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参与分配是在执行竞合、案款分配、破产清算等一系列制度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一项制度。考察这一制度,需要回到执行参与分配制度设立的初衷上来,其本来不具有与破产法类似的“清算”功能,不应具有弥补破产法功能缺陷的功能。参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应立足于让破产制度和参与分配制度的原初功能各自归位。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的首要功能,是便利多数金钱债权人能够利用同一执行程序获得清偿;使各债权人公平分担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风险和损失,只是参与分配制度的次要或者附带功能。在此前提下,重置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条件,以“团体主义”重置多数债权参与分配的顺序,并总结实践经验推动完善参与分配的救济机制。
《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研究了与科学证据有关的以下问题:心理测试结论中有效与无证据资格之间的冲突,即司法机关一方面承认该结论有效,同时又不承认它具有证据资格的自相矛盾问题;对同一人身伤害或医疗事故作出多次鉴定、损害鉴定结论的科学证据地位问题;不良法医鉴定体制与鉴定结论的科学证据地位之间的矛盾;我国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即现行举证责任概念并不能解决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法院处理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关系时,经常转移举证责任并做出错误判决的问题;推定的合理根据是什么;推定的性质是什么;推定与证据有哪些区别等。在研究过程中,《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作者叶自强严格运用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不少性的理论见解和司法建议,是一部理论性和务实性都较强的著作。
本书不是进行学术讨论,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回溯推理”未作介绍。在作者看来,强调侦查假设没有必要再强调“回溯推理”,回溯推理只是对假设形成路径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在作者看来,侦查假设与侦查回溯的共同存在难免给读者带来疑惑。 这是一本运用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讲述死人会说话的刑事侦察案例奇书。全书共分七章,章绪论,介绍了侦查、侦查逻辑学、侦查的历史、侦查逻辑的现状、侦查逻辑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三章介绍了当代的鉴识技术以及依靠鉴识成功破案的典型案例,还向读者介绍了现场搜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学术界对观察有影响的理论;最后四章主要介绍了案情分析逻辑、侦查假设、侦讯问题逻辑和侦查中的现代逻辑等。
《诉讼法学热点问题研究/法治湖北论丛》是有关诉讼法学的专门法研究论文集,对我国的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近年来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对这诉讼法所作的修改与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也就人民法院于2015年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发布的司法解释作了全面深刻系统的解读和阐述。
《权利的细微关怀:“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移植与本土化》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部系统阐述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研究成果。本著作材料翔实、研究全面深入,是对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实践经验的阶段性理论总结,对改革、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和刑事诉讼程序具有理论开拓、实践指导价值。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是继作者2005年6月出版的《公诉案件证据审查判断与出庭实务》之后,又一部专门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公诉实务与技巧的专业性书籍,是作者从事二十余年公诉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全书分为三编。编为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系统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的语言、修辞、逻辑规律及公诉艺术,结合作者多年的公诉实践,着重从理论上探讨公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编为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着重从各类案件的审查起诉、法律文书的制作、出庭支持公诉等办案实践,探索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方法及策略,总结并归纳出公诉人应对控辩式庭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编为公诉人岗位练兵。通过开展公诉人法庭辩论赛,全面提升公诉人的辩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适应新的普法形势要求和满足全民学法用法的需要,《民事纠纷法律适用指南以案释法丛书》从人们关心的法律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以人们为关注的各种权益保护为核心内容,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法律适用讲解,是指导人们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维护权利的法律自助用书。《环境污染赔偿纠纷法律适用指南/民事纠纷法律适用指南以案释法丛书》为丛书之一,主要涉及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抗诉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厘清抗诉制度的概念、价值、理论基础等基本理论入手,回顾了我国抗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对刑事抗诉、民事抗诉、行政抗诉这三大抗诉制度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并就抗诉制度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路。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抗诉论》的特色。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以团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为中心》的总体研究思路是,以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群体性民事权益的保护为目的,以当事人适格理论为切入点,以域外有关国家和地区关于团体诉讼制度的主要立法例为参照系,以我国民事诉讼中团体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为重点内容,对我国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和团体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团体诉讼与公益诉讼的区别、团体诉讼与诉讼担当及诉讼信托等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关系、团体诉讼的类型和适用领域等方面深入研讨、论证,提出建设性的完善立法的意见。