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 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29年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准。该书规模宏阔、编纂工作历经十六年、十数次易稿,是党史界和党员干部群众瞩目的重 大工程。 该书的编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吸收和利用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难点、热点 问题作了科学表述。全书着重反映党在
根据前两集的体例,《末编》仍分为两辑:“党史札记”和“往事琐忆及其他”。《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对九十年代后期并上溯到五四以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历史的回顾,《一个希望》提出了近现代史料整理编辑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故归人“党史札记”一辑。“往事琐忆及其他”一辑,收入了五篇文章。前三篇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其中《我在清华的三年》是他很花了些功夫写的。《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是他八十年代写的一篇书稿提纲,提纲设计的框架相当完整。据孙小礼教授说,龚育之同志当时准备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因另有工作而搁置。提纲有些内容也关涉党史,但限于主题和体裁,不便归入“党史札记”。《物理,永恒的辉煌》是他在“物理与人类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谈到了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责任问题。文章的
本教材由绪论和三大板块构成。绪论主要阐述党内法规学的发展背景、研究对象、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第一板块主要阐述党内法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党内法规的一般原理、依规治党、党内法规的历史发展。第二板块主要阐述静态的党内法规制度,根据“14”的党内法规体系框架,包括党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第三板块主要阐述动态的党内法规运行,包括党内法规的制定、党内法规的实施。
历史是无法忘却的。本书是76岁的老作家彭荆风几度重访抗战中著名的滇西战役遗址,历时一年,几易其稿,把一段历史重现:中国远征军从1944年5月起,先后出动了近20万大军强渡怒江,攀越高黎贡山,苦战8个月又16天,以伤亡67364人的惨重代价,歼灭日本侵略军21057人,收复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这场大战撼动了世界,中国抗战8年,也这滇西大战驱敌于国门之外!
本书总共有超过1000幅珍贵历史图片和工艺图,及大篇幅的文字,详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各国各型航空母舰和舰载战机。并有各型航空母舰和舰载战机的精要介绍,研发历史,图片档案,航空母舰和舰载战机的特点和性能。全书内容丰富,编辑角度独特,值得军迷和专业人士收藏,也是案头重要的参考书。
一部从调查统计角度反映中央苏区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史料合集,收录200多篇文献,110余万字,生动展示了中央苏区在党的领导下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经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依靠统计分析制订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历史,再现了红色统计事业蓬勃发展,日益走向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探索历程。本书是历史文献的汇集,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红色调查统计的历史提供了鲜活范本。
本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研究成果,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力图再现历史本来面目,充分记述了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