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政治保守主义的历史著作,鲜活又犀利,它从19世纪保守主义的起源谈起,直至当今的硬右翼。 两百年来,保守主义直面自由主义现代性并适应之,使保守主义之 保守 的名声不攻自破。其结果是,右翼赢得了长期的权力,并有效地成为政治中的主导传统。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保守主义者相互之间依然纷争不断:究竟要与自由主义和民主达成何种程度的妥协,或者哪些价值观需要被捍卫以及如何去捍卫。在本书中,埃德蒙 福西特对这段冲突的历史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澄清了关键的理念,并阐明了当今右翼内部的争论。他以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生动地讲述了右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包括:詹姆斯 麦迪逊、埃德蒙 伯克和约瑟夫 德 迈斯特等先驱,资本主义早期的敌敌友友,宗教捍卫者,以及现代政党的
埃德蒙 伯克的一生可以用 失败,失败,失败,部分成功,再次失败,最终和彻底的胜利 来概括,两百多年来,他声誉日隆,是现代世界政治的中枢性思想家。他倡导的继承传统、尊重秩序与自由、既要保存又要改革等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观念。 本书全面讲解了埃德蒙 伯克1790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伯克深为担忧,他深刻剖析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的形式、构成等问题,从人类代际文化传递和累积文化演化的角度分析大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伯克极为重视社会精英和财产权的作用,强调健全的理性和社会习俗,重视在社会连续性原则和原始契约原则下进行社会改良,力图避免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主张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远离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十分看重权力的平稳交替和社会和谐稳
公元3 9世纪欧洲历史从古代转向中古。半个世纪以来,依赖于某些经典叙事性史料建立的宏大叙事备受挑战,新的史料与新的解释多种多样。在这一学术背景之下,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参照,基于史料分析,广泛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的罗马帝国 3 9世纪的欧洲政治与政治观念》从政治与政治思想的互动角度,以罗马帝国观为关键词,对这一段历史转型进行了重新解释。随着古代罗马帝国遭遇政治和军事危机,多元化的政治思想涌现,帝国东西部也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部地区率先成功转型为神圣的罗马帝国,而西部则经历了帝国消失、蛮族王国兴起、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基督教化,并于7 8世纪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精神世界。9世纪加洛林王朝以独特的方式复兴罗马帝国,从而明显地回归到从古代罗马帝国向中古神圣的罗马帝国的历
为什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强有力的君主形象?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麦克白会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为什么胖老头儿福斯塔夫会成为莎翁戏剧乃至英国文学史中最受喜爱的经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或理想或邪恶的君主形象、创造了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国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经典角色,把《大宪章》的签署、英法百年战争、两大家族的玫瑰战争、都铎王朝的成立等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了历史剧中,用绝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出了英国王权演化的政治逻辑。 本书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切入口,融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重新审视英国王权从君权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变迁过程,为理解英国政治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
作者在《抽签的政治史》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代表权面临合法性危机,西方自由民主代议制已经无力应对无所不能的金融资本主义、日渐扩大的不平等鸿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所带来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背景多样化的群体、有识之士、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广泛进行了多样的社会试验,自下而上地积极寻求变革。这些试验将历史上世界多数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抽签做法与商议规范相结合,与更具包容性和异质性的公共领域的话语相结合。作者认为,这种将抽签、代表性抽样和商议相结合的新式民主将是 民主 3.0 版 ,是对古代民主与 19 世纪和20世纪西方选举民主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大局观典藏版 世界不是平的 谁忽视了地缘政治,谁就将遭到地理的报复 ★与崛起中的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中国在地缘上具备哪些优势?为什么卡普兰说,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全球贸易,更取决于其潜在影响地区的地理环境? ★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欧洲的条块分割,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痛苦拉锯如何反映这一地理宿命?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它的内在文化态度将如何决定欧洲未来? ★怎样的地理因素促使北约成员土耳其与美国做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为什么说,在通信和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迭代中,地理对中东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有价值? ★ 在 美国已经过时了 的新世界,墨西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今,1亿多墨西哥人处于动荡的深渊,美墨边境的高墙已无法阻挡由此造成的偷渡潮。地图
《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是作者1990-1993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这本书还是中国学者出版的一部有关乔治.凯南的研究专著。1993年之后,作者两次到美国做长期的学术研究(1994年1-7月,以及1999年8月-2000年7月),也多次赴美参加短期学术活动,有很多的机会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特别是1994年1-7月,作者作为美国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的研究员,在美国从事档案研究,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普林斯顿大学赛利.马德手稿图书馆等地查阅了很多与凯南有关的一手文献资料。现在出版增补版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中国学界有必要回过头去看看,曾经影响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战略的 遏制之父 乔治.凯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 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 一带一路 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每卷包括五部分:(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学经典;(二)改变政治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三)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四)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理论;(五)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每部分有两篇文章。有作者的主观分析和评论,也包括各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成果。 第四卷 名著 有《论语》《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 事件 有汉朝的建立、巴黎公社; 人物 有伯利克里、李光耀; 思潮 有功利主义、政治精英主义; 制度 有专制、帝国。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 ,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 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