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是继作者2005年6月出版的《公诉案件证据审查判断与出庭实务》之后,又一部专门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公诉实务与技巧的专业性书籍,是作者从事二十余年公诉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全书分为三编。编为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系统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的语言、修辞、逻辑规律及公诉艺术,结合作者多年的公诉实践,着重从理论上探讨公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编为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着重从各类案件的审查起诉、法律文书的制作、出庭支持公诉等办案实践,探索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方法及策略,总结并归纳出公诉人应对控辩式庭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编为公诉人岗位练兵。通过开展公诉人法庭辩论赛,全面提升公诉人的辩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证据法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保障。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证据文化传统。现代司法也没有造就出证据逻辑思维习性的国家,要制订一部什么样的证据法、它与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如何协调。它的内容体系如何布局、各条的内容及立法理由如何确定……不仅是学者们和法律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民事证据法:法典化研究》所要重点论述的问题。 《民事证据法:法典化研究》对我国司法裁判中,证据运用存在的一些制度层面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以期“摸清家底”;对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数处制度性缺陷进行理性剖析,以为草拟证据法“有取有去”;在比较研究国外证据法制度及证据立法例的基础上,厘定出若干比较符合或能够发展我国证据文化思维习性的规则,做到“洋为中用”;并对作者草拟出的证据法草稿逐条进行理论与现实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基本的法律之一,而刑事诉讼法学也是高校法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刑事诉讼法》根据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与学的需要编写,其主要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介绍刑事诉讼法学最基本的概念、诉讼程序的基本构成和刑事诉讼法发展的简要历史。第二,阐述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范畴、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第三,阐述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包括管辖、回避、证据、辩护、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等。第四,阐述普通诉讼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死刑复核、裁判执行和审判监督程序。第五,阐述刑事诉讼法新确立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及人强制医疗程序。 《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体系完整,内容新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为保障民众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一方面,应当改革与完善民事诉讼制度,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和程序参与权;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和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且使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彼此协调、相辅相成。本书以民事司法改革、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背景,对“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进行法理分析,阐述民事诉讼程序及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原理,力求体现的学术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论述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构建公正、高效的民事司法制度。 本书适合作为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法学教学和研究的参考书。
学习式分类教学法规丛书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条将教材和法条结合起来学习的良好途径。该丛书与北大社教材相配套(也可与别的教材配套使用),在兼顾法规汇编查询功能的同时,更注重法条与其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关联性,将相关法规以"法条群"的开式展现,并结合司法考试的特点阐述了法条或"法条群"背后的法理,可以有效衔接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 该丛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不断再版或加印,具有可持续性。 《民事诉讼法》分册第三版,将根据新法(一些新的司法解释)作一些修订,使其紧跟形势,以期与民事诉讼法教材形成呼应,相得益彰。
《众合教育核心课程教材系列:民事诉讼法(2013年版)》在保持民事诉讼法整体框架的同时,打破了单线的写作方式,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比较和归纳,帮助读者全面把握法条的规定,以理解民事诉讼中的逐项规则、制度为目标,以期对各位读者学习民事诉讼法有所裨益。 另外,《众合教育核心课程教材系列:民事诉讼法(2013年版)》还介绍了仲裁法律制度。仲裁是解决民商事法律纠纷的另一种重要方式,由当事人协商选择的社会第三方力量介入以解决纠纷。《众合教育核心课程教材系列:民事诉讼法(2013年版)》主要探讨了仲裁法的基本问题,如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仲裁机构等,以及仲裁程序制度,如仲裁程序的启动、仲裁案件的审理以及法院对仲裁的支持和监督制度。与民事诉讼法部分一样,这一部分也是以仲裁法的法律条文为主线,结合仲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