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文献为基础,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机体分析方法,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1835 1844年期间的错综复杂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之间逻辑关系,力图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历史 批评、客观的基础之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是综合性创造的产物。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 认识论断裂 ,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推移的结果,更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质力量的生产和分布结构就决定了政治力量的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各种力量之间的再生产和
《马克思与信仰》: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与信仰》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 日常生活 文化自信 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信仰 等主题展开论述,重在解决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与信仰》重申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自信、自强、自尊,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增强自尊的资本和自信的底气;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150余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根据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革命,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起一个在现实中能得以实践的社会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在书中他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而在该书出版150年后的今天,仍旧在被人们反复阅读和研习。日本经济学教授的场昭弘,结合自己在“二战”后数十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经验,对《资本论》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将《资本论》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出《 资本论 轻松读》一书,将人们对《资本论》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德语写作、由恩格斯等编辑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靠前卷初版于1867年。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系统地引入中国,并对此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礼盒装)》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影印版全文和有声书灯。其中,有声书灯则既可以播放陈望道译本全文音频内容,也可以作为阅读灯使用,便于读者听读和欣赏,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本选题拟探讨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缘起与形成:系统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资源、时代背景及其与第二、三国际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传播与流变:追溯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展阶段,即“传统”阶段与“当代”阶段(前者指的是1920-1970年代在西欧各国的传播与接受历程,及其所形成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后者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至今以国别化为特征的传播史探索);(3)历史与现实:以“理性与政治国家”、“意识形态与市民社会”、“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等为主题,呈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发展史背后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意义。
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共五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的增补卷。原五卷书是根据版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献所做的集中辑录,成为国内权威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资料选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但限于条件,经典作家的另外一些文献未被收入。因此,近几年来课题组在学习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也对尚未收入五卷本中的其它民族问题文献做了集中的收罗、甄别和整理,力图作为增补卷出版。增补的文献多数未被研究者关注,但价值很高,故本书的出版是对原五卷本的极大补充,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