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凝聚着马克思毕生心血的皇皇巨著,堪称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不朽的理论丰碑,被尊为工人阶级革命的 圣经 。它以深邃的洞察力剖析商品、货币、资本的内在联系,精准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不仅为我们洞察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提供了犀利的 手术刀 ,更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夯实了理论根基,是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智慧源泉,值得每一位关心经济走向与社会发展的读者深入研读。
本书立意高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论证有力,是国内系统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理论作品。它以人物研究为突破口,选取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十六个典型代表人物,对其学术思想特征作了深入挖掘和剖析,以期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主要从回归经典本源、创新思维范式、聚焦现代主义危机、倡导新文化生存方式、重塑理想世界等方面进行了独到阐释,为深入理解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方向,也是学习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资料。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理论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力求突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地域化特色,同时彰显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欧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多种内在关联。这对于拓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马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卷、第二卷系统呈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注重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努力做到史论结合、以论为基、以史为纲;注重思想和观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注重对思想观点的总结和历史规律的揭示。同时,扼要概述了他们的战友为传播、捍卫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主要涉及从1867年特别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得以形成和加强。第二卷重点呈现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的历史过程,系统展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逻辑。
本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时间顺序编排,分为三编:著作编、书信编、补卷编。从恩格斯1840年至1895年期间的著作、文章、草稿、未完成的手稿,起草的工人运动的文件、书信和笔记、摘要中选取主要思想论述编写而成,比较全面地摘录了恩格斯所有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的文献和书信,选取*能代表恩格斯思想观点的段落、话语,进行经典呈现。全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摘录,忠实摘取恩格斯的主要论述;二是评论,从出版情况、写作背景、主要观点、时代影响、思想价值、实践指导等多个角度对文献进行解读,为读者全面学习、科学理解恩格斯思想提供导引。
本卷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之间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发展,分析苏俄及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推动理论不断发展的历程。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留下了教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本项目作为一项跨学科、整体性、全方位、多维度之前沿性、追踪性研究,将立足于*手*资料(涉及到7 8种语言),围绕着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 这个主题,勾勒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依据五条阐释路径对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进行回顾、反思、展望,界定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问题域,分析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热点问题、基本特点、发展前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坚持捍卫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本项目旨在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我国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进行收集整理,并作适当的版本、文本考证研究,供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读者阅读使用。所收文献除原著外,还甄选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报刊摘录等,对于苏联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也适当收录,以保证丛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共五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的增补卷。原五卷书是根据版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献所做的集中辑录,成为国内权威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资料选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但限于条件,经典作家的另外一些文献未被收入。因此,近几年来课题组在学习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也对尚未收入五卷本中的其它民族问题文献做了集中的收罗、甄别和整理,力图作为增补卷出版。增补的文献多数未被研究者关注,但价值很高,故本书的出版是对原五卷本的极大补充,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创造条件。
《马克思思想年编》(著作卷)选取马克思1835 1882年的著作、文章、手稿、笔记等主要文献,摘录其中展现马克思主要思想理论和观点的段落及文字,以写作时间为序,并附有评论,精心编排而成。本年编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新成果,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尝试。《马克思思想年编》(著作卷)分为上下两卷,约280万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卷、第二卷系统呈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注重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努力做到史论结合、以论为基、以史为纲;注重思想和观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注重对思想观点的总结和历史规律的揭示。同时,扼要概述了他们的战友为传播、捍卫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 卷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大体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接受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到1867年《资本论》卷德文版出版。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卷重点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内在逻辑,阐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思想年编》(书信卷)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中,摘录马克思自1837年至1883年的主要书信,摘录其中展现马克思主要思想理论和观点的内容编撰而成。本卷摘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 35卷、第40卷、第50卷中的书信。本年编以写作时间排序,并附有评论。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文献的有机联系,表达内容的完整性,作了变通处理。本年编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新成果,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尝试。
路克利*的《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分析海外学者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观点,系统总结海外学者,尤其以哈佛大学的*名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范式(例如费正清的“刺激反应”范式、麦克法夸尔的“三角”模式、赛奇的“话语建构”模式、裴宜理的“实用民粹主义范式”、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研究模式等)和研究方法,全面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异同,深入分析海外学者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选题的主要观点: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立和系统的学术领域,已经具有学科特征,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国际学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体现着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认同。
本项目旨在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我国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进行收集整理,并作适当的版本、文本考证研究,供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读者阅读使用。所收文献除原著外,还甄选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报刊摘录等,对于苏联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也适当收录,以保证丛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