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关系到各类市场主体的设立终止、日常经营,是社会生活、市场交易的基本法。 民法典注释本为法律单行本注释本系列之一,由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反映民法典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的基本内容,内容、准确。 民法典注释本通过提炼主旨、条文注释、关联法规的形式对整部民法典进行解读,对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人格权编七分编的一千二百六十个法律条文进行详细地解读,解读内容全面具体,解读角度准确深刻。 民法典注释本主要面向普通大众与实务人士,供其了解我国民事法的基本规范,是遵守国家法律秩序、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用型法规工具。
契约在早期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被认为仅仅处于次要地位。而本书所要展示的,则是契约在这一时期各种日常人际关系与交易构建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当下学者而言,契约对日常经济活动中诸多细节所留下的记录具有重大价值。 曾小萍、欧中坦、加德拉编著的《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的文章对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法律制度,特别是与契约和财产紧密相关的那些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就这些制度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转有清晰的阐述。汲取对古老文档资料的新近研究成果,契约嵌入中国社会与经济生活,并在商品化的扩散中发挥了作用。其中,有两篇文章的命题涉及广泛:一篇是曾小萍力证强大的财产权利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传统;另一篇是欧中坦结合美国法学知识,针对中国比较研究框架的
本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中华法系下的古典法律教育、法科留学、法律学院、近代法律教育机制的形成、法律教育思想的兴起与演进。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相关人士参阅。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从17世纪初欧洲国家率先在世界上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来,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转与应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传媒等服务手段的革新和改善,知识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与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类型的跨国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如何解决这些知识产权国际纠纷,成为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是研究优先权制度的专著。作者从优先权制度的内涵、本质、效力、历史源流、立法模式等方面展示了优先权这一担保物权,并逐一剖析了一般优先权、告别优先权以及特别法上的优先权。作者用功能比较的方法,阐述了优先权制度在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公共利益或共同利益以及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结合我国理论及立法实际,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建立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甸未来物权立法中优先权的地位、内容与结构做出初步的立法设计。它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与实务上了解优先权制度,而且对于物权立法中的制度设计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过数十年的生聚教训,我们的法律社会慢慢进入了可以汇集人文的阶段。目前法律界,理论与实务面皆人才辈出,各在自己的岗位著有相当的成就。 本书所选判决之出处有四:1.“法院”印行之裁判汇编,2.“司法院公报”3.法令月刊4.资讯法务透析。 本书分为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各个法学领域,就“法院”裁判书汇编或行政法院裁判汇编,邀请台湾各法学领域之权威学者一位,先选出一百件裁判,再予以评析,指出其问题所在,相信此不仅可增加对“法院”裁判之认识,而且亦有助于法学之研究。
本书内容全部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分为合同基本原理、合同的审查与修改、合同的起草与定稿、合同语言的进一步规范、合同原理的拓展运用几个部分。 本书有助于签订一份相对的合同,从而预先防范绝大部分的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理论丛书:历史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制度》以时间为轴,描述和讨论了自中世纪后期以来知识产权制度萌芽发轫、诉诸立法、争论改革、生长普及、形成体系和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在这种描述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与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知识产权制度是如何深刻地镶嵌在近现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之中,并引发对当代中国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完善的思考。《知识产权理论丛书:历史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制度》适合知识产权法专业的研究生和对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史、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作参考用书。
《侵权责任判解研究与适用》——我的第二十一部法学专著历经三年,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三年当中,是我全面深入学习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也是我适用侵权责任法主审近三百起各类侵权案件的过程,这三年的业余时间用于此书的撰写,几易其稿,虽不为精雕细琢,但也是字斟句酌。因此,很乐意把我学习、实践、运用侵权责任法的体会汇集成专著——《侵权责任判解研究与适用》奉献于广大读者。
部分 全方位眺望民法 第2讲 民法和宪法——从民法的视角来探讨 1.学习相邻法律的必要性 ②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虽然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民事执行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而事实上,实体法与程序法有着密切联系的部分。证明责任(举证责任)等就属于此种情形。另外,如果不在应然状态下理解程序法,那么,对于实体法的一些部分内容也会难于理解。除了现在的证明责任以外,我认为担保法、债务不履行制度等也属于这个典型的领域。因为担保最终会要实行,债权也会得以强制执行,所以,这些程序和实体都相互关联。 ③民法和行政法 民法和行政法,一个属于私法,一个属于公法,乍看起来迥然相异。而实际上它们关联很深。如果从我们今天的实践生活来看,有一半左右的行为是由行政法来规范调整的。说到民法,我们经常会联想到在商店
本书以履行障碍与合同救济为中心,提出“履行障碍法”的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揭示了中国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构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履行障碍法序说,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履行迟延、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债权人迟延、合同救济总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债权人的保全、强制履行等内容。 本书的很多内容在作者所著《合同法总论》中已经出现过了,因为,在意义上,《合同法总论》可以算是作者对于“履行障碍与合同救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想提示阅读过《合同法总论》的读者注意本书中的新内容:退货与减价、中国履行障碍法序说以及合同救济总论等部分。 本书主要吸收了英、美、德、日、台湾地区的大量学术资料,并在借鉴的同时较为成功地了这些相关研究资料,形成了在履行障碍法这个重要理论问
巴黎公约是工业产权方面现行十多个条约、协定中最重要的一个,在实质性问题方面,它规定了各国之间关于保护工业产权的一些基本原则。有关工业产权方面的一些条约和协定明文规定,只有巴黎公约的缔约国才能参加这些条约和协定,这说明了巴黎公约是保护工业产权的一个基本条约,我国商标法和专利法已经实施多年,且分别经过两次修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后在工业产权方面与各国的交往必将愈来愈多,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熟悉巴黎公约等国际条约,本书可供这方面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