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为何失败》是西方近年来反对自由主义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理解特朗普时代,理解当下西方世界的政治危机至关重要。 作者认为,现代自由主义颠覆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将自由理解为自律与涵养公民美德的传统,鼓吹过度的个人主义,并催生了人与自然的敌对,这导致了传统社会关系的瓦解与传统社会规范的衰落,从而造成了当今美国政治的一系列乱象。 本书出版后,因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不仅在美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普通民众中也反响热烈,讨论极多,作者帕特里克 德尼恩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美国当代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并对一些政治和公众人物的思想和立场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 D.万斯。 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已是基本事实,并不会
本书是意大利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师维、孙振雷、孙卫华、张桂霞所著的《中国反恐怖主义法研究》以我国的反恐怖主义法为研究对象,详细阐释了其概念、原则、体系建设、组织建设等基本维度,探讨了恐怖主义法中关于组织与人员认定、防范与控制、应对与处置、行政措施、国际合作以及保障和法律责任等部分,从理论上进一步确认了反恐怖主义法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本书通过所选文章,勾勒出国际组织理论的发展轨迹:第一阶段在对欧洲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中形成了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表明国际组织具有削弱国际体系无政府性的功能;第二阶段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辩论中形成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组织理论,突出了国际制度的独立意义和在促成合作方面的重大作用,研究重点已经从国际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浅层事实描述转向国际机制、国际规范等深层理论探讨,并从推理层面证明了无政府性的可弱化性;第三阶段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战中产生了建构主义国际组织理论。建构主义国际组织理论关注的是国际制度对国家身份的转化作用,强调的是主体间互动,导向的是无政府性的多元意义,强调以合作友善为核心的无政府性是可以被建构起来的。从新现实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形成了国际组
《英国政治思想史》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分述英国自中古时期至20世纪末 政体的抉择、多元思想的酝酿和发展。既有对 政治体制演变的梳理,又有对每个时期政治思想的阐析,还有对代表人物思想表达和思想交锋的述评。
本书试图从整体高度分析一百多年来美国在不同国际条件、不同实力对比背景、不同国内政治氛围、不同决策机制下的军事战略演变。作者力求把握国际关系、战争战略、军事变革三大领域的内在联系,探索美国外交、国际危机应对、对外战争行为的规律。本书指出,美国在危机、战争时期的决策,有时表现得理性、坚定,有时却相当轻率、鲁莽;美国历届领导人高谈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却又热衷于军事变革,甚至主动挑起军备竞赛;美国各届政府的安全战略强调其特殊性和创新性,同时又有鲜明的历史连贯性;美国国防领域的精英人物极富个性,但仍能在制度框架中发挥作用;美国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成果,涉及复杂的决策因素,却能够迅速转化为各类法规与政策。上述这些矛盾现象,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但却是探讨美国军事霸权之所以能够长久维持的原因必须要研究的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规范性分析和实证性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实践和热点问题三个层面,对越南政治、经济和外交,以及中越经贸往来、中越两国社会主义比较等前沿问题进行了考察。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较为全面地了解越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 近来年,越南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引起了较大反响;越南经济波动较大,高通胀导致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中越关系1991年正常化以来,在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发展,解决了大部分遗留问题。
本书作者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与远东相关的那部分,介绍20年代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这一工作对那一时期我国同中国的关系状况有所补充),展示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及其成就和挫折。笔者的目的在于:对外现存的使我们感兴趣的这一题材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 本书援引大量档案材料和相关题材的众多著作,比较严谨、客观地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和历史沿革,着重介绍了与远东地区,特别是与中国密切相关的情报系统,展现了2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谍报工作。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此后,东欧剧变。苏联社会历史到底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变化?从苏联到俄罗斯,是全世界的热点和难点。苏中与俄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本书将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及解密的档案材料告诉你个中变化的蛛丝马迹。 书中所蓝英年的文章,都是据原来刊印的书刊录入,没有改动。朱正的几篇,即《怎样的天火》、《解读一篇宣言》、《两个朋友》,因为写得较早,写的时候没有能够利用解密的苏联档案。这次收入本书的时候,朱正即据《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的材料作了一些改写和增补,同最初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已经颇不相同。
新加坡的选举制度决定,议员必须密切联系选民,做好基层工作,才能赢得选举。本稿分析新加坡政党的基层工作,主要以人民行动党的工作为例,介绍议员如何与选民进行联系,全面、立体地分析其方式及成果,展示了新加坡政党基层工作的实绩,以及议员与选民的关系,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借鉴。
相对于2003年,2004年是国际时局乱后求稳的一年。经过2003年伊拉克战争及大国角逐的疾风暴雨,2004年伊拉克转入战后重建,美国单边主义在过分表演后有所回调,美与俄德法等因伊拉克战争而受到损伤的关系开始着手修复,相互间又摆出了合作姿态。世界经济的普遍增长尤其令人增添了几分轻松。但是,稳定中有动荡,合作中有竞争,在相对稳定的表层之下,国际时局依然湍流滚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每年度隆重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04年是国际时局乱后求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伊拉克重建——牵动全局、恐怖与反恐怖斗争——高潮迭起、军事安全竞争——暗潮涌动、世界经济——柳暗花明、大国关系——静水流深、地缘政治争夺——再起。
本书很早于1997年以《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为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次第二版主要是在《边缘地带发展论》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原书所涉及到的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战略以及经验数据截止于1997年,所以,这次第二版主要是对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进行分析,并对1997-2017年之间所涉及的经验数据进行整理。本书试图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在独立后(1945-1990年)以及冷战结束以来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系统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作者发现,东南亚的发展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边缘地带的发展,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所进行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边缘地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