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恽代英全集(套装1-9卷)》编选了恽代英于1914年至1930年期间,所发表的演讲、撰写的文章、草拟的文件以及与革命同仁的来往信件等历史资料。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和青年运动的领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等,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遗嘱300余万字,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少数几个著述颇丰的革命家,这些深刻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教育等多个方面,这些丰富的著述分别体现在恽代英在参加革命过程中发表的演讲、撰写的文章、草拟的文件以及与革命同仁的来往信件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
暂时没有内容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指党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等多种手段,克服与纠正党内不良思想作风,形成与党的性质与宗旨相适应的优良思想作风,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动态过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这是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本书分为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两大部分。其中,前三章为历史考察部分,分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本书的最后两章为历史考察部分。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党内不良思想作风的现实表现及其主要原因。第五章主要探讨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本书对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现代国家理论,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成为一个强大的政党,实现社会整合,并使国家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历程。全书把统一战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义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国家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来考察。其中统一战线与现代国家建设是主线,统一战线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民主化是辅线。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是整个民主革命事业的重要方面,党的科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共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初步形成于建党后的20年代,成熟于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初创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各边区,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各解放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科技思想与实践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它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甚至是今天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提供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张正耀,自2014年至2016年担任安徽省委第七巡视组组长。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网对第七巡视组的工作都进行过专门报道。本书收录的是他在此期间从事巡视工作的实践感悟与思考。在书中,作者对巡视工作、巡察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省委巡视工作如何开展;怎样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巡视巡察结束后,如何启动问责程序等,都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实践探索。本书记录的是挺纪反腐的生动实践,展现的是巡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可资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巡视巡察的有益启迪。
作者根据党中央2003年颁布的《党纪处分条例》和2015年、2018年修订的条例及读者意见和建议,对本书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全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对《党纪处分条例》总则作了系统介绍,着重阐述了党的纪律处分及定性和量纪的基本理论;分论对《党纪处分条例》分则规定的六大纪律一百多种违纪行为逐一地从概念、构成要件、认定界限以及处分的适用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本书作为纪律审查业务指导用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操作性,长销20年,在纪检监察系统广受欢迎,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好帮手。
党委工作,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既是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中间环节,又是对所在地区、单位进行统一领导的政治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党委工作,对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本书从党委工作导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等重要工作实务,党委主要部门工作实务,党委及其职能部门做好事务性工作实务四个方面,准确地阐述了党委工作的内容、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并且把理论、原则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广大党务工作者取得工作实绩的“党务助手”。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DJ056),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界定及其重要观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初始—巩固发展—升华的演进历程、“六立”(立向、立德、立功、立言、立廉、立制)彰显的布局、党的“肌体”更为强健与事业不断发展的成就、做到“四个坚持”的经验及启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初步完成了对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程的考察,对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行了微观透视和宏观分析,初步揭示了出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丰富了延安时期的党史党建研究。
百年前,清帝退位,数千年君主制度亦一旦而倾覆,代之以共和制度。值此辛亥百年之际,《共和与君主》一书围绕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重新考察了传统政治的合理性,以及共和制度的诸多缺失,强调中国须立足于国情,充分吸纳传统政治的合理资源,从而完成古老传统的渐进改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这一革命道路的起点。该书辑录了曾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罗荣桓、谭震林、杨至诚、黄克诚等所撰回忆文章及涉及井冈山斗争的相关信函近90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开辟了一条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独特道路。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针对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井冈山这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阐述共和国的将帅们在这一中国革命摇篮的斗争与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