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位官员公允判牍的故事,弘扬了古代清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进行客观分析、依法引律、公允判案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廉政文化,给今人以深刻的启示。在党员干部心底牢牢筑起坚持正义、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培养其崇德尚廉的高贵品质,对促进当代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聚焦深入推进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国际比较、历史比较、重大成效、斗争形势、基本原则、战略重点等方面深入研究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集中体现了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为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建设性对策与思路。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包括:抗日民主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1935.10—1940.12);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和发展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1941.1~1946.6);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反腐倡廉建设(1946.7—1948.3)等。
腐败作为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古来有之,不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这一恶习都未曾被有效地解决,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腐败已不再是随文明而至的少量尘埃,它已成为对国家乃至对世界安全的一种灾难性威胁。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不仅是许多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挑战。人类文明在掌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之间是有鸿沟的,社会学尚是年轻的学科,而“腐败学”更是完全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很早就有人对腐败作出了理性的思考,但对腐败问题的科学研究仍只是零星地散见于邻近的社会科学之中,远未被系统化和理论化,这显然与当前反腐的迫切性很不对应。萨塔罗夫的这本《反腐败政策》则是一本少有的运用综合的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腐败问题的科学论著。《反腐败政策》透过历史的镜子追溯腐败的本质和
辑录在本书中的绝大部分文章已公开发表,这些文章贯穿一些基本观点,即: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尽快确立国家反洗钱战略;以全球化的视角来把握国际反洗钱的基本格局与趋势;通过法制途径来保障反洗钱的机制安排、机构设置和要素配置,尤其要保证金融情报机构发挥其在反洗钱工作机制中的核心和枢纽作用;以金融交易数据和金融情报的深化利用为突破口,增强打击洗钱和其他严重犯罪的有效性;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反洗钱监测的方法、拓展监测领域。这些观点是作者两年来学习与研究、实践与思考的结果,相信这些观点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反洗钱事业。