尽可能地解决所有涉及政府契约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行政契约制度建设的理论框架。 第二编为了追寻行政契约近期实践,尤其是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以及有关行政协议(契约)的司法解释,对行政协议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实施司法审查作了前沿的跟进研究,并有意识地展开和民法学者、民事法官的对话,回应有关质疑。 第三编针对 混合契约 纯粹契约 和 假契约 三种行政契约形态,分别做个案研究。 采购契约 是一种很典型的 混合契约 , 治安承诺协议 是一种纯
《毕竟法律人:从未名到凯旋》是一部集自传、政经评论和法律评论于一体的随笔集。作者陶景洲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是法国律师界位中国人、国际商会仲裁院位中国国家委员会代表和家境外驻华律师事务所的华人首席代表,是将欧莱雅、家乐福等众多国际品牌引入中国的知名律师。《毕竟法律人:从未名到凯旋》作为陶景洲先生的部中文随笔集,对全面了解大时代中陶先生别样的法律人生,从微观角度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程,具体了解投资、并购、知产、反垄断、跨国诉讼等法律服务和商务实践的细节具有独特的意义。
本书是涂尔干晚期代表 作,内容涉及社会学、法 学和政治学,对现代政制 的建构颇多启发。作者系 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 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 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 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 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 的特殊关系。 ,追溯 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 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 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 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 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 于纯粹伦理理论的探讨, 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 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 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
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理查德 罗兹,在本书中追寻 犯罪学领域的达尔文 朗尼 阿森斯的犯罪研究之路,走进那些世界上*暴虐、*凶恶的灵魂深处。 朗尼 阿森斯生于一个暴力之家,当他开始在大学攻读犯罪学学位后,便致力于于 人为什么会变得暴力 这个问题的研究发现。阿森斯为数百名暴力罪犯做了深度访谈,这项努力持续了近十年,*终让他得到了 暴力化 这一发现。这是一个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人的四阶段理论,无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基因、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只要完整经历过这一阶段,都会沦为一名危险的暴力罪犯。 《他们为什么杀人》集合传记、犯罪学、社会学、知识史于一身,对于那些想知道 人为什么会变得暴力,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的人,本书提供了极为关键的观点与视角。
普里特 巴拉拉,被称为 击溃华尔街的人 。他经手过诸多充满争议的重大案件,精彩得有如一部美国律政剧,包括集体诈领退休金、对冲基金富豪主导的美国大一起内幕交易案、纽约州前众议院议长贪腐案等。 但在强硬的外表青后,巴拉拉是一个正直、诚实、热情的人。他严格的司法态度由这样一和信念所驱动:尽管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正义并不单纯存在于法律条文之中,它更存在于解释和执行这此法律的人的思想和心灵中。巴拉拉在这本用几十年的经验写成的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秦例,向读者展现司法实践的真实而貌,同时讨论了价值观和 心态在他评估、调查和起诉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透过复尜的案件,他带我们一起恩考.正义到底意味着什么,正义在真实生活和案例中可以变得何等复杂,怎样才叫作伸张正义,以及他是如何将自己关于正义的理
《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中《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三部分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它是当时的罗马法学家根据查士丁尼的要求编写的,因此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它融会了罗马法的全部基本原理,是罗马法的精髓;第二、条理清楚,概念明确;第三、文字浅显,易于阅读;第四、内容翔实,包括了民法的各个方面。所以,查士丁尼对它十分重视,认为它是 包括全部法学的基本原理 ,是学习罗马法的主要教科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经典是法学理论学习和部门法学习的基础。本书精心设计四大法理学主题,选材上紧紧围绕 经典文献 ,萃取法概念论、法学方法论、法伦理学和部门法理学相关主题中的经典文献,作为法理学研讨课的基本依凭。从传统法理学到部门法理学层层递进,兼顾法学的通识教育与法理专业的专业教育需求,展现法理学的景象与气派。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教师团队倾力打造,通过指定阅读文献,与大师对话,同智者交谈。以讨论的形式对法理学之重要问题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予以批判性反思和推进。建议读者在使用本书时对照《法理学研讨课(案例卷)》进行阅读,明了同一主题之问题在理论文献中的形态及在案例中的作用。
《孟德斯鸠文集》第四卷收录《孟德斯鸠论中国》和《随想录(选编)》。孟德斯鸠对中国很有兴趣,他通过与几位传教士的交往,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信息,因此在孟氏的著作中,多处可见对于中国的论述。《孟德斯鸠论中国》,收录了散见于《论法的精神》《欧洲游记》《随想录》《地理》《随笔》等著作中有关中国的论述,通过这些论述,今天的读者可以了解到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对于中国的观感。《随想录》是孟德斯鸠的随笔记录,内容较为零散,涉及戏剧、书信等诸多内容,数量庞大,文集收录了《随想录》选摘。
《孟德斯鸠文集》第二卷收录《论法的精神》下册,本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被称为 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 本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氏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孟氏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
