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的时评文选,收录本书的均为近几年青年话题栏目板块的时评文章。本书所选文章不追逐那些肤浅的热点和“各领风骚没几天”的潮流,而是集结了那些更关注中国的、看起来不太有“卖点”的,关于时政的、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时评。本书文章中的许多时事热点虽然过去了,可由于发展的惰性和体制的时滞,时评中所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常识需要不断重复,所以文章的价值仍然存在;所依附的新闻由头虽然远去,但那些蕴含着评论中的思想仍有着丰富的价值。读者对象:本书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以及关心国家时事热点的读者阅读。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战略形势发生显著变化的一年。在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的前提下,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突出表现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国际战略格局大幅度动荡,大国关系开始明显调整,其中诸多问题涉及面广,其影响带有全球性。回顾一年来世界总体战略形势的特点,分析造成世界战略形势变化的根本原因,展望2009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趋势,对于深入认识我国面临的战略环境,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意义重大。
1989年到1997年,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九年。《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用手记备忘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经济改革在这一历史时期沉浮曲折的艰难历程。全书以时间为序,用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九章记述了中国改革在这九年间的大局与大事,透析了若干特别人物和事件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背景意义,清晰地再现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脉络,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同时,由于《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系作者凌志军当时当地对当事的真实记录,因而也具有较为特别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