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简单的原则;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 一个人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 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自主权。 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 选 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 民主 和 独裁 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政治学通识》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政治学通识》,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这本书不是针对具体某个话题,而主要是进行政治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接地气地告诉读者 政治学 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为什么重要、普通读者又怎么样参与政治和怎样用政治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身边的政治学问题。 推荐阅读: 政治学十五讲
《乌托邦》一书成书于十六世纪,当时是地理大发现时代,在这一时期,欧洲人知道了许多之前从未听闻过的国家和地区,也了解到许多不同的社会制度,这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让他们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托马斯 莫尔就是在这一氛围下,写成此书的。本书表现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先进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伟大的文献。 《乌托邦》一书分为上下部,在*部里,作者主要在讨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并指出了这一社会制度的各种弊端,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其实是在讨论当时的英国。在第二部里,他介绍了一个理想的国度 乌托邦,他详细地介绍这个遥远岛屿上的社会制度,以及岛屿上人们的幸福生活。在这里,人人平等,财产共有,物质需求实行按需分配制度,大家穿统一的衣服,就餐都在公共餐厅里,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 波拿巴战败逃亡之后,有人在他的马车座驾中发现了一些书籍文件,其中包括一份手稿。此手稿涉及马基雅维利著作的一些译文片段,然而译文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这本文集似乎成了波拿巴的政治随记,根据他对书中章节的保留性选择,我们可以一窥他在国家事务方面*不可告人的想法。因此,我们不遗余力地对这份手稿展开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手稿的一份复本。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份手稿不仅是《君主论》的新译本,而且页边还标有出自波拿巴之手的评注。 之所以下此断言,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认真地阅读了马基雅维利的作品,也是*能理解马基雅维利的人,他本身是意大利人,从小在海岛上长大,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吞下了不少古代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他满怀兴趣地挖掘其中的深意,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像他这样
本书对自由概念做出了经典而全面的阐释,是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自由主义的 圣经 ,成为政治哲学和思想史上历久弥新的不朽之作。 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诸多作品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本书的目标是为其力主一条简洁明确的原则,即:人们若要干涉任何个体的行动自由,其唯一正当的目的乃是保障自我不受伤害;反之,违背其意志而不失正当地施之于文明社会任何成员的权力,唯一的目的也仅仅是防止其伤害他人。通过划定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限,穆勒维护了珍贵的个人自由。 书中还探讨了诸多议题:允许不同意见展开自由争论的益处、个性自由发展对人的重要意义、防止官僚主义主宰政府等等,涉及宗教信仰、思想、言论、个性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启迪。
《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外交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独到*精辟的解剖。本书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8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圣经》《资本论》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 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的理性走向*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存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 盛期现代性 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着重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现代性的后果》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 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 她还是犀利的: 别说什么 关了灯都一样 ,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 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 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
在本书中,米勒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在米勒看来,危险和误解都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只有明确了民粹主义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它的挑战。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思想学说,指导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民国时期,《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孙中山著作,被视为立国施政之纲领,对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自孙中山逝世至今,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历次革命实践与政治改良,或多或少,也都与孙中山的思想学说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学说,仍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历史精神资源。 这本《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孙中山先生关于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阐释性演说记录,同时还收入《中国革命史》、《军人精神教育》、《*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等影响较大的孙中山名篇,并特别附录了后来国民党人草拟的五权宪法草案,即
本书为英国史专业学者刘为,以 有限政府为何起源于英国 为主题撰写的小书。从欧洲文明的边缘岛国,到现代国家秩序的楷模,中世纪的英国经历了什么?作者刘为告诉我们,有限政府起源于英国,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一场幸运的意外。彼时英国独特的军事际遇、政治体制与社会法权基础一起,共同促成了英国有限政府的诞生。本书将通俗的文笔与专业的分析完美结合在一起,上一页还在讲西班牙无敌舰队扬帆出海,下一页便转向对宪政与民主内在关联的分析。事件、制度、原理,作者从未忽视任何一个有助于主题阐释的面向,但是它们全都能够在一本小册子中得到*和谐的贯通。
为什么人们会对民族产生忠诚感,而同时也忠诚于自己的家庭、地区、阶级和宗教?健康无害的民族认同感,是从何时开始变成了火药味十足的民族主义?当今接连不断的民族冲突,有着怎样的族裔根源?准确地说,民族到底是什么? 《民族认同》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出发,对民族现象展开细致考察,深入剖析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基因,提出并比较了 公民的 和 族裔的 两种民族模型。作者总结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对一个 后民族 的全球化时代进行了展望。通过对西欧诸 民族 国家 的形成、奥斯曼多民族帝国的解体、泛非主义的兴起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评析,本书也为广大读者认识与思考当今世界各种民族与族裔问题,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约翰 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是英国1688年政变和资产阶级与贵族联盟的理论家和辩护人。 洛克在本书中,试图以自然法学说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他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极权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国家基于契约、立法权为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等。洛克的这一著作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上曾发生很大的影响。
《历代官制概述》为黄本骥先生《历代职官表》中瞿蜕园先生所作部分,为《历代官制概述》与《历代职官简释》。为了使读者了解历代职官的沿革和表中所列职官的职掌、演变的情况,《历代官制概述》是通论历代官制沿革的情况,以便读者对历代职官制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历代职官简释》其实是为了解释《历代职官表》中官名或者文字名为出发点,本书并没有脱离《历代职官表》的基础,所以对清代的制度说得比较详细、具体。为《历代职官表》提供辅助说明的作用。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观念的水位》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观念的水位》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
《联邦党人文集》被公认为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重要文献,内容围绕1787年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制度安排展开。可以说,美国宪法的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说明和解释。 《联邦党人文集》在汉语世界问世多年,近年又出版了若干新译本,但人们对它的阅读却远远不够,且存在诸多误解。如何评价这部经典著作?它在美国宪政史上地位如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者撰写了这部 讲稿 。其目的就是要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表达尽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框架,领会其整体的思维脉络。此外,这部《讲稿》还为读者理解《联邦党人文集》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作者选择其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制度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重述与阐释,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