本论文集是作者近年来研究冷战时期东亚地区国际史与中国有关的外交政策所公开发表的成果,主要内容是研究二战后期到全球冷战结束大约50年的东亚地区国际史的一些问题的体会,特别是冷战的兴起到终结带给东亚的影响。从这些历史课题的研究中了解到,当今很多发展趋势和一些障碍等,有不少实际上都是那个时代的国际体系、区域问题的矛盾和演变的延续或遗留物;当今东亚国际体系的出现及其诸多特点,显然是非预期的,其发生与演变的部分逻辑的确早已经蕴含在二战后期直到冷战时代的争论之中。关于冷战对东亚的影响,作者与国内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一个时期之后的确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前面的路仍然很长,这些研究对其后的冷战史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自族群以降,冲突便已有之。族群战争、部落战争和民族战争亦是欧洲现代民族 的起源因素之一。冷战后,族群冲突成为 社会的主要冲突形式,给族群安全、 安全、区域安全乃至 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在 化、 化日益深入, 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族群冲突愈发是世界政治场域中族际政治、 政治和 政治多重博弈的结果。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从世界政治的视角,以 、 相结合的分析为主线,本书探讨了 权力转移形势下的大国竞争(地缘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和意识形态竞争)及大国权力兴衰对族群冲突的影响。书中所现的中东库尔德人族群冲突、南亚斯里兰卡族群冲突、非洲安哥拉和布隆迪族群冲突、高加索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族群冲突、东欧乌克兰族群冲突和欧美种族冲突均是多层联动,多重博弈的结果。世界秩序转型、 权力
本书是意大利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丁淑杰编著的《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将美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的主线,把特定时期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作为研究的历史背景,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层面上,对美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剖析。全书共分十二个部分。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史话;神经病学名人印记;神经病大事件;医学家的荣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神经疾病的纪念日等。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初期全球一体化的黄金时代,1914-1945年各次危机时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溃以及20世纪末重新转向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弗里登敏锐地关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悉心研究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并且地清楚地认识目前的局势。
本书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书中几乎细数了近代的所有世界战争、局部战争甚至国家内部冲突,并将每次战争各方的利益关系和结果赤裸裸地暴露出来。那些在政治刊物上不太会看到的、当时不能说、后来不想说的各国外交摩擦与台面下的事,首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房地产阶级社会》阐述了近代韩国社会房地产投机的发展史及其给韩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用庞大且确切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为现阶段的韩国房地产危机寻找对应之策。
国家兴衰,战略是关键。从行为学上讲,国家战略的实质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国家战略选择的根基往往可以从一国之战略文化中找寻到。近年来,战略文化成为外战略研究中的新兴课题和重要领域。作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主导性国家,美国既是国际体系的关键塑造者,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主要压力来源。因此,《美国战略文化研究》以美国战略文化为切入点,试图深入透析美国战略行为背后隐藏的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和战略选择偏向模式,希望以此达到深度“知彼”(即真知、全知、善知对手)的目的。从和根本意义上看,美国霸权的兴盛根源于其战略文化的品质,但其战略文化也存在缺陷,甚至某些致命性缺陷。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需要借鉴美国成长历程中的有益经验,更需要剔除和规避美国战略文化中的糟粕与误区,以便有利干打造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
本书将具体考察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并突出探讨美国在北约扩大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有助于我们认识北约成员国资格的具体内涵、北约与欧洲秩序之间的内在关系、美国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北约扩大议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衡量一个国家加入北约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加入北约的标准大致有三个:地理因素、军事战略因素和包括价值观及政治体制相似性在内的政治因素。就地理因素而言,领土防务是北约明确阐述的目的,如何保护这 些领土是理解冷战期间军事联盟发展的关键。地理因素在北约酝酿建立之初讨论哪些国家被邀请来签订北约之时曾引起激烈争论。相比之下,战略因素和政治因素并不像地理因素那样容易界定。1982年前排除西班牙加入和邀请地理上不属于大西洋国家的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加入都揭示出地理因素不是是否拥
本书作者孙哲,李巍,多年从事美国国会和中美关系等方向的课题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非常丰富、全面、崭新的资料。本书的研究聚焦于影响美国对华经贸决策的一个特殊角色——美国国会以中美之间政治关系的互动和国际格局的变迁为背景,全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脉络及演进路径。在本书中,他们着重解答如下问题:美国对外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是怎样的,美国国会在其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美国国会干预中美经贸关系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国会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比它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美国国会发挥了哪些作用,具有怎样的演变逻辑?对于美国国会所施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中国政府需要如何理性智慧而正确地回应? 本书是两位作者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