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的是一种依存于判例,并从判例中引申出来的法理。判例成为本书的基本线索,以判例为载体,对刑法重大问题进行个案性的考察,进而对司法过程的思维方法进行学理上的评判。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之所谓判例刑法学。
本书是一部问题导向的案例教科书,包括对案例即人民诉詹森案的介绍,以及对品性和倾向规则、其他相关性规则、传闻规则和很好证据规则的论述,此外还涉及证人的弹劾与正誉、外行意见与专家证人、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举证过程、司法认知、特免权等内容。本书内容浩繁,以教学为导向,集合了对证据法教学有所裨益的大量材料,设计和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思考题和答案解析一应俱全,对于锻炼学习者的思辨能力是一种全方位的安排。本书既可作为证据法学习者入门学习证据思维的基础教材,也能进一步充实证据法学者开展英美证据法研究的基础性资料,并为国内学界继续深入探索案例教学形成有益成果提供很好的范本。
《论我国专利行政处罚权的边界》较为系统详细地论述了专利行政执法制度中两个关键性问题,即专利行政处罚权是该扩张还是以及处罚权的边界该如何界定。在理论准备方面,分别从行政权边界的一般理论、专利行政处罚权的理论基础以及边界研究的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行论证。通过梳理行政权与公权力、与私权力、与私权利以及与公权利这四对基本范畴,引申出行政权边界构造的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在专利行政处罚的域外考察部分,重点分析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及其实践。同时,选取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价和行政法基本原则作为边界研究的分析工具。
《日本公法译丛 诉的利益》由原田尚彦著
本书分为三篇,上篇为历代主要针灸文献概览,概要介绍自帛书简书始,至民国止的主要针灸文献内容和学术观点;下篇为针灸若干概念术语源流考略,对针灸理论中重要概念或术语的发展进行整理,并比较其演变;附篇为针灸理论的学习、探究与实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献自学能力与文献研究基本观念的培养。 作为针灸文献,本书较其他同类书籍增加了针灸概念源流考略及学习实践部分,使针灸文献更加充实和丰满,也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针灸文献、形成针灸文献研究应追源溯流的基本观念。
《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以比附问题为中心的展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基于中国法主体性立场,从法文化整体性的视角和政治哲学的维度,总结中国法的特质。
《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2版)》分两大部分。部分论证引入英美法教学计划的理由,其中、二章将提出全球化及本土化为学习英美法的理由。第三章探讨法学教育的性质,更阐明专业教育的含义。第四章将反驳一些常见的反对普通法教学的理由。第二部分阐述所倡议的普通法教学方案,其教育理论基础以及从实践中汲取到的教训。第五章探讨若干教育学课题,为第六章关于《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2版)》所倡议的计划的概要及理论的讨论奠定基础。第七、八章讨论各个课程的设计及教学经验。 《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2版)》倡议的是方法的教育计划。《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2版)》使用“普通法”一词而不使用“英美法”一词,是为了强调《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第2版)》倡议的教学方案的方法与态度,本方案是教授思维方法而不是传授一门实
《女性的法律生活:构建一种女性主义法学》内容简介:朱迪斯·贝尔认为,现今的女性主义法学界没能有力地回应女性生活中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她认为,女性主义学者们从主流的智识辩论中抽身出来,反而把自己边缘化了。在《女性的法律生活:构建一种女性主义法学》中,贝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女性主义法学框架——这一框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重新焕发了女性主义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认为,法律体系具有男性偏见,我们必须更多地帮助女性对抗暴力,克服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的各种不利境况。贝尔从这一前提出发,认为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一偏见的处理可谓“矫枉过正”。她们过于强调制度体系中不利于女性的那些方面,却对于如何利用这一制度体系提升女性权益缺乏洞见,并且使传统学者忽视了女性主
2016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工作以后,为配合和参与法律的修订,廓清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认识,作者先后撰写了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历史由来、发展节点和现代精神的文章。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经整合、扩张并增加新资料,尤其是结合新修订法律和新近裁判,形成了本书。本书结合《民法总则》和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就两法之间的一般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法益保护、行为判断方式等方面与民事制度的连接点进行了探讨,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代定位、竞争法取向以及判断范式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念与实践:以省级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为例》以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点,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充分认识并理解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制度实践。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念与实践:以省级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为例》不仅探索了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素,而且还全面系统地展示并分析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具体实践,从而为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从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出发,本书既初步构想了一套整合立法后评估要素和环节的流程作业,又结合省级地方性法规探索性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后评估实践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评估报告。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