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本论〉》是阐释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客体和地位以及 主体 范畴批评引起的政治哲学和历史理论等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坐标和参照读本。这本书源于路易 阿尔都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 1965 学年主持的研讨课,由阿尔都塞、埃蒂安 巴里巴尔、伊夫 杜鲁、雅克 朗西埃、皮埃尔 马舍莱、罗杰 埃斯塔布雷主讲,研讨课以集体的方式重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它的普遍哲学意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读〈资本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解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当代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资本论(1-3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首次将经济和历史联系起来,拆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融于一体,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发现。在广泛而坚实的考察之后,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奇妙关系,从而论证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在人类政治和经济发展目前,《资本论》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
本书围绕重释马克思哲学这一主题,展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这一目标,把马克思哲学置于一个宏大的理论背景中,从理论与文本、理论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展开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并用新的实践、科学和哲学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 常识 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又未展开、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并使之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马克思的 形象 ,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本书全面系统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包括政党本质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马恩政党理论演进的历史与逻辑、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崇高理想与纲领策略、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任务与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对马恩政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内容,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对强化党的初心使命、深化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作为党员学习教育的基本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党建专业的院校师生等的基本学习研究文本。
本书属于 回眸经典系列 。 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日益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划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这样四个板块,共分为七章:章辑录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三类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点,这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三、四章辑录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形态及其内在和外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系统看法,这三章的历史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观。这三章当中,有关论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部分,则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现状观。第五章社会问题和第六章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论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现状观
这四本书收录了布哈林生前四部重要的著作,包括:列宁批注版《过渡时期经济学〉》(郑异凡等译)、《社会主义及其文化》(郑异凡译)、《辩证法概论》(孟广钧译)、《时代》(赵永穆译)。 文集勾勒出布哈林一生思想的发展轨迹,涉及到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多个方面。这四部著作中的三部(《辩证法概论》《社会主义及其文化》《时代》)在此之前从未与我国读者见面。《过渡时期经济学》及列宁的批注过去虽在我国公开出版过,但都是以独立形式分别出版,将二者放在一起出版尚属首次。 《过渡时期经济学》是布哈林1920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本书从理论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规律,分析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书中论述了社会革命时期生产力暂时下降以及在新的基础上发展的必然性;展示了过渡时期城乡关系的根本变
本卷主要考察1895年至1917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围绕第二国际后半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修正主义的论战和斗争,对第二国际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着重论证了一些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如罗莎·卢森堡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捍卫和新的探索,也揭示出其历史局限性;深入分析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如爰德华·伯恩施坦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并揭示其思想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对一些思想家如卡尔·考茨基等复杂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行具体考察,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
本书章阐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理论假设、体系创新,探讨构建现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二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根本立场、研究要义、重大原则,前瞻性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第三章阐述新的活劳动价值论、生产性管理活动性质,比较分析资本主义贫困成因的理论。第四章阐述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福利制度变动、监控技术权力,分析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和特性、美式民主损害世界经济和民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状况。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共享和平台经济治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第六章阐述市场与国家的双重调节论、按比例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和国家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
该书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针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一书写成的一部著作,他运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观点进行了批判。该书以法文写成于1847年上半年,于同年7月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出版。 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来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本卷主要反映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传播、发展和影响。重点阐述欧洲大陆、英美地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欧洲共产主义”以及其他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对革命主体、革命策略和革命前景的新的思考,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和阐释。最后一章叙述马克思主义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播和发展历史。
《资本论》不仅是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之书,也是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和当今世界的之书。但《资本论》的 鸿篇巨制 往往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为了让读者更简单、更容易、更具兴致地走进《资本论》,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资本论〉箴言集》。在集萃箴言名句时,并不是简单地收录单句,而是兼顾列出前后文的完整语义,以清楚表达思想和逻辑。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该书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针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一书写成的一部著作,他运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观点进行了批判。该书以法文写成于1847年上半年,于同年7月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出版。 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来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两个世纪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本书收集了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1956至2009年在马克思主义领域所写的许多作品,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和不可分开的恩格斯)思想发展及其后世影响的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种迷人的、有洞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影响。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核心文本,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再到《共产党宣言》一一进行了考察,并对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出色、深刻、有力且广泛的研究,
本书分哲学观与哲学观念变革、辩证法理论及其当代课题、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三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严格筛选了国内数十位知名作者相关方面的代表性、独创性研究文章,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和代表之一。
本书不仅介绍了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起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主要结论,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做了精辟的概括,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的规律。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出发,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分析商品开始而不是从分析价值开始,这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的重大区别之一。马克思还详细地考察了货币的各个职能,并指出货币的职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书中实现了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上的革命变革。
该书是恩格斯1844年9月-1845年3月写成的。恩格斯在英国居住期间,研究了英国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他本来打算在他计划写的英国社会史中分出一章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为了说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特殊作用,便决定专门写一本书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认为,1848年以后宪章运动的低潮和英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的暂时胜利是与英国工业垄断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并且他确信,一旦英国丧失了垄断地位, 社会主义将重新在英国出现 。
20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动荡与危机。在此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第二国际理论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西方共产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传播、研究与发展。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及其催生的法西斯主义,让当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目光转向人、转向社会现实,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此同时,对苏联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又走向了新的方面。以多布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开始致力于阐释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积极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及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并据此研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经济增长、不发达国家经
《读〈资本论〉》是阐释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客体和地位以及“主体”范畴批评引起的政治哲学和历史理论等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坐标和参照读本。这本书源于路易·阿尔都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1965学年主持的研讨课,由阿尔都塞、埃蒂安·巴里巴尔、伊夫·杜鲁、雅克·朗西埃、皮埃尔·马舍莱、罗杰·埃斯塔布雷主讲,研讨课以集体的方式重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它的普遍哲学意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读〈资本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解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当代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关于哲学的思考,全面完整地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并系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在哲学中带来的革命,不在于创立一种新哲学,而在于开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阿尔都塞在书中还尤其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对哲学的体系性及作为西方传统哲学核心问题的认识论和存在论作出历史性考察,并借助伊壁鸠鲁、斯宾诺莎等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考和“没有主体的过程”这个唯物主义范畴,解构了人们围绕认识论和存在论提出来的一系列假问题,把它们揭露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理论欺骗。本书及其姊妹篇《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代表阿尔都塞对自己哲学观的最后总结,它们
全面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全面理解19世纪40年代及之后的40年间马克思实现的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是认识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马克思经济思想或称作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这里提出 马克思经济学 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建立在马克思经济思想基础上的、由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梳理,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主要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体现这一学术和学理旨向。 本书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及马克
本书以《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关于俄国问题的通信等文献为重点,将马克思晚年手稿的内容置于马克思 世界市场 和 世界历史 理论的整体背景中,认为马克思晚年手稿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 如果说《资本论》及相关手稿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从商品范畴向世界市场推演,隐含着一个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包括东方社会在内的宏大的世界体系图像,那么,马克思晚年手稿就是这个图像在东方维度的呈现。 马克思视农村公社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解体和演变,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东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整合的路径大概可分两类:俄国的 跨越 模式和其他东方社会的 解构 模式。只有把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当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