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构建并完整地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法原理和税收规则的框架体系;对企业并购重组的定义、交易架构、交易流程以及交易实质进行了详细的理解和剖析,可以帮助读者把握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所得税处理;对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以及涉及的其他税种进行了大量的总结,以公式、图表等方式体现,并且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作为实务者进行实务操作的指南和工具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于1993年;2003年,依托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成立。十多年来,我们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耕耘着,同时也收获着。 自建系以来,我们一直秉承北京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方面统筹安排、协调发展,重点围绕“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与交流”、“学生培养”等四个方面扎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认为,如果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比作交通系统建设的话,那么,课程与教材建设相当于“交通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相当于“交通指挥系统”,学术研究与交流相当于“汽车加油站”,而学生培养相当于“让每一辆车顺畅到达理想目的地”。 专业
本书涵盖公司律师在公司法律实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包括公司设立和增资、股东权益、治理结构、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并购重组、公司债券、公司分支机构、公司减资、解散和清算、公司法常见诉讼业务、律师公司法业务职业素质和执业技能在内的10大业务板块共计43个法律专题以及公司律师从事公司法业务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执业技能要求,内容翔实,撰写全面,操作性极强,是企业管理者、律师、公司法务的法律全书。
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中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至今虽无成文商法典,但调整商事关系的单行法律法规之数量和内容可谓庞杂。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商法》以商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点,对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全书共分七编。在编的六章中,分别对商法、商事主体、商行为、商业登记、商业名称、商业账簿的理论内容及相关实践进行了阐述。具体区分了商法与民法、经济法相近部门学科的差异。概括提出了商事主体的本质特征在于对利益的追求,既有民事主体的共性,又有其自身个性。详细介绍了商行为的界定标准、商业登记种类与效力、我国目前的登记制度的折中审查制度、商业名称选定的不同标准、商业账簿的标准与类型等基本内容。第二编共六章,首先对公司设立、公司能力、
放眼全球公司治理实践与公司法治变革,公司控制权的依法规制作为核心问题始终存续其中并成为多数国家的一种共识。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数量上快速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控制权失范运行的状况大量存在,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紧迫需求、规则安排的零散低效以及理论研究的多元化预期,构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法律规制》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复旦博学·法学系列:外国民商法》内容简介:外国民商法,是外国法律体系中的主干,长期以来一直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也是我国高等法律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领域中比较系统、完整的著作并不多,比较理想的教材也很少。为此,我们不揣知识浅陋,组织编写了《复旦博学·法学系列:外国民商法》,希望能为我国外国民商法的教学和研究作出贡献。
由长岛·大野·常松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编写的《中国企业日本投资法务指南》全面、完整而系统地解读了日本公司法的条文,尤其是对于与公司法相关联的金融产品交易法、破产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税法、反垄断法以及解决纠纷的法律对策等有的释义。本书更就中国投资者如何在日本设立公司以及公司的收购、资本运作和公司的破产、劳务、税收等方面进行了解说。是一本用于研究企业法务的工具用书。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要求,尼斯联盟各成员国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尼斯分类第十一版2022文本。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申请日为2022年1月1日及以后的商标注册申请,在进行商品服务项目分类时适用新版本,以尼斯分类为基础,本书为基于尼斯分类第十一版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本书可作为商标注册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三部分。部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综合性内容由企业处汇编,涉及个体私营、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伙企业登记的法律法规由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处汇编,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的法律法规由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处汇编;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由企业处负责汇编。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精心组织、编写《保险诉讼典型案例年度报告(第3辑)》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指导实践,提高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和保险人诉讼实务能力与水平,同时也为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司法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人士工作和学习提供参考。《保险诉讼典型案例年度报告(第3辑)》共收录保险诉讼典型案例204个,其中人身保险诉讼典型案例82个,财产保险诉讼典型案例122个,每个案例由案情、裁决和评析组成,并结合《保险法》作了深入解读。《保险诉讼典型案例年度报告(第3辑)》案例具有客观性、代表性、指导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保险诉讼典型案例年度报告(第3辑)》将为提高人民的保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之一,在于股权的多元化和股东的分散化。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其财产与股东个人的财产相分离,公司的意思与个别股东的意思相分离。作为公司意思决定机关的股东大会,担当着公司意思的“器官”。但由于股权的多元化和股东的分散化,探讨如何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形成公司意思决定,就成了一个公司理论、立法和实践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在中国证券市场经历10余年的风雨和磨难之中,也引发了大量这方面的思考①。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我国公司立法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论是股东大会会议程序,还是股东大会决议 内容,都会影响股东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公司法面对这些问题应作何反应,值得进行理论上深入的研究。 虽然20世纪以来,各国公司法都经历了削弱股东大会权限,强
《公司法人治理法律实务》,本书从公司法人的制度设计、各部门权能设计、公司法人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予以讲述,具有现实意义。
《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共八章,包括五个部分。部分:章。主要是阐述市场主体准人与监管的基本问题,厘清基本概念,确立基本理念,并介绍我国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借鉴外国(地区)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主要制度。第二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阐述市场主体登记基本制度,明确登记的原则、管辖、类型、主要登记事项和程序,并按照市场主体分类和业务分类,详细介绍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的特殊规则,以及公司股权出质登记规则。第三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阐述市场主体监管基本制度,明确监管的原则、权限、内容和方式,并较为详细地介绍市场主体监管创新方式——信用分类监管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第七章。阐述市场主体准人与监管职能拓展——信息综合运用的基本问题,明确信息公开、信息分析、信息共享的基本
本书在结构体例上由四篇十章构成,着重研讨了四方面的问题。,公司权利与权力配置的理论依据。首先,对权利与权力两个基本范畴进行了法理辨析;其次,解析了公司法人格理论与公司治理诸学说关于公司权利与权力配置的各种主张。第二,公司法权形态配置。分别从公司权利与权力二元配置的视角,研究了其法权关系的本质、配置原则和方法,阐明了权利与权力分别沿着横向和纵向路径配置的制度设汁依据。第三,公司事实权力形态配置。率先提出了公司组织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律授权的事实权力对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操纵的主张,研究了公司实际控制权与法定控制权的关系以及二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四,公司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机制。主张公司权力源于权利,并受权利监督,公司各权力之间互相制衡,法权形态必须制
法律是国家管治机制中非常重的制度。正因为这个原因,法律和政治及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韩非子、朱熹等人的学说常常融政治、法律、经济和教育于一体。英国18、19世纪的道行哲学业也体现了综合学科分析社会公共政策的特点。在这方面比较杰出的有斯密、穆勒和边沁。然而,近200年来的学科分类和专业化使得法律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变得疏远起来,这种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国都非常突出。在中国,法律和其他学科的分离还有另外的制度和历史因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法律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规范被扭曲得非常严重。尽管在过去的四五十年国外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受到来自其他学科的侵入,法律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分析也愈来愈深入,并且这种现象也正在中国发生,但是,法律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分析在中国
本文主要研究股东表决权与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关系,指出表决权是公司所有与公司控制的连接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表决权在公司法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部分,分析了股东表决权的理念。文章以“两权分离”的现象为起点,在“两权分离”的缝隙中寻找表决权的真正意义。美国学者Berle和Means于1932年系统地分析了在公众公司中存在的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的现象后,指出股东对经营层失去了控制,表决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对此,基于所有权结构的有效性分析,本文认为股东对管理层并没有失去控制,而是由某一个或者几个大股东控制着公司。而且,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表决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的连接点。它不但维系和控制着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还是不同股东之间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工具,是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