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五章。章首先讨论西欧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没有共性,也就没有特殊性。现在,多数人在谈论现代化时首先强调特殊性,否认现代化的基本层面,即共同性。可是西欧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最终方向首先表现出明显的共同特征,作为早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西欧地区的这一现象,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以后几章是地区或国家的个案研究,其中表达的是特殊性,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走独特的路,表现为不同的模式。西欧模式应该不只书中提出的这几种,不过我们选择的是若干典型。
本书评估印度作为印度洋主要强国的作用。书中概述了印度在思考其在印度洋作用方面的发展变化,考察印度与本地区的战略关系,包括它与南亚沿海国家、印度洋岛国、东非、中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接着,本书论述印度与美国矛盾纠结的关系,并探讨印度对中国在印度洋实力不断上升的态度。最后,本书讨论了印度洋地区发展演变中的战略秩序——印度具备成为本地区领导力量的一切必要条件吗?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及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相继发生巨变。在俄罗斯,所谓的“改革派”精英认为 ,建立西 方社会那样的自由市场,改变公有制,确立私有制, 就能得到西方援助,快速解决经济面临的所有问题,从而 跻身于发 达国家之列。因此,他们不惜以激烈的“休克疗法” 来迅速推动经济私有化,自称实现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完成 了“一场不流血的财产大革命”。那么,私有化这个 被西方鼓吹的灵丹妙药,在俄罗斯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吗?它对 俄罗斯的 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国家和民众为此得到了什 么又付出了什么?《俄罗斯的私有化》作者张树华、单超以历 史的眼光和详实的资料全面客观地介绍 了私有化20年来在俄罗斯发生、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其中 的经验和教训是不能忽视的,我们从中也可得到一些 借鉴。 《俄罗斯
苏淑民等编著的《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对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史、苏联史和苏联解体后的新俄罗斯联邦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介绍,体例新颖、史论结合、资料详实,既可以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教科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的教材,又可满足对俄罗斯问题感兴趣的读者的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