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严肃活泼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由半小时漫画团队、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专家学者等共同打造。作为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入门级读本,每一处细节均经过严谨考证,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漫画形式,给孩子们讲党的诞生故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各地代表相继赶赴上海,1921年7月23日大会拉开帷幕、紧张推进,7月30日暗探夜闯一大会场,大会最后一天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生动还原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本书着重于串起事件与时间之间的因果脉络,让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发生什么,还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翻开本书,轻松通晓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的同时,更能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基础,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度创作,以文学的形式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具有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坚定政治品格和高尚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故事性和可读性。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实践信仰的光辉奋斗历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真谛,以一代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信仰的鲜活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使命与担当。全书紧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时代主题,精心设计标题,精心选择素材,通过“不忘来时路”“幸福属于千百万人”“不忘初心使命才能铸就奇迹”“初心的守望者”“永立时代潮头”“平凡与崇高的变奏”“正确的路,不怕遥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个专题,以述论结合的写作方式,历史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坚定性、崇高性、纯洁性和它的永恒魅力。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内蒙古赢得并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历史研究》由本书编写组编
本书介绍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从穷苦少年成长为我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人生历程,文字生动,有血有肉。命运让焦裕禄从童年时期开始就承受了种种磨难,可苦难的洗礼使他成为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抗日战争时期,他投身革命,是一个为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党的好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兰考县当县委书记期间,他同自然灾害和自己的疾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焦裕禄短暂而有深度的一生,体现了这位人民公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延安精神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品格与气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气神的体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光辉绚丽的篇章。《永远的延安精神》既讲历史,又讲理论,通俗易懂地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探索延安精神之源、诠释延安精神之魂。并结合时代特点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底色。
本书是“读党史”之一,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对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中的人和事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的军事摇篮》《“黄埔慈母”廖仲恺》《毛泽东为黄埔招生》《从黄埔中走出的大文豪聂绀弩》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紧扣迎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主题,从党代会这个特定的角度回顾党的历史。每次党代会选取若干个有历史价、引发读者兴趣且体现新党史研究成果的话题加以解读。这些问题彼此独立成篇,联系在一起又可展现每届党代会的全貌。书中还使用了一些披露和发现的珍贵史料,图文并茂再现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作为一本党史通俗读物,本书政治性与可读性兼备,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对历次党代会、对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比较立体全面的认知。
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经验说明,党的作风是人民群众认识党最直接、最形象的标志,民心所向。夏春涛著的《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作风建设问题》系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作风建设问题、如何“真正成为世界上不错大的一个政党”、百炼成钢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与2014年版相比,该书在内容上作了大幅度增订,重点补写了新时代迄今党风建设的新论述新实践新气象,融汇了作者关于该专题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是一部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的通俗理论读物。
《张召忠说军事① 史说岛争》是一部资料翔实、文笔精练、结构清晰的军事专著。作者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以亚太国家的岛屿争端为核心,以历史史实为纵轴,以岛屿主权、现代海洋观为横剖面,运用科普知识的写法,采取的形式详细叙述了古今中外大量证据确凿的历史事实,引证了国际国外许多关于应对岛屿争端的理性认识和法律条文,得出自己在“捍卫国家主权原则”及“维护国家主权措施”方面的独到见解,以此引导广大军事迷对岛屿争端进行理性分析并深入思考。其中专门对国家主权,以及对中国领土、领海和领空等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剖析,并把隐含在其中的“主权与和平”理念进一步细化到对“岛屿主权”的战略思维中,借此唤起广大仁人志士在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等方面的思考和作为,具有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难以统计的人力物力消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回顾两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间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先后总共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炮火硝烟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由局部战争扩大为世界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对外
本书是关于中共一大代表的专题性人物全传,详细介绍了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经历,附录里还记载了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是在中共建党之前和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发挥重要作用并作出很好贡献的陈独秀和。本书比较准确地回
本书是一部基层党建方面的理论著作,作者通过生态理论与方法、文献研究、系统论、历史分析、问题导向等,对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生态党建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回顾总结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构建国有企业生态党建的必要性。利用政治生态理论,以生态导向和系统思维,阐述了国有企业生态党建的组成要素、特点特征和具体要求,并探索提出构建新时代国有企业生态党建的实现路径,即聚焦一个目标、建强两个主体、优化三个结构、突出四个功能、提升五个能力、营造六个生态,着力构建“123456”新时代国有企业生态党建体系模型,从而建立一个目标明晰、实体强健、结构严密、功能完善、能力突出、生态和谐的生态党建体系。书稿导向正确,体例清晰,不涉及重大政治
本书的编写得到中共党史、北京史学界领导和专家的亲切指导。张化、郑谦三次审阅书稿。石仲泉、李君如、冷溶、张注洪、张静如、邵维正、鲁振祥、王国华、庞松、柳建辉、杨凤城、谢春涛、刘国新、卢洁等专家在不同阶段参加了本书大纲制定、内容修改、最终审定等工作。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北京市委各部委办、各区县委党史工作部门的鼎力相助。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新华社档案馆、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校史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尤其是北京市档案馆、市委办公厅机要档案室、北京市委原《刘仁传》编写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