本书作者认为:商事调解无法在我国现行以《人民调解法》为主的调解法律框架下有效发展,我国亟待建构独立的商事调解法,以此促进、规范与保障商事调解的发展。围绕这一基本命题,本书展开论证的子问题包括:一是商事调解作为立法调整对象应如何被界定,即 是什么立法 的问题;二是有什么理由支持商事调解立法,即 为什么立法 的问题;三是商事调解立法的立法模式、基本构造以及主要规范如何设计,即 如何立法 的问题。 本书定位为法学类的学术专著,力图为商事调解法的制定与商事调解实践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孟德斯鸠文集》第三卷收录了《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 《波斯人信札》(1721)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部、也是专享的一部小说。本书一出版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有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
本书是霍布斯的重要著作之一。普通法是英格兰源远流长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主张法律至上。霍布斯的核心理念是确立政治主权,而这与英格兰普通法的政治传统相悖。为证成自己的理论,霍布斯不能不反对普通法。在《利维坦》中,霍布斯已展开这一工作,但较为粗疏。故霍布斯专门撰写本书,以对话体方式,对普通法的核心理念予以批评。透过这一批评,霍布斯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哲学观念。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对普通法的批评之辞,《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理应成为任何对英国政治思想或法律思想感兴趣的人的应读书目。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也是霍布斯关于政治学的最后言论。
1978年,梁治平先生考入西南政法学院,从这里开始,他走上了 以读书为乐,以学术为业 的人生道路。 入学界数十载 的 求学 与 为学 经历,成就了梁先生 学重说理,文尚简约 每著一书,每撰一文,必苦心孤诣,力求发人所未发 的大家风范。 本书亦是其四十年的学术心得,文字净雅,言必有据。作为恢复高考后的*代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代学者,梁先生的学术经历既是其上下求索、探寻发现的过程,亦是大变革时代的一份侧记。
谁是《万国公法》*初的汉译者?京师法律学堂和京师法政学堂是一家吗?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的重要幕僚马建忠到法国学习法律拿到的是什么文凭?北洋大学的法科何以失去?燕京大学到底有没有法律系?国立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何不设法律系?中国的法律教育机构何时开始授予法学博士?历史上的两所中国政法大学是否存在渊源关系?这些疑问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回答。本书以时间为经,以机构为纬,利用大量资料,梳理了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近一百年间中国若干法律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历史照片,从而有助于全景式地呈现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样貌。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看到一线检察官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正义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他该得到的东西,不能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东西。 本书讲述的故事与仙丹湖和湖边人的欲望有关,湖里的水产品、矿产资源、湖边的土地是书中人物争夺的目标。仙丹湖教会人们勤劳,赐给人们碧水、鱼类和芦苇 人们平和安静地享受这一切。然而有一天却被碧丽和段铖一家独占式掠夺,他们为贪婪地占有湖中的水产品和矿产资源等财富,日思夜想地要控制这湖、这土、这所有的一切,将用不法手段所捞取的钱财又投入到湖洲里修建矮围和豢养 护湖队 和 保护伞 等,以期获得更大的侵占。终案发,一切都被收走了! 本书女主人公江海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容婵、男主人公江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简约、江海市公安局副局长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献汇编(共5册)》收集整理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或近现代仍然存在的少数民族的各种法律文献。根据内容的不同,本书将这些法律文献资料分为法典法规篇、地方法规篇、乡规民约篇、习惯法篇,并附司法文书篇。本书内容宏富,许多资料弥足珍贵,对于法理学等法律科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在本文集中,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对破产法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对破产法市场化实施的理论分析,有对民法典与破产法衔接、协调的问题商榷,有对破产挽救制度尤其是市场化预重整制度的研究思辨,以及对破产程序中的担保问题的深入探究,还有对实质合并破产、个人破产和跨境破产等制度建立与完善的立法与实施建议。
本书是外国学者对中国多个民法部门制度与规则的介绍、解读与评论。作者既有学界权威,也有业界精英,故问题意识与方法论各不相同。相同之处则在于,每一篇文章都为国内的研究者提供了独到的视角,使我们对中华文明圈之外的法律人如何看待中国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外部视角与观点对于我们增长知识、检讨自身、查遗补缺、寻求提高,都极有裨益。
本书对乡土法学的研究意义、对象、内容等作出了探讨,共分四个部分,部分主要是有关法理学、法社会学方面的思考之文;第二部分主要为法、法治方面的探讨之作;第三部分为关于司法的思索之文;第四部分为对国家法意义上的习惯法和国家法意义上的习惯法的探究之作。
公正之路丛书总共有四本,分别是《院长如是思》、《法官如是悟》、《众者如是行》、《媒体如是观》,从院长、审判长、法官、媒体多个角度来共同解读佛山法院追求公正的探索和努力。《院长如是思》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我们法院班子对整体工作的谋划、为改革呕心沥血的过程、对法官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及对法治理想的执著情怀,还原了佛山法院七年来的工作全貌,反躬自省,更盼与同行者切磨箴规、拾遗补漏。《法官如是悟》和《众者如是行》记录了审判长、法官在改革路途上的所观、所思、所为、所得,他们是佛山法院改革的开拓者,更是职业理想的坚守者。《媒体如是观》则以媒体的角度深度解读、探究佛山法院
本书内容分为两编,编是法理学内容,涉及法理学方法论、民主和法治问题;第二编是当代西方法哲学内容,涉及哈贝马斯、德沃金和伽达默尔的法学理论。
本书是"全国政法院校公安教育发展战略联盟第二届高峰论坛暨西部民族地区犯罪侦防对策学术研讨会"文集,涉及公安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分为公安教育理论篇、刑事侦查篇、刑事技术篇、治安管理篇,可为推进当前公安教育和执法改革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