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要求,选取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具有代表性的近百件革命文物,以文物为载体,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讲述在党中央团结带领下,内蒙古地区各族群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首先必须宣传好、传承好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精神印记和恒久不变的精神家园,是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传家宝”,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压舱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在本书中,我们采取图文并茂、夹叙夹议、专题故事、经典论述相结合的方式讲延安精神的故事,并力求还原故事语境、讲述故事背景、丰富故事信息,让读者对延安精神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彰显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山西省直工委决定联合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在省直机关开展“修身齐家,言传身教”红色家风传承活动,并推出党性教育读物《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重视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不断“赶考”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以红色家风为传家宝,熔铸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以面对面的讲述方式,从第一视角入手,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并对红色家风进行了全面诠释。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红色之魂,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期把新时代家风建设好、传承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为此,以齐卫平教授为首的团队,做了很好的工作,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通论》。书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依据,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搭建了一个从指导思想、实践逻辑、价值呈现、思想意蕴到立场坚守、重大命题、科学方法、世界意义的基本框架,比较全面地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阐述。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延安精神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品格与气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气神的体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光辉绚丽的篇章。《永远的延安精神》既讲历史,又讲理论,通俗易懂地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探索延安精神之源、诠释延安精神之魂。并结合时代特点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底色。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本书是关于一大代表的专题性人物全传,详细介绍了一大代表的人生经历,附录里还记载了虽然没有参加一大,但是在建党之前和为一大的召开发挥重要作用并作出很好贡献的和。本书比较准确地回顾了这段历史,考证有据、言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地解读辽宁红色精神的图书,是一部“专业人员不觉其浅,普通大众不感其深”的新时代大众化、普及化的权威党史读物。图书以百年党史中的辽宁“六地”——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为专题,深挖“六地”思想内涵,讲好辽宁红色故事。全书生动阐释了辽宁“六地”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对追寻辽宁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重要的意义。
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建党时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已经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引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在哪里?《中国共产党致胜之道》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总结,从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实事求是、自觉为人民服务、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致胜之道、成功之因。全书思想观点深刻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好党的历史,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全力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分为纪事、建言、评述、信函、抒怀五部分。作者何载追忆了自己跟着党走过的几个的战略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与领导、同志、朋友一起经历的往事。其中一些涉及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例如陕北革命斗争、土地改革运动、平反冤假错案、处理西北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人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作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作者在书中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随文附图50余幅,直观记录了作者的革命历程。
根据前两集的体例,《末编》仍分为两辑:“党史札记”和“往事琐忆及其他”。《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对九十年代后期并上溯到五四以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历史的回顾,《一个希望》提出了近现代史料整理编辑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故归人“党史札记”一辑。“往事琐忆及其他”一辑,收入了五篇文章。前三篇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其中《我在清华的三年》是他很花了些功夫写的。《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是他八十年代写的一篇书稿提纲,提纲设计的框架相当完整。据孙小礼教授说,龚育之同志当时准备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因另有工作而搁置。提纲有些内容也关涉党史,但限于主题和体裁,不便归入“党史札记”。《物理,永恒的辉煌》是他在“物理与人类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谈到了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责任问题。文章的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地解读辽宁红色精神的图书,是一部“专业人员不觉其浅,普通大众不感其深”的新时代大众化、普及化的权威党史读物。图书以百年党史中的辽宁“六地”——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
百年砥砺奋进,百年自我革命。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为独立解放、为富强复兴不懈奋斗,在此过程中,我们党不断进行自身建设、自我革命,二者紧密联系、良性互动,铺展开气势恢宏的百年画卷。本书围绕这两条线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邀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