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解读《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的写作背景、内容框架,详细阐释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及经济危机理论,并由此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思想、资本现代性思想两个方面探讨了《手稿》的当代启示意义:一是要立足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理解当前我国所处的阶段,从而回击、破除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迷雾,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准着力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以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可以说,深刻理解,进一步学习《手稿》中蕴含的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资本论》研究专家、曾任中央编译局“马工程”建设和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崔友平对《资本论》简明而深刻的解读,通过讲述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的历程,从经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资本论》在当下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生动还原了《资本论》诞生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将《资本论》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比较,进一步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立足于领导干部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困惑,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十六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人的解放、共产主义、女
《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一组文章的辑刊,其出版时间可以从1849年算起,到恩格斯1895年出版该著作的最后版本,时间跨度将近50年。本书是马克思继《共产党宣言》之后,运用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又一次尝试。考虑到《共产党宣言》是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的分析,《法兰西阶级斗争》可说是第一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下”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的分析。在这些分析论述中,马克思既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也为无产阶级获得最终的解放指明了斗争的方式和方向。
本书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进一步解读和阐发,通过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把《提纲》看作一篇“如何观世界”的作品来进行分析,力求讲清楚它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有何不一样,它能够为我们如何看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启示。全书解读通俗易懂又不乏理论知识的讲解,是集学术研究和大众读物于一体的普及作品。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本书在注重文本研究的同时,亦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式,系统地分析了这部伟大著作的写作背景、内容、历史和现实意义,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本册通过梳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诞生与内容梗概,展现了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基本脉络,重点阐述了书中的核心论题“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分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一生艰难困苦、颠沛流离却始终笔耕不辍、战斗不息,留下了诸多伟大的作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仅为其中一本,但这却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最初的起点。作为一部展现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重要节点的著作,需要我们仔细品读,深入思考其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本书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分10个专题简明扼要、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书注重理论性、实践性和可读性相统一,内容丰富,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的得力助手。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材。本书着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题研究角度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全面贯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以及我国发展的基本方略和战略思想。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修订本)》就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的需要而精心选编的,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教材,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5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材料,也可作为高校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辅导教材。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讲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相关范畴从哪来,它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往哪些方面努力。 全书分为八章,就理论来源、总体战略、中国特色、改革的逻辑、发展的理念、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严治党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将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有机地贯通起来,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让读者找到了理论自信的底气。 配合文本内容,我们请漫画作家画了20多幅漫画,能帮助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理论观点。 书稿文字流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中问题要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马克思主义通俗理论读物。
本书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教材和教学体系的12章为单位编制,每一章设有两个板块,板块为思考提纲,包括本章的学习目的、基本要求与重难点提示。第二板块为训练要点,由6个题型的思考习题组成。
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获得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教养,将影响其未来的政治方向和价值理想,往往决定其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期就能够把理论学习与知识积累融为一体,把形上之思与现实关切统一起来,把济世情怀与关注民生统一起来,让思想植根于学习生活,引领人生理想,有了这样的理论自觉,成就一生的事业就有了深厚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青年,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青年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教育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修订本)》就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的需要而精心选编的,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教材,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5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材料,也可作为高校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辅导教材。
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为“2016中国好书”之《马克思主义十五讲》的姊妹篇,《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对理论领域和实际工作中为关注的十个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回答:为何说马克思是不朽的?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有何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为何说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信仰危机问题与精神家园的重建?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是什么?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中国道路?如何理解生活实践中的信仰问题?全书重在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解决好为什么人
纵观今日之世界,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正肆虐全球。资本主义正处于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境地中,而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窘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堪称一枝独秀。“自由资本主义日落西山,中国社会主义蒸蒸日上。”人们不禁自问:“难道马克思当年所描写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于是,人们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解决金融危机的灵丹妙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便再度时髦。它旨在建构一种新的理论和学说,走“第三条道路”。那么,“第三条道路”到底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又在哪里?它将把世界带向何方? 从一般特征来说,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无根本区别。中国给市场经济加上社会主义,这就是创造。中国30年高
《今日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在吸收借鉴国家形象传播已有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冲哲学层面对国家形象建设这一论域作批判性思考,反思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现状,并对国家形象的科学定位、重塑原则和路径策略深入剖析,旨在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未来走向提供学理支撑。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本书紧扣习近平通知精辟概括的“红船精神”的内涵,分六个专题进行深刻阐释和解读。书稿力求把阐释好“红船精神”的内涵要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紧密结合起来,把解读好“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传承紧密结合起来,把讲好中共建党先驱的初心故事与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就史论理,注重故事性和思想性、现实性、可读性的统一,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