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体制机制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群众观,以制度建设为视角,遵循内涵界定问题剖析经验借鉴思路探寻机制构建的逻辑主线,以党群关系和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党群关系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体制机制原因。
《信访研究》所收录的作品,系学界近年来有关“中国信访研究”的精选佳作,它们从变迁与现状、性质与功能、成就与局限、价值与后果、治理与变革等视角,借助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与法学等理论工具,对信访政治做了较为细致而精当的研究,将成为当今信访政治及其研究中不可疏忽的样本。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内涵极其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观是科学的,就源自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功秘籍在于有科学的意识形态观作精神支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成熟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是一种无形的但又发挥持续、深远作用的“执政资源”和“执政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历史和现实证明,党的意识形态观是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信仰人民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观,是一面指引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精神旗帜。我们无疑要坚定党的意识形态观自信。本选题从党的意识形态观形成与发展基础、基本内涵、时代价值等几个维度,对人们的思考给予深入的解答,同时也力图对少数国外政客和学者们对我党
本选题在阐述研究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方法基础上,着力探究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发展历程、内容构成、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力求构建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科学体系,实现其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本选题的出版能推动对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青年理论,为当代靑年树立科学的青年观提供有益指导。本书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的学习研究用书,亦可作为青年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用书。
《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手册(第3版)/组织工作基本丛书·工作手册系列》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立、换届选举、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的纪律常用知识等进行了详细讲解,既有理论政策,又有知识问答,还有工作流程和文书模板,实用性、针对性强,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有益参考。本次修订,主要依据党内近期新出台或修订的法规,比如《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来进行更新和修改,对原有章节进行整合合并,同时增加了个别的一些章节,对基层党务工作的指导更加完整、详细。
作者大胆地将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由于本书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学术界也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是中国十年改革时期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历史与意志:思想的哲学透视》(插图本)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一位旷世伟人究竟靠什么思想予以滋养?”魏斐德教授驰骋往来于康德与王明阳之间,在中西文化宽阔的思想史海洋中,架设起透视思想的知识桥梁。与历史并驾齐驱,决心与它斗争,也就是在理解历史的需要时承认它。通过设置对立面而知道自己是战胜强敌的革命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英明主席。……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信奉,使自我有所遵循。但是,规定自我的要求却创造了与宇宙变化相竞争的必要性,即把一种基本目的强加在宇宙头上。在《矛盾论》中的话说得好:“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意志,无所谓历史;而没有历史,也就完全没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